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方式研究

2015-02-02 02:48贾冀婷李宥谋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121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积极性目标大学生

贾冀婷 李宥谋(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121)

大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方式研究

贾冀婷李宥谋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121)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激励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内在潜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以我院设立的IT人才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例,对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方式

1.引言

“激励”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就是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在激励调查中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收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1]。由此可见,激励能对人类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激励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内在潜力,鼓舞大学生的斗志,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对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激励的含义及相关理论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2]。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就是激励者运用某种方式,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力,使他们主动向着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激励理论,国外主要包括:美国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等,国内主要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川武教授提出的全面激励理论。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激励主体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激励客体是在校大学生。高校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实施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勇于超越。

3.激励方式

对大学生的激励,其本质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激励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

3.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讲授每一门课程之前,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学好这门课程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用心教化和感染每一位学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制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类型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激励。

在高校学生管理激励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制定一切激励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需求是大学生激励的基础,如果能正确把握甚至是引导学生的需求,则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并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喜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不轻易接受现成的结论,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因此,只有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激励措施,开展激励活动,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其次,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学生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个体差异千差万别。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激励措施,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处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低年级学生,应了解专业课程学习的教学培养计划和目标,明确学习方向。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就业、考研情况,初步探索与专业关联度较高的职业发展情况;中年级学生,应深入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研究水平。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完成就业、考研等需要的相关准备;高年级学生,应认真完成毕业论文,选择就业的学生要学习求职技巧,学会制作简历,撰写求职信,了解面试求职技巧和流程。选择考研的学生要做好研究生考试的相关知识的充分准备。

因此,激励时应根据大学生处在不同年级需求不同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给予恰如其分的激励。

3.3公平合理,对待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行为积极性的高低受其体会到的公平感的影响[4]。在他看来,人们通过将“自己”和“别人”相比较判断自己行为结果的公平性,如果他觉得公平,就会保持工作的积极性,相反就会影响其行为的积极性。

当代大学生的公平意识非常强,并且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平等和尊重,激励是否公平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高低有很大影响。大学生很重视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很客观,就会感到很公平,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因此,老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努力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一视同仁,绝对不能厚此薄彼,造成人为的不公平现象。只有公平的激励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当激励得到公众舆论和激励对象的认同和支持时,激励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3.4制定合理目标,发挥激励的最大效力。

实施激励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把握激励的正确导向。激励目标应与高校育人目标相一致。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激励作为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手段,把学生个人需求和高校育人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的激励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才能发挥激励的最大效力。纯粹满足学生需要而脱离育人的激励目的背离了激励的初衷。所以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无论运用哪种激励方式,都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塑造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明确不同阶段、时期的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激励学生。合理设置目标至关重要。制定的激励目标必须是可行的,即制定的目标既要适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又不能过高或过低,并且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达到。只有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对大学生才有激励作用。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学生凭借自己条件根本就无法达到,不仅没有激励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目标设置太低,学生无需付出较大努力就能达到,就谈不上激励作用。因此,激励目标的设置必须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各方面都在不断变化,所以要保持激励目标正确可行,就必须根据大学生实际变化,及时调整激励目标。

4.建立良好的激励反馈系统

激励结束后,应对激励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激励水平。

对激励效果进行评价,首先,评价激励过程。激励过程,是指确定激励对象和目标,选择激励内容和方法,向大学生传递激励信息的过程。评价激励过程的目的是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取得的经验,为下一次激励打好基础。评价激励过程,包括评价对大学生的分析结果、评价激励目标、评价激励内容、评价激励方法及评价传递激励信息的工具。对大学生的分析结果,决定着对大学生的激励目标、激励内容、激励方法和激励工具。如果对大学生的分析结果有误,则会把激励引入歧途,导致激励失败,所以要检查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评价激励目标,主要是评价激励目标的方向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评价激励内容,即评价是否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以精神激励为主。评价激励方法,主要是评价激励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及运用方式是否正确、科学。评价传递激励信息的工具,即评价其是否发挥了作用及确定的激励工具是否合适。其次,评价激励结果。对激励结果进行评价,就是对激励活动的价值作出鉴定、认可、判断及区分等级。因此,评价的标准是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则应发扬光大;没有取得较好的激励效果,则要发现问题,吸取教训。

5.结语

我院建设的IT人才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包括: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3+1”实验班,灵活开放实践环节的兴趣小组,开放实验和科技活动小组,以及推动各类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等等。大学生激励必须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各种激励方式要综合运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差异、所处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等不同需求,给予恰如其分的激励,促进其“自足其性”的发展。而且,激励效果必须有相应反馈,这样激励主体才会根据激励客体的反应进行激励方式调整,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完整的激励周期。激励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当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更新。

[1]廖泉文.人力资源协调系统[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218.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2.

[3]王忠民,王陆海,韩俊刚.工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23-224.

[4]张正锋,刘志波.双因素理论与公平理论在我国现代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16(4),61-62.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激励方式与学习兴趣的研究”(编号:SGH140601)。

猜你喜欢
积极性目标大学生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