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性暗示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5-02-01 18:27柯云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正性疼痛感外科手术

柯云霞

正性暗示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柯云霞

目的 探讨正性暗示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并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方法 选取外科手术患者91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正性暗示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45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常规式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及其12 h与24 h之后的疼痛感, 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2 h与24 h之后的疼痛感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正性暗示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 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 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缓解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正性暗示护理;外科手术;应激反应

手术患者在手术进行之前, 一般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 如紧张、恐惧、焦虑等。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显示[1],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对手术的进展及时长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 对手术患者而言, 在术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是十分重要的。而本文为了探讨正性暗示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对其结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 共91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6例, 男24例, 女22例, 年龄15~70岁, 平均年龄(40.31±11.33)岁;对照组患者45例, 其中男24例, 女21例, 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40.32±11.32)岁。入选的91例患者均为外科手术患者, 且排除了心、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病变者。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常规式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 如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护理及其术前的常规性宣传[2]。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正性暗示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①在手术正式开始的前1 h, 将患者接入手术室中, 并协助患者寻找最适合的手术体位, 并对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3]。在建立静脉通路的过程中,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相交谈, 可以适当的进行心理指导[4]。护士也可通过鼓励性动作或语言, 如:握手、轻拍背部等, 对患者进行情绪的疏导, 以此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感。②在对患者进行手术麻醉之前, 即患者仍保持清醒状态之前, 与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一起进行正性语言暗示, 如:可通过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问题, 以此转移患者的注意力[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及其12 h与24 h之后的疼痛感, 并进行分析。其中, 术后疼痛感采用0~10分制进行评分测定, 0分表示无疼痛感, 10分表示疼痛感剧烈,且无法忍受。因此, 手术时长及疼痛感的所得数据越低, 则代表该组的护理方式相对有优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比较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70.13±13.16)min, 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80.31±12.15)min,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在术后12 h与24 h之后的疼痛感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2 h时的疼痛感为(6.71±0.19)分, 在术后24 h时的疼痛感为(4.96±0.22)分;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12 h时的疼痛感为(8.77±0.21)分, 在术后的24 h时的疼痛感为(6.73±0.21)分,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2 h与24 h之后的疼痛感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的医护模式是以单纯的医疗操作为主, 是被动式的医护护理模式。其不能适应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 必然被新型医护模式所取代。而近年来, 随着医护模式的不断发展及完善, 在临床护理中, 也越来越注重对患者的身心护理,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正性暗示护理是一种全新型的护理模式, 是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语言交谈, 将患者的医疗信息及手术技术情况等方面信息以更委婉的方式透露给患者, 使患者认为该信息的真实性, 以此提高患者的手术信心。而在对患者进行正性暗示护理的同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之间的对话应自然, 以此增加对话的可信任度。②在交谈的过程中, 不应用过于肯定的语气或语言, 以此产生医患纠纷。

根据本文研究, 可以得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2 h与24 h之后的疼痛感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将正性暗示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 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 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缓解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1] 田芳, 龚腊梅, 余知萍.正性暗示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4(20):88-89, 90.

[2] 汤秀云, 汤银惠, 许志军, 等.正性暗示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与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5):877-879.

[3] 哈力达木·伊沙克, 衣里木努尔·衣迪里斯, 哈丽旦·阿不力孜,等. “正性暗示”对降低门诊小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恐惧效果的评价.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6):448-450.

[4] 张建.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及细节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2):87-88.

[5] 刘萍, 黄敏贞, 辜雄军, 等.手术室医护人员使用正性暗示语言的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5):482-48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88

2015-03-18]

436000 鄂州市优抚医院

猜你喜欢
正性疼痛感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