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邪理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2015-02-09 21:09王媛媛刘丽娟吴克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伏邪邪气正气

黄 英,王媛媛,刘丽娟,吴克明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理论探讨·

从伏邪理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黄 英1,王媛媛1,刘丽娟1,吴克明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本文从伏邪理论的溯源及对PCOS的病因病机的探究,认为二者密切相关。根据伏邪致病的特点来探讨PCOS的诊治及预防,不仅可以治疗已发症状,对伏而未发的症状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伏邪;PCOS;防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多毛、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 5% ~ 10%[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等[2]。本病多发病于青春期前后及生育期妇女,并持续至绝经前后,几乎伴随妇女的一生,病程迁延治疗上较困难,属妇科多发病和难治病[3]。属于中医“闭经”、“不孕”、“月经后期”的范畴。中医辨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1 略论伏邪

1.1 伏邪的源流及内涵 伏邪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伏邪学说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这是温病伏邪病因的最早理论根据。清·刘吉人《伏邪新书》中对“伏邪”概念作了更为详尽的说明:“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发者,总谓之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已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清·王燕昌《王氏医存》认为:“伏匿诸病,六淫、诸郁、饮食、瘀血、结痰、积气、蓄水、诸虫皆有之。”将外感六淫伏匿致病扩大到一切伏而不即刻发病的邪气。《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伏邪是一种潜在的致病因素,人体感受邪气,若正气不足,未能及时清除邪气,或邪气藏伏于体内正虚之所不易祛除,则致邪气留连,而不立即发病,待时而发,待机而作,即谓之“伏邪”[4]。伏邪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伏邪指伏气温病,即外邪侵犯人体,正气被束,不能托邪外出,使邪气得以伏匿;而广义的伏邪则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即指七情所伤、饮食失宜、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素”[5]

1.2 伏邪的致病特点 “藏于精者,春不温病”。人体藏精,正气存内,正胜邪,邪不发病,正气亏虚,正不胜邪,邪气内侵弥漫,正不胜邪,宿疾发作。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痢疾门》中指出:“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里出表,若但从里去,不死不休。”且邪伏于内,日久难去,必损正气,而致疾病迁延难愈。

2 PCOS与伏邪的相关性

2.1 正气是根本条件,内在因素 中医没有 PCOS 这个病名,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月经后期、闭经、月经量少,崩漏、不孕等范畴。PCOS的基本病机为肾脾两虚。《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妇人规》曰:“经候不调,病皆在肾经”,《圣济总录》曰“妇人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弱故也。” 肾虚不能化生精血为天癸,则冲不盛,任不通,诸经之血不能汇集冲任而下,血脉不盈则形成月经失调和不孕。

《傅青主女科·种子》中记载:“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乃脾土之内病也……不知湿盛者多肥胖……且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势也……”《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女科经纶》:“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

脾胃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天脾气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 之品,或节食减肥旧久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则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于胞宫,化为经血;水湿运化失司,湿聚成痰,下注胞宫,冲任不调,则月经失调。

2.2 邪气是重要条件,始作俑者

2.2.1 伏邪之一——伏郁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格致余论》:“主闭藏者肾也,主疏泄者肝也。《妇科要旨·种子》曰:“妇人无子,因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由内有七情之伤。”《傅青主女科》言:“女人善怀多郁,肝经一病……艰于生育。”《妇人规·子嗣类》:“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血脉不畅则发生闭经、月经迟发。此外,肝为风木之脏,易横乘脾土,脾失健运,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之邪,聚饮成痰,痰浊内生。痰湿壅塞胞脉胞宫,则不能摄精成孕;壅于肌肤则肥胖、多毛。

2.2.2 伏邪之二——伏痰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形成后伏于体内则形成伏痰。《景岳全书·痰饮》言:“痰涎皆本气血,……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赵献可 在 《医 贯 》 中写道“七情内伤郁而生痰”可见痰浊的形成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丹溪心法》中载:“若是肥盛妇人,禀受身厚,……经水不调,不能成孕,以躯脂满溢,痰湿闭塞子宫故也”。,聚湿生痰,气机不畅,冲任不通,生化功能不足,痰湿脂膜下注,蕴滞胞宫,则见经少、闭经、不孕等;《济生方》曰:“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饮停聚,不能宣通,聚而成痰饮,为病多端。”

2.2.3 伏邪之三——伏瘀 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形成后伏于体内则形成伏瘀。《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诸病源候论》云:“月水不通,久则血结于内生块,变为血瘕,亦作血癥。””瘀血阻滞,冲任不畅,血海不能如期溢满或血不得下,则见月经后期或月经停闭;也可造成血不归经而妄行或瘀阻胞宫则可见崩漏或不孕。

综上可知,PCOS病因病机为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血失和,形成气滞、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使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功能紊乱而发病,故临床以虚实夹杂证多见。伏邪致病的本质与PCOS的发病特点基本是吻合的。疾病的发生取决于正邪的盛衰交争,所以当正邪两气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时,便可随时引起疾病的产生。脾肾两虚是PCOS发病之本,肝失疏泄是重要环节,痰瘀互结是主要病机。正气不足,无力祛邪外出,从而导致这些病理产物会伏留藏匿于体内成为伏邪。当伏邪积聚到一定程度,遇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久病等诱因再次发作,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缠绵难愈。

3 从伏邪论治PCOS的思路

3.1 顾护正气——补肾为根本,并贯穿始终 《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虚是伏邪致病的必要条件。而《 医学正传 》曰:“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足以干涸。”《医学纲目》曰:“调经之法,必先补肾”在PCOS治疗过程中以补肾为根本,并贯穿始终。若要恢复女子正常月经与胎孕,首先要恢复肾-天癸 -冲任-胞宫轴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要恢复这个生殖轴的正常功能,补肾是关键。

3.2 清除伏邪——痰瘀气并治 清代王燕昌《 王氏医存》 言:“伏匿诸病,六淫、诸郁、饮食、瘀血、结痰、积气、蓄水、诸虫皆有之。”PCOS表现为本虚标实,肾虚是致病之本,涉及肝脾两脏,以瘀血、痰湿、气滞为标。同时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期用药。行经后津液耗伤,血海空虚渐复,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动态变化,加人女贞 子、旱莲草、白芍等滋阴养血之品,与紫石英、紫河车等同用,以期收到“阳中求阴”之效。排卵期是重阴转阳、阴盛阳动之际,应在重阴的前提,推动阴阳的消长转化,可加三棱、莪术、茺蔚子、路路通、皂角刺、穿山甲等活血破瘀、理气通络之味,以促进卵子的排出。经前期,阴盛阳生,渐至重阳,此期阴阳俱盛,可加川续断、菟丝子、盐杜仲、巴戟天、山 茱萸等阴阳并补水火并调,以期达到“阴中求阳,水中补火”之效。行经期,血海由满而溢,子宫泻而不藏,应活血化瘀,理气通经,乘势利导,促使经血排出,多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川牛膝之属。扶正的目的在于调理脏腑气血(包括调理肝脾肾)以调整恢复脏腑的生理功能,而祛邪的目的是拔除致病的根本内因—伏邪,不使脏腑再受其扰,最终达到正气强、邪气去而体内自安之目的。

3.3 疗程宜久——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伏邪致病缠绵难愈,PCOS呈慢性起病,早期临床症状、体征隐匿,病程长,邪毒留恋伏藏、伺机而发,反复为病,具有迁延进展性。故治疗时间宜长,如何提高PCOS临床疗效,尤其是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等远期并发症[6]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在非潜证期治疗时间要长,如急于求成,治疗不够彻底,坐失良机,病情则逆向发展,造成恶性循环,缠绵难愈。

西医认为PCOS发病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7]。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食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如化妆品、农药、防腐剂、洗涤剂和塑料制品)[8]、药物(如抗癫痫药)等,内源性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防治本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中医学精华之所在。“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方法,旨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所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亦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生活方式干预早已是治疗 PCOS 的一部分,包括饮食、运动、行为三方面,以饮食、运动调整为主,行为矫正为辅。[9]

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体现在:(1)未病先防: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增强体质,既“避其毒气”,又预防“伏而未发”的病症。(2)既病防变:《瘦吟医赘》云:“识得伏气,方不至见病治病,能握机于病象之先也。” 在临床上唯有去除病邪,邪去则正安。(3)瘥后防复:临床上多有疾病迁延难愈,而PCOS患者,在以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表现时,经过正规治疗后,有实验室检查正常但症状反复者,此时积极干预可干预因素,防止疾病复发。

伏邪理论贯穿PCOS治疗过程的始终。

4 小结

伏邪致病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诊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PCOS作为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病因仍不明了,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治疗疗效果亦不尽人意。若能认识到有伏邪的存在,根据伏邪致病的特点及发展、传变规律来认识PCOS,做到见微知著,见病识源,抓住疾病的本质,将对其预防、诊治有重大临床意义。

[1]Li R,Zhang QF,Yang DZ,et al.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women in China:a large community-based study[J].Hum Reprod,2013,28(9):2562-2569.

[2]乐杰.妇产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3]倪延群.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辨证论治[J].首都医药,2004,20:41.

[4]梁宏.从伏邪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802-803.

[5]徐玲、焦锟、杨少岩、闫彪,从伏邪理论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J].河北中医,2013,35(5):703.

[6]郭静,朱宝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2):144.

[7]杨梦云,邱慧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651-1652.

[8]Kandaraki E,Chatzigeorgiou A,Livad-S,et a1.Endocrine disruptors and polycystie ovary syndrome(PCOS):Elevated sen1m levels of bisphenel A in women with PCO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96:480-484.

[9]刘颖华 侯丽辉 郝松莉,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1713-1714.

黄英,女,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2013级硕士研究生。E-mail:294457522@qq.com

△通信作者:吴克明,男,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wkmxs@163.com.

R711.75

A

1007-2349(2015)07-0009-04

2015-04-13)

猜你喜欢
伏邪邪气正气
李忱主任从“伏邪成瘀”论治DKD理论经验*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寻找伏邪的蛛丝马迹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清风正气
伏邪概念实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