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预防用药

2015-02-01 18:27张缦莉高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纳洛酮脑损伤

张缦莉 高帅

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预防用药

张缦莉 高帅

目的 探究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预防脑损伤的药物使用标准。方法 7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 每组39例。A组使用药物苯巴比妥, B组在A组使用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 对比两组的脑损伤发生率。结果 A组的脑损伤发生率为61.5%, B组的脑损伤发生率为30.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需要尽快的为其使用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 可以切实的降低患儿出现脑损伤的几率, 有助于提升新生儿的康复质量。

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预防用药

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症状会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出现, 发病几率较高, 围生期窒息会造成患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内出血等各种脑损伤, 部分患儿甚至会形成永久性伤害, 从而造成各种连续性病证, 例如智力障碍、行为异常、脑性瘫痪等[1]。所以新生儿脑损伤是治疗的关键与重点, 而核心在于预防。为了避免新生儿窒息之后对脑造成的损伤,本次研究抽取本院7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 对其开展预防用药研究, 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78例病例全部来自本院新生儿室,在2013年4月~2014年8月的1 min Apgar评分<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78例患儿中男42例, 女36例, 其中55例足月儿, 10例过期儿, 13例早产儿。将78例患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 每组39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本组患儿在出生后6 h内为其执行保证呼吸畅通建设动作, 开展吸氧与构建呼吸通道的方式, 以保证患儿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为患儿做好保暖和血糖、血气监测等治疗措施, 后在此基础上为患儿提供15~20 mg/kg苯巴比妥, 用药12 h后持续供应药物剂量5 mg/(kg·d), 连续供应5 d。

B组:本组患儿在上组的治疗基础上另外加用纳洛酮,药物剂量0.1 mg/kg, 注射剂量为连续静脉滴注0.01 mg/(kg·h),持续5 d。每天对患儿的体温、呼吸情况、心率变化、意识表现形态和肌张力等进行检测, 24~72 h后对患儿开展颅脑CT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CT结果对比 B组的惊厥发生几率明显低于A组, B组出现2例惊厥患儿, 占5.1%, A组出现7例, 占17.9%,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401, P=0.0316<0.05)。用CT检查两组的脑损伤问题, B组出现1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ICH), 占30.8%, A组出现24例, 占61.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01, P=0.0255<0.05)。

2.2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比 B组的NBNA评分为(33.61±5.81)分, A组的NBNA评分为(27.51±4.51)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 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 无一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并发症, 显示用药安全性。

3 讨论

围生期窒息会造成脑功能结构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问题,但是其在出现缺氧缺血性问题后, 有超过1/2的患儿在出生的6~12 h后会发生惊厥的问题, 惊厥的出现会加深患儿的脑耗氧量, 细胞的去极化以及神经质的释放过程会更一步的加重患儿发生脑组织损伤的情况[2]。患儿惊厥时, 其脑耗氧量相比正常情况会加大至少5倍, 并且会对患儿的换气功能造成阻滞, 从而进一步的加深患儿发生低氧血症, 连续不间断的惊厥发作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新生儿窒息特别是重度窒息在6 h内的早期预防作用是十分突出的[3]。

在新生儿脑部病变扫描过程中, CT扫描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使用CT扫描的方式可以确定患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病变的发生类型、病变的延续位置以及病变的发生范围等。本次研究中对患儿使用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 对有效的防范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与惊厥发生率都有切实作用, 这是因为苯巴比妥可以实现降低脑补耗氧量的目的, 加速能量之间的合成作用而降低脑部代谢情况的发生率, 纳洛酮属于阿片状的受体特异性拮抗剂, 和阿片受体的亲和力相比内源性阿片肽要高出至少2倍, 能够起到抑制β-EP对呼吸中枢与交感肾上神经的作用, 改善呼吸衰竭症状, 达到神经细胞重新恢复的功能[4]。

综上所述, 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发生脑损伤问题, 联合使用苯巴比妥和纳洛酮能够取得切实的效用, 有效性和安全性都较高, 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1] 吴秀萍, 张立新, 沈延君, 等. 血清炎症因子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 27(3):180-182.

[2] 吴秀萍, 张立新, 沈延君, 等. 血清HMGB1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8):4458-4460.

[3] 高健群, 马颖, 江剑辉, 等. 窒息新生儿血肉碱谱与脑损伤相关性的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9):4543-4546.

[4] 张杨. 纳洛酮防治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2(10):12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28

2015-02-12]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张缦莉);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专护理系(高帅)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纳洛酮脑损伤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苯巴比妥在惊厥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