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

2015-02-01 18:27陈登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肝素

陈登宇

探析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

陈登宇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77例冠心病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8例, 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作用, 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降低心血管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耐受性和安全性较高, 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盐酸替罗非班;冠心病;安全性

临床研究表明, 血小板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作用, 而血栓的形成又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直接作用于血小板具有重要的意义。盐酸替罗非班在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方面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与其他抗血栓药物同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7例,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8例, 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 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64.98±4.25)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例, 心肌梗死患者5例, 高脂血症患者6例, 高血压患者4例, 糖尿病患者16例;有吸烟史患者21例, 有饮酒情况患者17例;观察组男19例, 女20例, 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65.14±4.16)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例, 心肌梗死患者9例, 高脂血症患者6例, 高血压患者8例,糖尿病患者9例;有吸烟史患者18例, 有饮酒情况患者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PCI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

1.2. 1 对照组 进行PCI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基础治疗主要是口服他汀类药物和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350 mg、氯吡格雷350 mg, 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若无异常将阿司匹林的剂量调整到100 mg、氯吡格雷的剂量调整到75 mg。

1.2.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PCI治疗的过程中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 剂量为0.4~0.8 mg/(kg·min), 12 h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如依诺肝素的剂量为1 mg/kg, 那屈肝素的剂量为0.1 mg/kg, 每12小时1次, 连用1周。患者均进入心内科监护室进行病情监护。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经过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胸部没有窒息和疼痛的感觉, 经过检查后发现血管血流恢复正常的状态, 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胸部偶尔会出现窒息和疼痛的感觉, 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 反而朝着更加严重的趋势发展, 病情较为严重, 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痊愈14例, 好转16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 好转20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 P=0.012<0.05)。

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中又被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但是产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原因还不明确, 但是通常认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和性别。在年龄和性别方面, 男性发病的高发期是在45岁之后, 女性患者的高发期是在55岁之后[1];②家族成员如果有冠心病病史则患有此疾病的几率增高;③患者出现血脂异常的情况;④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群发病几率较大[2];⑤超重、肥胖有吸烟习惯的人群发病几率较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脂质代谢异常, 从而导致血液脂质沉淀在动脉硬膜内部, 这些类似粥样的物质堆积后会形成白色的斑块[3], 斑块增多后动脉就会出现狭窄的情况, 从而使血流受到阻碍, 心脏产生缺血和心绞痛的情况。

明确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后才能对症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PCI方式[4], 针对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药物来抑制血小板发生聚集的情况, 常规使用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的盐酸替罗非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盐酸替罗非班属于GPⅡb受体拮抗剂的一种, 特异度较高, 能够在血小板聚集的过程中产生竞争性抑制凝血因子, 可抑制急性血栓形成,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 在冠心病治疗的过程中, 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几率, 并且在耐受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少患者的痛苦, 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1] 王会洪, 马燕妮, 马志强.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 33(1):67-69.

[2] 孙立平. 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9):249-250.

[3] 姜玉蓉, 曾秋棠, 杨俊, 等.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6):944-946.

[4] 牛麦玲.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5):74-7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18

2015-01-27]

451191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肝素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