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学学困生“鱼”与“渔”的转化

2015-02-02 02:48郑先翠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政治课学困生教育

郑先翠

(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1)

我长期从事中学生教育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中学在学生一生中的重要性。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成绩差,长期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得到教师、同伴甚至家长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愿望,甚至很多生活乐趣。对于学困生的教育问题及教育方法的运用,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工作,认真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不仅要如此,还要激发他们向往成功、追求卓越的欲望。

一、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授之以鱼”

所谓“鱼”,对于高中政治学科而言,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理解、掌握这门学科知识的基石。

1.讲清概念,构建体系。

高中学困生的思维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普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高中政治。高中政治课中抽象深奥的概念和原理,学困生本来就很难理解,不理解的知识要死记硬背就更难了。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背书、做题,可是仍不能准确理解相应的概念和观点,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因此,收效甚微。“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中学生一般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抽象的政治理论,如果用纯粹的专业知识教育他们,不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将之转化为生活语言,不断积累生活素材,使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与现实生活接轨,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政治术语,才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才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以提高学习效率、兴趣和信心。

2.创设情境,联系实际。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教学除了一味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很多学困生并不喜欢政治课,但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却情有独钟。令人遗憾的是,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没有精力弄清这些大事的来龙去脉,而政治教师往往因为教学计划等原因忽视这些鲜活的事例。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为政治教师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把时政和书本原理结合起来,使政治课教学牢牢把握时代脉搏,让课堂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引导学困生既读“圣贤书”又闻“窗外事”。用天下事引入理论,寓理论于天下事,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二、学困生的转化还需“授之以渔”

所谓“渔”,即方法,通过教学让学困生掌握相应的政治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方法传授,学困生成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学习主体。

1.提供机会,促成参与。

思想政治课教材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快等特点,而且很多观点原理抽象、深奥,对于学困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最关键的是课堂。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他们由于学习能力低,无法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其他同学的带动、示范和帮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示、相互激励,思维之间产生碰撞,激励学困生对所学内容深化理解,扩展思维。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忙碌的”,交流是明确的,思维是活跃的,展示是自愿的,有效减少老师和同学对学困生的负面评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2.鼓励思考,学会提问。

人在儿童时期对什么都好奇,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好奇心逐渐消失,问题越来越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中采取了不当方法。很多老师对待学困生的提问往往尽可能详细地给出明确答案,认为这样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知识。可是长期这样做会导致学困生一遇到问题就求助他人,不愿自己思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困生多提问、勤思考,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三、学困生转化更需激发学困生成功的欲望

政治课是一门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特殊性,要求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因此,政治课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智育,而在于德育。我们要让学困生对政治学习有全面认识,杜绝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理念,将政治学习同自身健康成长紧密结合起来。要让学困生明白,高中政治课传授的内容,每一位合格的公民都应当熟知和掌握,以此增强学困生学习政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发掘亮点,培养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在最平庸、智力发展最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转化学困生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困生的智能也有优势一面。许多学困生并不是各学科都差,他们也有“亮点”,可以说各有所长。对此,我们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就像那位给我写信的学生,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肯定,他擅长多媒体制作,我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他追求卓越的欲望。

2.化解目标,减缓压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分解目标、降低难度,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就像我的那位学生,他当初选择从英语开始攻克,一点一滴,不断进步。我们不能奢望学困生在短期内全面进步,可以帮助他们把终极目标分解为若干阶段和层次,被分解的目标变小了,给人造成的压力就小了。通过分解目标,有利于学困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质的飞跃。

3.积极评价,肯定自我。

长期的学业失败使学困生经常受到教师、同伴甚至家长的否定评价,导致学生将自身的挫败感和负面评价焦虑内化为消极的自我意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处于这种状态,简单的言语激励或偶尔的成功不能改变其生活的不良状态。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小步成功,持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才能有效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不断强化已有的良好自我意象。就像那位给我写信的学生一样,我帮助他客观地评价自己,以自己的过去为参照,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最终考取了省内一所知名高校。

有人说:“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同步的规格。”学困生就是那迟开的花朵,就让我们默默守候,静听花开的声音。

四、总结

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是符合认识规律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曲折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反复、耐心抓。不能因为学困生出现反复就丧失信心,更不能就此放弃教育。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帮助学困生认识自身不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其抵御社会上不良诱因的能力。那么我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真正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实现素质教育。

[1]姚延芹.学困生“脱困”应从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着眼[J].教育导刊,2006(11).

[2]李少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文教资料,2007(12).

[3]郭和祥.关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健康成长[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4).

[4]曾玲娟.学困生演变轨迹探析与转化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08(8).

[5]袁廷新,杨帆,张凤桂.通过“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化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探索[J].化学教育,2008,29(10).

[6]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3(4).

[7]王在勇,王瑜.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困生”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7(3).

[8]高广.谈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教育探索.

猜你喜欢
政治课学困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