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2-01 18:27宁海燕王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螺旋造影斑块

宁海燕 王岩

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宁海燕 王岩

目的 对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 观察组患者使用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情况和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在狭窄程度检出率方面, 对照组患者没有检测出狭窄情况的7例, 轻度狭窄3例, 中度狭窄5例, 重度狭窄4例, 完全闭塞1例, 总检出率为65%;观察组患者没有检测出狭窄情况的1例, 轻度狭窄5例, 中度狭窄7例, 重度狭窄6例, 完全闭塞1例, 总检出率为95%;观察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检出率方面, 对照组患者有11例, 检出率为55%;观察组患者有18例, 检出率为90%;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查的过程中采用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明显提高斑块的检出率, 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 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螺旋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急性脑梗死;动脉系统检查;应用价值分析

为了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两种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 本院特进行了分组研究, 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 女8例, 年龄44~83岁, 平均年龄(62.15±10.34)岁;观察组男10例, 女10例, 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0.35±10.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相关急性脑梗死的标准, 排除心源性脑栓塞情况,无肝病、肾病和碘过敏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 观察组患者使用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 层厚设置为2.5 mm,螺距设置在1.365:1, 间隔设置为1.2 mm, 扫描时间为5.7 s。对比剂的注射需要采用非离子高压注射的方式, 注射的速度为3.6~4.0 ml/s。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主要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诊断, 将探头的频率设置在7.0 MHz, 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和血管狭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检出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狭窄情况检出方面:对照组患者没有检测出狭窄情况的7例, 轻度狭窄3例, 中度狭窄5例, 重度狭窄4例, 完全闭塞1例, 总检出率为65%;观察组患者没有检测出狭窄情况的1例, 轻度狭窄5例, 中度狭窄7例, 重度狭窄6例, 完全闭塞1例, 总检出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检出率方面:对照组患者有11例, 检出率为55%;观察组患者有18例, 检出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特点主要表现为高发病、高死亡、高致残。在临床医学研究的过程中认为, 颈动脉出现硬化情况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1], 因此, 正确地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斑块情况进行观察对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 经常使用的检测方式为颈动脉血管超声,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一检测的标准已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检查的总有效率情况[2]。

颈动脉血管超声(CVUS), 其凭借着自身具有的特点(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辐射较少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脑血管形态检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的检测过程之中, 被业界称为“急性脑梗死检测的金标准”。颈动脉血管超声这种检测方式能够对患者血管内血流的状态进行动态观察, 根据其具体的形态来判断患者的血管内膜是否出现斑块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检测方式在斑块检出率方面作用并不是十分突出, 需要操作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巧才能够对其血管狭窄程度做出正确的判断[3]。从这一点的对比上来看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颈部血管超声主要工作的原理是对血管内血流的状态进行判断, 虽然在医生的经验和技巧之下检测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但是在对颈动脉分叉的部位进行检测时还存在着局限性,并且在对高度狭窄的动脉进行检测时颈部血管超声并不能检测出患者是满血流还是闭塞情况。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这种检测方式能够使用三维图像技术重建血管内部情况, 全方位多角度地显示血管的结构情况, 另外在造影剂的帮助下还能够增强血流和血管壁之间的差异, 仿真图像的建立能够充分显示出血管狭窄的形态, 打破了颈动脉血管超声的弊端, 从根本上提高了检出率。从这一点上来看螺旋CT血管造影优势十分明显。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和血管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4]。

综上所述, 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检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检查出患者血管狭窄的具体情况, 还能够明显提高斑块的检出率和血管狭窄的检出率, 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 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1] 赵亮, 冯佩明, 胡亚军, 等. 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评价. 重庆医学, 2014, 43(13): 1628-1630.

[2] 刘予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对脑梗死前期诊断的临床应用.郑州大学, 2007.

[3] 刘莹, 张本恕, 段方. CT血管造影联合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系统的评价. 中国急救医学, 2005, 25(5):377-378.

[4] 徐伟. 多模式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蚌埠医学院, 201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056

2015-03-09]

831800 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螺旋造影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