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带一路”的江西机会

2015-02-08 08:22曾巧生
新丝路(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分工价值链江西

文/曾巧生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国际分工体系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形势下,释放自身比较优势,拓宽开放路径,优化资源的国际配置,以对外开放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必将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分工、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发展在内的经济构架模式,对中国、美国和其他大国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战略性影响。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

从国家层面看,“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带一路”将大大拓展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市场空间,借助“走出去”战略延长中国的既有比较优势;同时,有助于提升内陆地区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能级,寻找和培育新的需求市场,发挥国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激活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也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弱化的全球化进程注入新动力。

第二,提升中国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

中国在经济总量、贸易规模、外汇储备、海外投资和金融资产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的能力。“一带一路”把互联互通和融资平台的搭建作为重要议程,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全球治理输出公共产品,向世界释放中国发展红利,必将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塑造国际经济新秩序、影响世界经贸、金融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第三,构建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美国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加快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其实质就是要掌控亚太地区的分工和贸易规则的主导权,维持美国的竞争优势,抑制和弱化中国的优势和影响力。而“一带一路”通过向西拓展新的战略空间,扩展与亚欧非国家的分工合作,一方面推动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降低我国对美日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构建了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四,促进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一带一路”打通我国与东亚、南亚、中亚、中东欧,甚至非洲、拉美等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之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从产业升级和阶梯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以中国为“头雁”的“新雁阵”有望形成,与早期以日本为“头雁”的雁阵发展模式不同,其范围将远远超越东亚的地理范围。

第五,营造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

“一带一路”旨在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各国在这样一个架构下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无疑将有利于各国加强政治互信,推动地区热点降温,维护地区安全,营造更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从江西层面看,“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助推江西发展升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国的开放格局将由过去向东开放为主,转变成为向东向西的双向开放。过去长期处于开放后方的中西部地区将逐步成为新的对外开放前沿,有助于把价值链放到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合理的配置,从而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助推发展升级。

第二,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我省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带动释放部分过剩产能,但更多地是为江西的优势产能、优势赣企“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出路,进而挖掘更多的终端需求,连带整个产业优化和产业链升级,在要素成本低的国家延伸江西的比较优势,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第三,国际分工的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总体上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江西发挥比较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区域分工拓展了新空间,有利于江西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加快形成内生增长与外向发展互补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江西由被纳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向主动重构产业链分工转变。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构建价值链分工

“一带一路”是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区域分工的理念,谋求的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制度建设,降低制度和交易成本,形成更紧密的分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那么,“一带一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

从战略的层面和产业的角度看,构建基于各国比较优势的价值链分工,是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关键。

1.价值链分工是各国产业联动发展的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价值链分工已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趋势和显著特征。它是将产品价值链纵向分解后,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跨国界进行布局的一种工序型分工方式。其实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国际分工的边界由产业变为生产环节或工序,分工日益扩展到各国产业分工体系内部,内化于价值链中的分工贸易模式使国家间联动更加紧密,不同的国家通过价值链建立起一种利益高度依存的关系,把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因此,价值链分工的生产一体化机制使其成为各国产业联动发展的有效载体。

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或工序在全球层面的空间分散,既拓展了国际分工,又扩张了市场范围。根据经济学理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在全球分散布局生产,使中间产品成为了商品,必然会引致不同国家之间各类中间产品的贸易增加,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可以说,利用垂直专业化分工机制对价值链的切片分解和空间扩散的过程,就是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过程,而产品价值链的国际分工环节或工序越多,分工区位越是分散,迂回生产链越长,则引致更多的中间产品贸易,从而带动以国际直接投资和中间品国际贸易更快增长为特征的各国经济增长。同时,市场范围的扩张,既可以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加快更大范围内的要素和商品的流动,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进一步引致分工的扩展,又可以扩大市场容量,突破单一国家狭小市场的束缚,发展规模经济,提升产业分工的空间,所以,通过分工与市场的这种互为因果和循环累积机制,能够实现经济增长。

2.价值链分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

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分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封闭条件下,产业升级主要受本国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市场范围的限制,一般遵循从低到高依次渐进升级的线路。而价值链分工,有利于后发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获取外部资金支持,吸收技术外溢效应,拓宽国际市场范围。因此,价值链分工,是积累高级要素和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促进本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甚至可能跨越产业升级的传统路径,实现“蛙跳式”升级的捷径。

3.价值链分工加深各国经济利益的依存度

在价值链国际分工体系中,高度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导致上下游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每一环节的产品必须和其他环节的产品或服务共同组成最终产品或服务,同一价值链上的企业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产品的生产必须依附于特定的价值链才能实现,各生产环节间的分工主体的利益是高度共存的,价值链分工是推动各国可持续、包容和平衡的经济增长、加深各国利益共存的纽带。

4.传统的分工模式不可持续

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分工模式是输入能源矿产等生产资料,输出工业制成品,这种垂直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分工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也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宗旨相悖。虽然这一模式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是中国与沿线许多国家产业分工的模式之一,但从主观意愿上看,沿线许多国家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产业分工模式,它们不愿意长期成为资源输出基地,而是希望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建立自己的高附加价值工业体系,以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本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5.增加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机会

价值链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极大地扩展了各国生产空间,为各国带来了平等发展的机遇。这是因为随着生产链条不断被分割,分工区位在分散、分工节点在增多,降低了融入全球分工的“门槛”,扭转了以最终产品为国际分工界限条件下的劣势地位,为更多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更多的切入点。

三、准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契合

“一带一路”的实质是产业分工合作,根据经济学原理,其基础应该是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那么,江西如何在“一带一路”中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呢?笔者认为,推进自身比较优势与沿线国家市场需求的契合,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比较优势理论里,比较优势分析实质上是一种供给分析,是站在供给的角度来分析分工的主体拥有什么优势,并假定这种优势与市场需求是匹配的,是能实现的,可见,“比较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因此,能否实现这种潜在的优势,找到匹配的对象,很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有市场,一定要考虑市场需求。只有实现自身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契合,根据需求的不同和变化,并以此为导向,理性选择分工合作对象,才能有效地把发挥比较优势与产业分工、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效应,才能在“一带一路”布局中找准江西的定位。

那么,江西又应该如何在“一带一路”中选择分工合作的重点国家呢?笔者认为,把目标重点聚焦在那些与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机会可能更多一些。这是因为:其一,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最大。产品的出口主要取决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偏好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人均收入越接近,需求偏好越相似,重叠的市场部分将越大,相互需求就越大,相互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需求结构也会相差较大,两国贸易就存在潜在障碍。据专家研究,“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地区)中,80%左右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2013年底,41个经济体属于中高等收入及以上国家,占63%,高于全球61%的比重;仅柬埔寨、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塔吉克斯坦等五个属于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在该区域仅占8%,低于全球16%的比重。可见,江西在“一带一路”中拥有较多的合作对象和机遇。其二,就是可减少国内各地在对接“一带一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同质化竞争、功能定位趋同、产业布局重叠等问题。其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江西的比较优势。

分工合作终究要切入到具体的产业上,那么,分工合作着力点应对准哪些产业呢?对比沿线国家,总体上看,江西的比较优势在基建工程建设能力、农业种植、旅游产业、资金、工业园区平台建设等方面,沿线国家有基础设施需求、农业发展需求、城镇化发展需求、工业化进程需求、矿产能源优势,所以,着力点应聚焦在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工程承包、农业综合开发、矿产勘查、传统能源资源开发等方面。

1.江西的对外工程承包比较优势突出,而“一带一路” 的基调是基建先行,沿线国家大多为新兴市场或发展中经济体,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但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这为江西对外工程承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江西农业有三大比较优势:一是人才优势,江西拥有众多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二是技术优势,江西在杂交水稻制种栽培、柑橘种植、畜禽和淡水养殖等方面技术领先;三是产业优势,江西生态农业优势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为江西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勘查、投资、并购和整合,建立能源生产和供应基地,打破资源约束瓶颈,开展能源资源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提供了战略靶区和机遇。

四、江西对接“一带一路”的路径

1.创新分工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与以往注重引进和出口的开放模式不同,它强调与相关国家建立起可持续的产业分工合作关系,以此带动自身和外部国家的共同发展。因此,可行的路径之一是,在有条件、有意愿的沿线国家,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共建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产业型以及商贸物流型等境外产业园区,把基础设施投资、园区建设、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跨境产业链分工合作机制。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项目更好落地生根,同时也是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2.加强对外通道建设

向东通道,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是江西的最近出海口,要加强同福建在基础设施、产业、生产要素上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向莆铁路开通运行的优势,加快推进向莆线铁海联运;发展九江港口岸外籍轮航行,推进九江港与国内重点港口的接驳运输,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通道,推动开行对接“汉新欧”“渝新欧”等南昌至欧亚国际铁路货运通道,对接陆上丝绸之路。

3.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

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综合开发、有色金属勘查开发、机械设备、建材、建筑安装等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在更加贴近市场加工制造的同时,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水平提升;扩大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江西装备、技术、劳务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境外战略性资源开发业务,实现开采、冶炼、加工一体化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融合;深化与农业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农产品加工合作。

4.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坚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推动外贸从“出口创汇”转向“价值链升级”、从“引进来”转向贸易与投资联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优势产品对沿线国家出口,扩大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出口,推动对外贸易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快“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拓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在沿线交通枢纽和节点建立仓储物流基地和分拨中心,完善区域营销网络,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五、江西对接“一带一路”的策略

1.拓展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历史和地缘政治复杂,对华合作态度不一,文化各异,民族宗教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国人民利益诉求不一。因此,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时,教育、文化、科技、旅游、智库、经济团体等领域要加强人文交流,通过人文交流,加强文化认同感,扩大与各方的利益汇合点,从而使各国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

2.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对外投资信息是“走出去”的必要保证,但我省对外投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因此,要加强境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风险评估和信息发布,加强对投资者安全、法律、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供统计、投资机会、投资障碍、预警等信息服务。

3.重视履行社会责任

走出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停留在建学校、医院、体育场、进行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上,更要履行保护环境和生态多样性、促进社区和经济发展、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保障劳工合法权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责任,发挥中国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溢出效应。

4.严控对外投资风险

与在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投资相比,“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系列的独特的风险,包括地缘政治、政权更迭、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同时,还面临着跨文化整合与运作的风险。企业要高度重视“走出去”的风险防控,对外投资要严格论证,投资项目的选择要做好筛选,充分进行可行性调研,尤其要做好投资目的地政治、法律环境风险评估,量力而行,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

5.实施差异化竞争

从国内看,“一带一路”所覆盖的省份和节点城市范围很广,但各地的实际受益程度肯定是不均衡的,这既受制于国家的战略布局,也受各地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各地的主观努力和策略。江西在产业布局、链条延伸、区域选择上不能全面开花,不能跟风凑热闹、一哄而上,而应深入研究重点国家的利益诉求和项目信息,实施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

猜你喜欢
分工价值链江西
江西银行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我爱江西奶奶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