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教授运用双龙饮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

2015-02-09 21:09张森茂杨黎明向联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黄莺双龙牡丹皮

张 萨,张森茂,杨黎明,向联飞,高 静,唐 超,黄 莺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2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27)

黄莺教授运用双龙饮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

张 萨1,张森茂1,杨黎明1,向联飞1,高 静1,唐 超1,黄 莺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2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27)

双龙饮是黄莺教授多年经验总结所组成的经验方,是黄莺教授临床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方,常用于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中。黄莺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用双龙饮治疗瘙痒性皮肤病,运用双龙饮在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

双龙饮;瘙痒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双龙饮是黄莺教授根据多年皮肤病临床经验所创,共12味药,组方如下: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合欢皮、生地黄、地肤子、白鲜皮、白芍、甘草、龙骨、蜈蚣、乌梢蛇。其组方思路可概括为: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牡丹皮安神活血,生地黄、白芍清热养阴生津,地肤子、白鲜皮祛风解毒除湿止痒,乌梢蛇祛风通络,蜈蚣息风通络散结,龙骨安神收湿敛疮,甘草清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祛湿、祛风止痒之效。双龙饮特点:大部队的清热祛湿药为主,加祛风、安神的药味;特别指出的是白芍与甘草的配伍:因皮肤科疾病多携湿邪,除湿过甚,易耗伤人体阴液,故除湿不忘养阴,而养阴药又多滋腻,日久易生湿邪,养阴亦不忘除湿,故黄莺教授在临床上,多养阴与除湿交替应用,或者养阴除湿同时运用,以防除湿过度而伤阴,滋阴太过而生湿。其中白芍和甘草配伍,达到酸甘化阴[1],“痛为痒之甚,痒为痛之微”,止痛亦可止痒,皮肤科疾患绝大多数都伴有瘙痒,对于瘙痒严重的急病,也可以用酸甘止痒法。

导师黄莺教授,师承四川省名中医钟以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皮肤病的临床诊治。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双龙饮治疗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湿疹

湿疹是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多形性皮疹,常伴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及皮肤炎症病理改变。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浸淫疮、粟疮等病的范畴。中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很早就有认识,《素问·至真要大篇论》中就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论述。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2]。患者皮损形态多表现为皮损潮红,有丘疱疹,瘙痒无休,抓破渗出流脂水。黄师认为急性湿疹的病机不外乎风、湿、热、毒邪,认为急性湿疹因风湿热毒邪相搏,浸淫肌肤,久之湿蒸热化所致,认为该病离不开湿邪,故而湿毒之邪是急性湿疹的病根,治疗应以祛湿为要,治宜清热祛湿、祛风止痒。而慢性湿疹虽表现为血瘀络脉,肌肤失痒之候,而湿毒蕴结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虽为血虚风燥型,但若皮损较正常肤色红,表面有痂屑,则稍加清热利湿药为宜。病例:患者,男,43岁,双上臂潮红,有丘疱疹,剧烈瘙痒,抓破后可见渗出、糜烂,双下肢可见暗红色斑块,触之较硬,部分呈苔藓样变,边界不清,口渴欲饮,纳可,眠差,大便干,小便调,舌红,苔腻,脉弦。治宜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处双龙饮加味丹参7剂: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牡丹皮10 g,合欢皮15 g,生地黄20 g,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白芍20 g,甘草10 g,龙骨20 g,蜈蚣3 g,乌梢蛇6 g,丹参20 g。水煎服,每日1剂,1日3次。

1周后复诊,患者自述上臂皮损基本干燥、瘙痒减轻,双下肢瘙痒也很大程度上减轻,无新发皮损,仍口渴、便干,舌脉同前,故于一诊方加桔梗3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1日3次,两周后痊愈。

2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诸病源候论·风骚身体瘾疹候》中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骚瘾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3]。黄师认为荨麻疹初期的病因不外乎风寒风热两种类型,治疗则以疏风为主,邓宜华、李橘红[4]运用疏风法治疗荨麻疹取得良好疗效。过食辛辣使胃肠积热,复感风邪,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而发。另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职则易形成内生,久病脾阳虚损,水湿不化,易招致外湿的侵袭,湿性粘滞,病多缠绵难愈。故黄师认为慢性荨麻疹病情反复与湿邪息息相关,遣方中应祛湿,湿去则病自愈。然而荨麻疹常伴内因,营卫失和,卫外不固,复感风邪而发,或因过食膏粱厚味,脾胃湿滞,复感风邪而发,若平素体弱,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所致。因此,黄师认为荨麻疹应为虚实错杂之证。本虚多为肺脾气虚,阴血不足;标实,则多为热毒、湿阻,治疗上应兼顾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再结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稍加理血之品,如白芍、当归,常可提高疗效;因清热之品,用之过多可耗伤阴液,所以不宜多用,且应适当滋阴,以免滋生变证。

病例:患者,女,35岁,全身出现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1+月,以胸背部为重,伴瘙痒,迅速消退不留痕迹,2-3天发作1次,小便黄,舌淡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祛风止痒,适当加以滋阴之品。处双龙饮加味桑叶、南沙参: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牡丹皮10 g,合欢皮15 g,生地黄30 g,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白芍20 g,甘草10 g,龙骨20 g,蜈蚣3 g,乌梢蛇6 g,桑叶20 g,南沙参30 g。

1周后复诊,患者诉风团五六天发作1次,发作面积亦有减小,睡眠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舌淡、苔薄黄,脉数。于首诊方去地骨皮、牡丹皮,加丝瓜络10 g,僵蚕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1日3次,2周后痊愈。

3 皮肤瘙痒症

瘙痒症中医文献统称为“痒症”、“痒风”。《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难经》云:“痛为实,痒为虚。”《诸病源候论》指出:“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黄师认为瘙痒症关于痒的成因,一是外邪,二是正虚;瘙痒的治法为散邪,扶正。早期的瘙痒症,多因血热内蕴,外感之邪侵袭,则血热生风,因而致痒,因此在治疗时,黄师认为应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主;若病程日久,久病体弱,气血亏虚,风邪乘虚外袭,血虚易生风,肌肤失养,而致瘙痒症,因此在治疗时,应以养血润肤,益气扶正为要;如血虚风燥时,同时伴有失眠易怒等心神失养证,在养血祛风的同时,还应注重安神止痒[5-7]。

病例:患者,男,42岁,1周前突发全身瘙痒,前胸皮肤发红,肌肤发热,得凉则减轻,上臂、前胸、腹部可见抓痕,伴心烦、口渴、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辨证为风热相搏证。治则清热凉血、祛风止痒。处双龙饮加减,加味黄芪、北沙参、鸡血藤: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牡丹皮15 g,合欢皮15 g,生地黄30 g,白鲜皮15 g,白芍20 g,甘草10 g,龙骨20 g,蜈蚣3 g,乌梢蛇6 g,黄芪30 g,北沙参30 g,鸡血藤20 g。

1周后复诊,患者诉瘙痒明显减轻,舌淡红、苔薄,脉数。于首诊方去地骨皮、乌梢蛇,加熟地黄15 g,当归20 g,郁金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1日3次,2周后痊愈。

4 结语

黄师运用双龙饮治疗瘙痒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比较多,但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黄师对双龙饮也常有运用。黄师强调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皮肤病形于外,实发于内,是由体虚感邪而得,在治疗时应注意扶正气、补气血,正气旺盛,则脏腑经络的功能良好,气血津液输布全身,外邪便不能侵入而致病,是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2.尽可能找出导致瘙痒的病因,皮肤科疾病本身的瘙痒可检测过敏原选择药物;3.皮肤病瘙痒的发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对于慢性顽固性的皮肤病,应该要注意提高机体免疫力。

[1]李冀,赵伟国.酸安甘化阴法配伍法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6,5(3):175-181.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6.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116.

[4]邓宜华,李橘红.中医治疗荨麻疹临床分析[J].中医中药,2012:31(5):120.

[5]周宝宽,周探.从风、毒论治瘙痒性皮肤病验案举隅[J].河北中医,2012,34(1):47-48.

[6]王玉珠,安德明.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老年男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睾酮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1,24(12):80-82.

[7]张玉琴,李树君,贾育蓉,等.肤痒舒擦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356例[J].西部中医药,2011,24(8):79-80.

张萨(1990-),女,汉族,重庆市铜梁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外科皮肤病,E-mail:1021351507@qq.com

△通信作者:黄莺,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外科皮肤病,E-mail:1060716781@qq.com

R758.3

A

1007-2349(2015)07-0007-03

2015-04-21)

猜你喜欢
黄莺双龙牡丹皮
牡丹皮采收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Δ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春韵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最初的愿望小曲
“华龙”“玲龙”——中核集团“双龙出海”
劫年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