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的效果评价

2015-02-01 18:27邹德东刘晓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浸润性电切术膀胱癌

邹德东 刘晓辉

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的效果评价

邹德东 刘晓辉

目的 分析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 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 肿瘤切除率100%,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各出现2例切口感染, 经相应处理后好转, 未出现膀胱破裂、膀胱穿孔、大出血、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 未损害周围脏器,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 观察组复发率5.7%, 对照组复发率22.9%,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取得显著效果, 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临床价值显著。

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是导致患者死亡常见疾病, 膀胱癌多见于表浅性移行细胞癌, 术后存在较高复发率。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则是恶性肿瘤进展至晚期, 存在较高复发率, 治疗预后差, 复发率高[1]。因此临床治疗中需采取有效方法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膀胱癌金标准[2], 通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 对预防复发取得一定效果。现作者以3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临床疗效, 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膀胱癌患者均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到本院就诊, 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膀胱癌;男54例, 女16例;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56.7±5.4)岁;浅表膀胱癌48例,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2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切镜术治疗, 选择OLYMPUS Fe27电切镜系统, 电切功率120~160 W, 电凝功率60~80 W, 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取截石位, 置入电切镜至膀胱, 观察患者肿瘤情况, 浅表膀胱癌患者切除范围为肿瘤至肿瘤基底部2 cm正常膀胱黏膜组织, 由基底部外侧正常组织开始从外到内、从浅到深, 完整切除肿瘤;底层至浅肌层为止。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者电切深至膀胱癌浆膜脂肪层, 切除范围到肿瘤周围正常组织1 cm为止。待经边缘活检确认未残留肿瘤后, 对基底创面及周围正常黏膜组织予以电灼, 以蒸馏水反复冲洗, 待无活动性出血后置入三腔气囊导尿管。观察组术后予以膀胱灌洗, 取20 mg吡柔比星+40 ml生理盐水经尿管注入膀胱, 保留时间2 h, 在此期间患者可适当变换体位, 包括仰卧位、左侧卧位、俯卧位及右侧卧位,各体位维持时间15 min。每7天行膀胱灌注, 共6次。然后到每14、30、60天1次, 至术后2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具体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 成功率100%;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100%, 手术时间20~45 min,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出现2例切口感染, 经相应处理后好转, 未出现膀胱破裂、膀胱穿孔、大出血、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 未损害周围脏器,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2.2 术后随访情况 两组患者随访至今, 随访率100%;观察组2例尿道复发, 占5.7%;对照组4例尿道复发, 4例淋巴结转移, 占22.9%;两组复发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膀胱癌目前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病死率逐渐增加, 通常膀胱癌患者经检查有超过70%患者为浅表性膀胱癌[3], 且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 膀胱癌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 然而仍有部分浅表性膀胱癌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膀胱癌金标准, 尤其是浅表性膀胱癌, 对于局限性及分化良好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多器官疾病无法耐受根治术患者来说[4], 经尿道电切术是重要的手术方式。在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时, 不仅需要完整切除肿瘤, 也许对术后复发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已有研究发现不管是浅表性膀胱癌还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都存在较高术后复发率, 因此降低术后复发率, 提高肿瘤切除率才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在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时,部分患者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 并与未采取膀胱灌注的患者进行对比。在此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肿瘤切除率100%,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各出现2例切口感染, 经相应处理后好转, 未出现膀胱破裂、膀胱穿孔、大出血、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 未损害周围脏器,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由结果可以看出,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具有显著效果, 安全有效, 虽然对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一定争议性, 但其治疗效果不容忽视。同时在联合膀胱灌洗后, 观察组复发率5.7%, 对照组复发率22.9%,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 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改善患者预后,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在膀胱灌洗中, 采用吡柔比星, 可抑制肿瘤DNA聚合酶活性, 阻碍DNA复制、转录, 使肿瘤细胞在G2期就可停止分裂, 消灭肿瘤细胞, 并使肿瘤细胞凋亡[5]。因此患者术后通过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洗, 可有效消灭肿瘤细胞, 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为了降低术后复发率, 操作者在手术切除肿瘤时, 需由小到大、先难后易, 确保肿瘤完整切除, 又能够确实止血, 手术过程不可急切, 避免盲目性操作, 待充分暴露术野后, 可准确止血。通常应在低膀胱灌注压状态下切除肿瘤, 在闭孔神经阻滞状态下切除侧壁肿瘤, 确保手术肿瘤切除完整、彻底, 降低术后复发率,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取得显著效果, 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临床价值显著。

[1] 王承承, 孙晓玲, 吴长利.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天津医药, 2014, 42(11):1121-1123.

[2] 苏燕胜, 郭宏林, 陆向东, 等.后浅表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早期膀胱灌注与常规膀胱灌注的疗效对比观察.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3):525-527.

[3] 王青富.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4, 20(24):50-51.

[4] 常玉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分析.临床医学, 2012, 32(5):57-58.

[5] 谢建军, 马保云, 丁少云, 等.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58例.宁夏医学杂志, 2014, 36(12):1158-11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22

2015-03-20]

132011 吉林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浸润性电切术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黏膜下浸润性腺癌活检病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