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的本义是“不乖”

2015-02-05 06:15张大春
视野 2015年15期
关键词:魏先生令狐礼记

张大春

我手边还留着些中学时代的课本,有时翻看几眼,会重新回到三十多年前的课堂上——而我经常回去造访的,是高二时魏开瑜先生的语文课。这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偶尔上课的时候会说两句笑话。有回说到“乖”这个字,他说:“这是个很不乖的字。”最早在《易经》里,有“家道穷,必乖”的说法,从这儿开出来的解释,“乖”字都有“悖离”“违背”“差异”“反常”“不顺利”“不如意”的意思。

魏先生在堂上说到此处,吟念了一段话:“故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这一段话原本是从《礼记》里变化出来的,可是《礼记》的原文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前一句完全一样,后一句怎么差这么多?

“‘人至察则无徒’跟‘政至察则众乖’是一样的吗?”魏先生从老花镜上方瞪圆了眼睛问,“你考察女朋友考察得很精细,是会让她跑掉呢,还是会让她变乖呢?”我记得全班安静了好半晌,才爆起一阵惊 雷也似的呼声:“ 变 —— 乖!”“那么你女朋友考察你考察得很精细,是会让你跑掉呢,还是会让你变乖呢?”我们毫不迟疑地吼了第二声:“跑——掉!”

“你们太不了解这个‘乖’字啦!”魏先生笑了起来,接着才告诉我们,主导政治的人查察人民太苛细,是会让人民流离出奔的,“乖”就是“背弃而远离”之意,“无徒”是人民背弃远离,“众乖”也一样。

有人解释唐代李廊的《上令狐舍人》诗:“宿客嫌吟苦,乖童恨睡迟。”说“乖”字是聪明机灵甚至驯服的意思,我不认为“乖”字有这么早就变乖。就各种文献资料比对,起码到了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乖性儿”指的还是坏脾气呢。冯梦龙形容爱人为“乖亲”,也是明朝的事了。

这个字之所以到了近代会有180度的转变,我认为是从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悖离”“违背”之无奈叹息而来。

猜你喜欢
魏先生令狐礼记
差科簿中的破除与蠲免——以《唐令狐鼠鼻等差科簿》为中心
SOUNDS OF THE VILLAGE
两个80后“怪”男人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半途而废
A Changing Life
文明
闻项某被查二首
延风诗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