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痹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97例

2015-02-09 21:09黄晓辉邓国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化瘀后遗症肌力

黄晓辉,邓国辉

(广东省中山市阜沙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化瘀通痹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97例

黄晓辉,邓国辉

(广东省中山市阜沙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中风后遗症;化瘀通痹汤;针刺疗法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脑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后遗症则是经过规范内科治疗后仍遗存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临床症状。在我国脑血管病位居三大死因之首。每年存活的600万~700万脑血管病患者中,80%均留有中风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1]。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拟定化瘀通痹汤加减内服,联合针刺疗法治疗97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中山市阜沙医院内科和康复科97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其中男53例,女44例;年龄51岁~80岁,其中50~59岁23例,60~69岁48例,70~80岁26例;有高血压病史43例,脑血栓病史25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制定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确诊,全部病例均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过规范内科治疗,病情稳定2 d后;发病时间最短者2 d,最长者1 a;遗留有明显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无明显脏器功能衰竭或其他重大疾病;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和检查。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瘀通痹汤辨证加减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①化瘀通痹汤 根据患者临床常见瘀血脉络痹阻证,拟定以下基本方:当归尾15 g,赤芍10 g,地龙10 g,桃仁10 g,红花5 g,黄芪120 g,川芎10 g,全蝎6 g,土鳖虫9 g,天麻10 g,甘草6 g。辨证加减:肾虚腰脊下肢无力者加杜仲、桑寄生、续断、淮牛膝;肝阳上亢有高血压者容易发怒者加珍珠母、石决明;风邪盛痹痛窜麻明显者加用蜈蚣3条;阳不化气麻木甚者加桂枝、鸡血藤;肥胖血脂高痰盛者加山楂、大黄;阴虚者加熟地、菊花等。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②针刺疗法 体针主要在患侧肢体上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解溪、太冲。头皮针:取百会穴和对侧顶颞前斜线,5等分针刺5处。有言语吞咽困难者取廉泉和夹廉泉。针刺具体操作:患者患侧肢体向上侧卧,常规消毒,用直径0.25 mm、长40 mm不锈钢毫针,体针直刺1~1.5寸,头皮针斜刺0.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5~7 d,再治疗第2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基本痊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言语清楚,行动自如,可作轻微工作或家务劳动;显效: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吃穿可自理,拄拐行走,语言清楚或欠清楚;有效: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坐起站立需他人扶持,吃穿部分自理,言语清楚或欠清楚;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多数患者治疗2个疗程,少数患者治疗3~4个疗程。结果:97例中治愈36例,占37.1%;显效37例,占38.1%;有效11例,占29.7%;无效13例,占13.4%;总有效率为86.6%。

3 典型病例

患者苏某某,男,53岁,体胖。2011年3月发病左侧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经医院CT确诊为右侧岛叶、放射冠区脑梗塞,送市医院住院治疗后言语基本正常,但左腿颤抖不能离杖行走,左侧肢体无力,扶双拐走路也感十分困难。于2011年9月12日入本院治疗。患者右腿扶拐走路亦拖地不稳,语言清楚,体胖。查体:血压144/92mmHg,心率86次/min。左侧上下肢肌力1级,左手握力为0,舌苔薄白,舌质紫暗,脉象弦滑有力。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病程达半年以上,舌质暗紫者,乃气虚血瘀为患。予化瘀通络汤加杜仲、桑寄生、淮牛膝、山楂联合针刺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左手可握物,前臂可缓慢屈伸,上肢可抬起,肌力2级,左下肢可自行缓慢活动,步态正常,肌力4级。再治疗1个疗程后,患侧上下肢肌力5级,活动正常,治愈出院。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后脑脉痹阻,缺少血气润养,最终脏腑虚损,脑脉和肢体经络功能均明显失调,同时久病成瘀,也必定耗损正气,临床上多见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突出,标实以血瘀、脑络和肢体经脉痹阻突出,常见症状为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偏身麻木痹痛。所以拟定化瘀通络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此方中以黄芪为主药,益气扶正治本,桃仁、红花、归尾活血化瘀治标,地龙、全蝎、天麻长于搜风通络止痹痛,甘草调和诸药,并随证加减。药证相合,疗效较好。

中风后瘫痪的患肢缺少神经的支配营养,肌力下降,肌张力或下降或增高,均会影响动静脉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导致局部水肿、疼痛和活动障碍。临床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对加快患肢血液循环有积极作用,可以通过改善静脉或淋巴的回流减轻患者肢体水肿,促进患肢的恢复。针灸对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建立,改善脑部和肢体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有积极作用。近来还有研究证明,针刺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右侧特定穴位,能够较为特异地作用于脑部功能区,产生特异性的指向性激活/负激活,这可能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针刺取头皮针取上下肢运动和感觉区,体针取阳明经穴位和局部穴位,可激发相应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促进肢体和言语吞咽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化瘀通痹汤辨证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总有效率为86.6%,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振奋正气,激发潜能,有效调节脑、肢体和各脏腑的功能,有利于促进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4.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陈俊琦,黄泳,赖新生,等.针刺缺血性中风病人外关穴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5):976-978.

R255.2

B

1007-2349(2015)07-0044-02

2015-04-21)

猜你喜欢
化瘀后遗症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