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关系的探讨

2015-02-09 21:09徐玉坤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筋脉风邪特发性

徐玉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关系的探讨

徐玉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通过古今文献分析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探讨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的关系,认为风痰瘀血是周围性面瘫发生的重要因素,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重要方法。

特发性周围性面瘫;风痰瘀阻证;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理论探讨

特发性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学“僻”、“卒口僻”、“口喎”等范畴,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面瘫,临床上多见发病突然,病前多有面部受凉、吹风或外感史,往往在晨起洗漱时发现口角漏水,或进食时食物存积于齿龈间,或因说话不便、闭目不全被他人发现患病。部分患者有耳后、耳内、乳突区或(和)面部轻度疼痛或(和)麻木感及汗出减少[1]。其致病因素以风邪为主,风邪致病,常夹杂痰邪或瘀血痹阻面部经络,筋脉失养,面部肌肉弛缓不收而成“口僻”。本文通过探讨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该病拓宽思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1 风痰瘀血是特发性周围性面瘫形成的重要因素

1.1 风邪致病是关键 临床资料显示“口僻”患者往往是在感受风邪,风邪阻碍面部气血津液运行,局部失养而发生的。风性轻扬上浮,易伤阳位。风寒、风热外袭,直中面部经络凝滞经脉,使血脉、肌肉失荣失养而发病,而风邪为百病之长,风邪易夹杂其它邪气致病,所以面瘫的发生与风邪致病密切相关。纵观历代古籍,大多医家也认为面瘫是由风邪致病引起的。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风口喎候》曰:“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喎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巢氏认为面瘫的发病虽然男女老小皆有,但其病因均为风邪入于面颊部的经筋所致。又如《妇人杂病诸候 偏风口喎候》说:“偏风口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僻也。”王煮《外台秘要》认为本病可由夜卧受风引起,曰:“夜卧,当耳勿得有孔,风入耳中,喜令口喎。《养生方》谓:“风入耳中,善令口,”认为风邪入侵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口僻”的病位在面部,盖头面属阳位,是阳经经气汇聚之处,而风为阳邪,其性升泄,同气相求之理,兼夹它邪上犯头面,客于面部诸阳经络,阳邪与阳气相搏,遂引起症状。

1.2 面瘫与痰邪相关 手、足三阳之经筋广布面部,支配面部肌肉。“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常夹痰阻络而致经络不通,足三阳经又是多气多血之经,一旦风痰阻络,脉络受损,经脉痹阻不畅,则易出现气血不通,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日久则生口僻。马建锁等[2]认为“口僻”发生多由于素体脾虚,痰湿较盛,致风邪或风挟痰中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我们认为风邪阻络可兼夹痰饮为患,此外脾虚生痰,阴虚内热炼液成痰,大怒伤肝,肝火损其津液生痰,均可导致面瘫的发生。《针灸大成·治证总要》曰:“口眼喎斜,……多因醉后卧睡当风,贼风串入经络,痰饮流注,或因怒气伤肝,房事不节,故得此症。”《医方发挥·治风剂》谓:“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缓为急者牵引故口眼斜。”

1.3 面瘫与血瘀致病相关 无论是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还是离经之血积于面部,均可导致瘀血痹阻面部经络,经络不通,肌肤失养,出现口僻症状,其基本病机为经脉痹阻不畅。杨家庄等[3]认为面瘫久病必瘀,正气亏虚、络脉瘀阻常并存。故病程日久,久治不愈的面瘫,其病因病机多为经脉痹阻不畅,而形成瘀血,与早期的风痰相结合,形成痰瘀互结,更加重了气血运行不利,瘀血不去,新血难生,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本病难治的根本就在于瘀血不去。

2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重要治法

针对病因,笔者认为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关系密切,其发生多与风、痰、瘀等邪气痹阻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荣有关,痰浊内生,瘀血内停,加之感受外风或内风中生,风痰瘀三邪合之痹阻经络,脉络受损,气血不通,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生该病。所以使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使阻滞的面部经络气血运行复然,面部肌肉得其濡养,是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重要治法。

笔者依据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根据曹晓岚教授[4]的经验方牵正复颜饮治疗风痰瘀阻型周围性面瘫,在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和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分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善,说明运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面部症状和体征,减轻患者的痛苦。

3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关系密切,而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风痰瘀阻型特发性周围性面瘫,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在形象、情绪、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方面的影响,应引起关注,以提高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水平。

[1]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13.

[2]马建锁.参芪牵正汤治疗面瘫50例[J].光明中医,2008,23(10):1500.

[3]杨家庄.顽固性面瘫临床治疗经验撷要[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37.

[4]赵进.牵正复颜饮治疗风痰瘀阻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山东济南,2009,1-38.

徐玉坤(1984-),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老年病的研究。E-mail:2013xyk@163.com

R745.1

A

1007-2349(2015)07-0012-02

2015-04-07)

猜你喜欢
筋脉风邪特发性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知足常乐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特发性腹痛一例
一统天下(龙首)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