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2015-02-01 18:27黄银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丙组甲组宫腔镜

黄银娟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黄银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使用宫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以及有无生育的需要等情况分别在宫腔镜下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法, 分为甲、乙、丙三组, 甲组患者42例, 为有生育需求者, 对其进行息肉和临近息肉的浅层内膜的切除;乙组35例, 为无生育需求但未绝经患者, 对其进行息肉和子宫内膜切除;丙组23例, 为已绝经者, 对其进行息肉切除和子宫内膜剥除术。术毕, 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等情况。结果 甲组复发5例, 复发率为11.90%, 乙组复发1例, 复发率2.86%, 丙组无复发病例, 甲组复发率相比于乙、丙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有月经紊乱的患者, 其月经失血评分由治疗前的(308±137)分, 恢复为治疗后的(37±2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息肉和临近息肉的浅层内膜切除方式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但适合用于有生育需求者, 因此, 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生育需求和绝经情况等选择最时候的手术方式。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 EP)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不明, 目前比较统一的认为其与内分泌因素相关[1]。该病可以导致患者月经紊乱、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 甚至不孕等。临床诊断一般为超声, 诊断的金标准为宫腔镜检查。该病治疗既往以刮宫或者息肉切除为主, 但极易复发, 且往往出血严重[2]。近年依赖于宫腔镜的广泛使用, 该病的治疗也主要发展为宫腔镜下的电切息肉和部分内膜组织[3]。本组研究通过对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对比分析各自方法的优缺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 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41.3±8.9)岁。全部患者在宫腔镜下接受检查, 并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排除其他病变。全部患者中已经绝经的23例, 未绝经者77例, 其中有月经紊乱症状的62例(经量过多者45例、经期前后发生出血者30例、月经周期紊乱者14例), 不孕者3例(原发者1例, 继发者2例), 贫血者24例(轻度10例、中度8例、重度6例), 无明显异常症状者7例。全部患者均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和恶性疾病。患者入院进行宫腔镜检查的指示症状为:①不能怀孕;②妇科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内有异常的回声;③长期不能恢复正常的子宫异常性出血症状。全部100例患者的息肉发生情况为:单发性息肉14例, 多发性息肉86例。

1.2 方法 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400 µg放置于阴道内, 促使宫颈的软化。手术方法依据患者的年龄, 是否绝经以及有无生育的需要等情况分别在宫腔镜下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甲、乙、丙三组, 甲组患者42例, 为有生育需求者, 对其进行息肉和临近息肉的浅层内膜(子宫内膜功能层)的切除;乙组35例, 为无生育需求但未绝经患者, 对其进行息肉和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和基底层)切除;丙组23例,为已绝经者, 对其进行息肉切除和子宫内膜剥除术(使用电极和电凝对内膜功能层以及基地成进行破坏)。术毕, 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等情况。全部患者均于手术后进行随访, 随访期间为术后的1、3、6个月在门诊进行, 前3次均获随访后, 1次/年的随访。全部患者中有3例于1年后失访。随访检查包括有无复发、有无怀孕、以及月经失血图的填写,并进行评分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复发的情况 甲组复发5例, 复发率为11.90%, 乙组复发1例, 复发率2.86%, 丙组未有复发病例, 甲组复发率相比于乙、丙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月经改变的情况 62例术前月经紊乱的患者, 全部获得随访并填写月经失血图, 其平均月经失血评分由治疗前的(308±137)分, 恢复为治疗后的(37±22)分, 手术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术前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在术后1~2个月其血红蛋白基本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术后丙组患者均有少量阴道流血持续约10 d后正常, 乙组患者有4例出现闭经的情况, 甲组患者全部正常无特殊临床表现。

2.3 痛经情况 术前有较严重痛经症状者12例, 经过手术治疗后5例得到明显的缓解;4例患者得到部分缓解;1例患者发生痛经症状加剧, 随访到1年时, 也已经缓解;2例患者加重症状持续, 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

2. 4 术后一般情况 术前有不孕症的3例患者, 2例已经妊娠, 1例未孕者为子宫腺肌症, 且术后痛经症状加重并呈持续状态, 于术后的1.4年时进行了腹腔镜辅助子宫全切术,术后愈合良好。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发生在性成熟及以后的多个年龄段,临床报道最多的时期为绝经期及其前后。其表现主要是月经紊乱、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痛经、不孕等, 单纯的药物治疗一般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所以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治疗, 因刮宫、钳摘等方式进行息肉治疗对子宫的损伤较大, 且术后息肉容易有残留, 复发率较高, 因此在宫腔镜技术比较成熟的如今, 已经基本弃用前两种方法[4]。因宫腔镜下进行息肉及邻近子宫内膜的切除术, 其定位比较准确,手术区域较小, 损伤也较小, 残留率和复发率均较低, 所以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其还可以灵活的按照患者的年龄、是否具有生育需求、有无绝经等实际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从而适合更为广泛的患者选择。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分析还不是很明确,学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认为该病与内分泌系统、炎症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并有学者提出其和雌激素调节关系密切, 雌激素调节异常使得子宫内膜的基底层间质以及子宫腺体出现增生从而形成为息肉[5]。子宫内膜息肉绝大部分为良性的病变, 但是有小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的情况, 且研究显示有1%左右具有恶性病变的表现, 因此, 子宫内膜息肉应当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手术要注意将切除组织作为标本送病理科检查, 以确认和排除是否具有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

有研究表明,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与邻近息肉的内膜异常增生密切相关。因此, 只是单纯的做息肉的切除可能无法取得较好的持久疗效, 周围的组织会增生成为新的息肉。所以临床实际进行手术时需要考虑息肉周围的内膜切除范围。本组研究也显示甲组行息肉和临近内膜浅层切除其复发率为11.9%, 而乙组和丙组对周围内膜进行较为完全的切除其复发率明显低于甲组。但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进行甲组的手术方法能够使术后的子宫内膜修复良好, 从而容易使受精卵着床。再有此类患者因为术后怀孕等因素, 导致内分泌紊乱, 加之手术只是对息肉临近的子宫内膜进行浅层切除,因此, 其生育后息肉复发率会比较高, 应当注意术后定期复查, 及时了解有无复发, 对于有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再次手术治疗。

[1] 吴佩蔚.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比较.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6):905-907.

[2] 顾晓枫.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的预防价值.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3):93-94.

[3] 朱辉, 梁迪.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安徽医药, 2015, 19(1):97-99.

[4] 王艳辉.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3):35-36.

[5] 王艳娜.宫腔镜电切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7):144-14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064

2015-05-21]

450000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丙组甲组宫腔镜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