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2-01 18:27杜灵枝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醛固酮缓释片内酯

杜灵枝

螺内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杜灵枝

目的 探讨螺内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在难治性高血压中的临床疗效, 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11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Ⅰ、Ⅱ两组, 每组56例, 全部患者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采用药物治疗, Ⅰ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氯化钾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双氢克尿噻进行治疗, 而Ⅱ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双氢克尿噻及螺内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 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 而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更为明显(P<0.05)。同时, Ⅱ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Ⅰ组患者(62.5%)(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钾检测值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螺内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在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中, 临床效果更加优越, 且用药安全性好。

螺内酯;难治性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疗效

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作为一种心血管意外的主要因素, 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患者一般采取抗高血压治疗后, 多数患者能够有效的控制症状。但约有15%以上的患者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主要表现为单一采用某种抗高血压药物不能对患者的高血压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及控制。且难治性高血压可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靶器官损害状况, 引起心、脑、肾功能不全[1]。因此, 有效的对患者日常血压进行控制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作用关键。本文研究中选择本科收治的11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分别采用螺内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和单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并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门诊及住院确诊的11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 每组56例, Ⅰ组男35例, 女21例,年龄38~77岁, 平均年龄(62.6±11.7)岁, 病程1~22年, 平均病程(9.7±3.5)年;Ⅱ组男37例, 女19例, 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63.2±10.5)岁, 病程1.5~19.0年, 平均病程(10.5±3.8)年。两组患者均无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继发性高血压、假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及肾功能障碍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控制血压方式 两组患者均在对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采用药物治疗。Ⅰ组患者予以10 mg硝苯地平缓释片+1.0 g氯化钾缓释片+10 mg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2次/d, 同时予以12.5 mg双氢克尿噻, 1次/d。Ⅱ组患者予以10 mg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2次/d, 同时予以20 mg螺内酯+12.5 mg双氢克尿噻, 1次/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3周对其坐位进行规范的血压测量3次, 并针对其测量值对平均值进行计算,在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呕吐、心悸及水肿等情况进行观察, 并对全部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血脂及血钾检测水平进行评估。

1.4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经治疗后, 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 或其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在3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以上, 舒张压下降在20 mm Hg以上;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在30 mm Hg以内, 舒张压下降在20 mm Hg以内, 并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检测值 Ⅰ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为(181±9)mm Hg, 舒张压为(112±6)mm Hg, 治疗后收缩压为(161±8)mm Hg, 舒张压为(101±8)mm Hg;Ⅱ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为(183±10)mm Hg, 舒张压为(113±7) mm Hg, 治疗后收缩压为(133±10)mm Hg, 舒张压为(78±7) mm Hg, 两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 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 而治疗后Ⅱ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水平显著低于Ⅰ组(t收缩压2=3.0037, t舒张压2=2.8546, P<0.05)。

2.2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Ⅰ组患者显效11例, 有效24例, 无效21例, 总有效率为62.5%;Ⅱ组患者显效39例, 有效12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1.1%, Ⅱ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Ⅰ组患者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 P<0.01)。

2.3 不良反应情况 11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后经检测, 其血糖、血脂及血钾的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3 讨论

难治性高血压可因多种原因长期作用而形成, 患者可因其病程的长短或并发症各异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 由于抗高血压药物难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 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处于一种血压异常增高状态, 因此,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出现各种程度的脏器损害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疼等。患者也会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而出现脑缺血, 从而引起失眠、头昏、眼花、耳鸣等[3]。长期严重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还可能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肌肥厚等心脏损害, 从而逐步引起心功能不全, 引起患者出现气短、胸闷、乏力及心悸等情况[4]。因此, 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过程中, 在降低高血容量的同时, 还要使靶器官的受损情况得到减轻, 并对引起高血压的因素进行控制,从而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高血压患者发病机制中,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关键, 在患者血压异常上升时, 一般会出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及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 而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则能造成难以控制的血压异常上升, 并损害靶器官。因此, 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并使心功能衰竭发病情况减少, 需要予以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存在阻断作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但因ACEB及ARI反复使用,使患者醛固酮水平下降后又重新上升, 使血压的控制难度提高[5]。而予以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不仅能对醛固酮结合皮质激素受体产生抑制作用, 并有效的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对患者机体病理生理反应的诱导, 同时能有效避免血管重构情况[6]。本文中, 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更为明显(P<0.05)。同时, Ⅱ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Ⅰ组患者(62.5%)(P<0.01)。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钾检测值均处于正常范围。

综上所述, 螺内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在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中, 临床效果更加优越, 且用药安全性好。

[1] 尤其龙, 魏文秀.难治性高血压50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0, 31(11):1490.

[2] 王晓燕, 宋国杰.螺内酯和福辛普利配伍治疗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120例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8(1):102.

[3] 孙党辉, 公永太, 李悦.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 18(1):12-14.

[4] 吴平生.高血压患者应当实施降压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 18(1):10-11.

[5] 陈莉, 程文立.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6):2974-2976.

[6] 李道鸿.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治疗50例老年人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2011, 15(24):99-1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17

2015-03-26]

454001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醛固酮缓释片内酯
穿心莲内酯滴丸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评价卡托普利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HPLC同时测定羌药川木香顺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健康人体内伐昔洛韦缓释片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