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探讨

2015-02-01 18:27林社润黄焕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传染性人口防控

林社润 黄焕群

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探讨

林社润 黄焕群

近年来, 计划生育网络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体系中帮助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统计、控制等手段控制传染性疾病, 可以提高防控效率。本文通过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传染性疾病的特点以及计划生育网络构建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论证了计划生育网络通过控制人口数量, 可以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得出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有显著作用。

计划生育网络;传染性疾病;防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了传染性疾病数量的快速增长, 如非典型性肺炎、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染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不同, 其发病原因多, 防控效果差,影响范围大, 单纯地依靠医疗手段无法很好地起到控制的目的。计划生育网络的构建可有效的帮助疾病控制公共卫生体系进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通过宣传、统计、控制的方法来提升防控的效率, 同时能降低防控成本, 是目前最重要的防控手段[1]。相对于传统的防控手段来讲, 使用计划生育网络的可调控性和可塑性更强。本文考虑到这一背景, 对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传染性疾病的特点以及计划生育网络构建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 从而探讨计划生育网络的防控作用,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1 我国人口变化和人口健康

人口的变化显而易见会引起人口健康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多, 或者人口结构改变, 都会带来很多方面的问题, 比如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贫困加重等, 也会导致人口健康状况的下降, 其中对人口死亡水平、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频率的影响最为重要。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全国总人口13.7亿人, 其中大陆人口13.4亿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十年共增加7.3千万人, 增长5.84%。城镇人口增加2.1亿人, 比重上升13.46%;0~14岁人口比重下降6.29%,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1%;平均家庭户人口为3.10人, 比第五次普查的3.44人减少了0.34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千万人, 同2000年相比, 文盲人口减少3.0千万人, 文盲率下降2.64%;流动人口增长81.03%。

这些人口的变化必然带来了人口健康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健康关注的是总人口的健康结局, 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现在, 我国的健康模式为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升高, 传染性疾病并未减弱。而目前的传染性疾病有了新的特点, 其控制和治疗情况都与之前不同。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中研究人口健康问题,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人口变化中传染性疾病的新特点

人口数量的变化, 给传染性疾病带来了新的特点, 只有对这些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才能找到合适的防控方法。具体特点如下。

2.1 发病率降低 近年来全国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但是曾出现过两次大的高峰期和下降期。第1次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呈现平稳状态。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因为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受到条件限制, 监测和上报情况可能会出现不详实和漏报等情况,而一些大城市, 传染病发生率的统计数据也有所缺陷。例如深圳等, 对于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有许多缺陷, 一旦发现传染病, 则遣返回居住地, 可以推断, 常住人口的传染病发病率统计结果往往低于暂住人口。以疟疾为例, 暂住人口不发病时可以正常工作, 一旦发病则难以回到原住地, 所以统计出的结果是暂住人口发病率较常住人口高。所以, 不同病种的发病率统计数据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2 发病原因复杂 目前来看,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 建国初期, 受到生存条件的影响发生很多传染性疾病,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济条件水平大有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在这样的条件下,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不仅有原有的原因, 还增加了新的发病原因, 与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密切相关。

2.3 发病范围广 根据有关数据, 全球艾滋病患者数量达到7千万人, 而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是在1981年[2],短短几十年已经达到了90万人, 发病的范围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农村高于城市, 青壮年发病率较高。近年来, 我国成年人的感染率占0.1%以下, 看上去流行趋势不高, 但是我国本身人口基数大, 所以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还不能消除。并且, 据推测, 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正在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而艾滋病的传播不是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 而是复杂的社会-医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感染者自身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其家人、周边环境等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2. 4 防控难度大 由于人口流动频繁, 使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一旦发病, 就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扩撒现象。以结核病为例, 结核病是一个呼吸道疾病, 在居住密度大、人员流动频繁、空气质量差的地方传播迅速。在90年代末,我国曾对结核病防治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由于人口流动频繁,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没有明显的下降, 反而有回升趋势。再以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为例, 最初在广东省发现非典病例, 短时间内就扩散到全国范围。若不是严格对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阻断, 疫情有可能扩大至世界范围。同时,近年来暴露出来的免疫屏障薄弱的问题也引起关注。以前农村人口基本生活在农村, 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接触少, 感染率低, 而现在, 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与病原体接触后又返回家乡, 将传染性疾病带入到农村环境, 引起该环境下传染性疾病的小规模爆发。由此可见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生, 控制难度就比较大, 因此在传染性疾病发现的初期进行有效的防控意义重大。

3 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 人口流动性大, 而登记系统不完善, 传染性疾病发生后, 其发生规模和传播速度并不能被准确记录, 因此想将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医院-患者之间来确定阻断机制可谓是难中之难。一般来说, 由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方向多元化, 导致传染性疾病的隐性发生率较难估计,在传染性疾病被常规登记后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因此通常情况下,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总是高于对这个疾病的判断。想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监测各种公共事件, 另一方面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 从而达到防控的目的。但是, 这样一个系统的建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其花费的时间和金额都是巨大的。因此, 如果利用当前的部门功能网络, 调整到全社会范围,来进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其可行性更高。其中计划生育网络就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计划生育网络现已遍及所有的县镇, 其服务项目有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优生优育咨询、节育技术推广等, 在完成这些功能的同时, 可以合理调整其服务范围, 使其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上进行管理。例如在给妇科患者进行手术前, 需要做“传染病四项”的检查, 即乙肝、丙肝、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并且需要记录原始数据, 建立健全的登记统计工作, 并定期上报自查。这样做使得传染性疾病的登记达到100%, 并能严格掌握传染性疾病的报告时间。

计划生育网络和现有的传染病防控系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例如, 村医站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上, 但是村医对疫情的处理能力有限, 相比之下, 计划生育网络系统的工作人员是村干部, 村干部对本地情况的了解程度更深, 并且领导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强, 因此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传染病[3]。

早在30年前, 国家财政就为计划生育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使得这个网络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计划生育工作越做越好。现在使用计划生育网络防控传染性疾病, 可谓是最经济和可靠的。正如前文所描述的, 我国现在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90%以上的患者出现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后, 首次就诊都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所、村卫生所等[4], 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系统需要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单位, 如果真要建设这样一个网络, 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另外, 我国仍处在发展时期, 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 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如果能节省成本, 则对我国的发展大有益处。而我国计划生育网络的建设已经打好了基础, 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现在只需要稍微调整,将部门网络功能拓宽到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平台上, 再稍做改进, 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小结

目前来看, 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不能仅依靠现有的医疗手段来进行, 必须综合各管理体系, 充分了解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特点, 找到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和源头, 跟踪感染者的流动情况, 从而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计划生育网络的构建,尽管投入小, 仅仅需要将现有的操作平台中的部门网络功能,推广到社会公共事务即可, 但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效果显而易见, 是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有效手段。

根据本文的分析, 国家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心应该合理使用计划生育网络, 对我国人口变化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分布情况做好统计工作, 如果出现传染性疾病的病患, 及时了解其动向, 做好预防和治疗, 提高对传染性疾病的管理。

[1] 刘贤兵.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性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 12(6):159.

[2] 荣丽卿.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20):2711-2712.

[3] 郑晓瑛, 陈功, 纪颖, 等.论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114(4):213-216.

[4] 何权瀛.综合医院应重视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和转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6):405-4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210

2015-03-18]

528434 阜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传染性人口防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人口最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