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发作期的中医护理体会

2015-02-09 21:09白红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诱因舌质证候

白红华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哮病发作期的中医护理体会

白红华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哮病;发作期;护理体会

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期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哮病的主要病因是宿痰内伏于肺,遇诱因引发;其基本病机是痰气搏结,通气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发作时为痰阻气闭。现将哮病发作期的中医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发作期哮病的分型与证候

1.1 冷哮 证候: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身痛发热,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1.2 热哮 证候: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粘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虚喘 证候:反复发作,甚者持续喘哮,咯痰无力,声低气短,动则尤甚,口唇爪甲发绀,舌质紫黯,脉弱。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观察病证特点 哮病呈发作性,常突然发生,缓解亦迅速,一般多见于旁晚、夜间或清晨。其发作可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秋初或冬令发作者居多,其次是春季,也有常年反复发作者。发作前常有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诱因,出现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端坐俯伏较舒,若能咯出大量粘痰则痰鸣喘息可暂得缓解;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缓解后可有轻度咳嗽、咯痰、呼吸急迫。

2.1.2 观察伴随症状 哮病发作时,见背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为冷哮;见烦闷、口干苦或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发热、面红者为热哮。

2.1.3 观察分泌物 宿痰內伏于肺是引起哮病的主因,故哮病察痰尤为重要。痰黄或带绿、浓稠胶粘、咳吐不利者,见于热哮。若哮病发作时咯吐出大量痰液常可缓解症状。

2.1.4 观察发作诱因 哮病的诱因很多,如气候变化、寒热失调,食用鱼、蟹、虾等海鲜或过食生冷、辛辣,嗜烟酒,劳倦过度,异味刺激,情绪紧张,恼怒惊恐等。

2.1.5 观察病情变化 哮喘患者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神志、面色等全身情况,尤其是呼吸的频率、节律、强弱及呼吸道是否通畅等。如哮喘持续发作或痰阻气道咯吐不利,见胸部憋闷如窒、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或神昏嗜睡、脉大无根等,要立即报告医生救治。

2.2 辨证施护

2.2.1 环境与生活起居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冷哮病室宜阳光充足,热哮病室宜凉爽通风。避免接触花粉、动物皮毛等致敏物及烟尘异味刺激。②哮喘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坐位或端坐位,持续中、低流量吸氧,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在缓解期应循序渐进地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痰多不易咳出时可轻拍背部以助排痰。④汗出较多者用干毛巾及时擦干,防寒保暖,勤换内衣,保持衣着干爽透气。

2.2.2 给药护理 ①哮病给药在发作前2 h为宜,中药汤剂的服法:冷哮宜热服,热哮宜温服,虚哮亦应温服。②一旦发现有咳嗽等先兆症状,应立即给药以制止发作。为快速发挥药效,可选择气雾剂对准口鼻喷用。③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汗出情况。④用贴敷法减少或控制哮病发作时,应注意观察贴敷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痒痛等反应。

2.2.3 饮食护理 ①哮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饮食宜忌,可防止因饮食不当而引起发作。根据体质的特异性,禁食曾诱发哮喘的食物,勿过食生冷、辛辣、肥腻、海腥等,饮食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应戒烟酒。②可常食柑橘、白萝卜、海带、竹笋等具有化痰作用的果蔬,也可用橘皮泡水代茶饮用。③冷哮患者饮食宜温不宜凉,可用葱白、生姜等辛温之品以助散寒。④热哮患者虽宜凉性饮食,但不可过食生冷,可服食荸荠、枇杷、柚子、海蜇等以清热化痰,禁用辣椒、胡椒、肉桂等辛辣燥热之品。⑤虚哮患者饮食宜温热、清淡、富营养。

2.2.4 情志护理 ①哮病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患者常悲观失望,情绪低落,要多给予关心、安慰,与之一起细致地观察、分析,寻找诱发因素,并说明情绪与发病的关系,解除思想负担,缓解紧张情绪,树立治疗信心。②在哮病缓解期要注意调养性情,克服急躁易怒、忧愁郁闷等不良习惯,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心理素质。

2.2.5 对症处理 ①喘憋明显或唇甲青紫者,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②痰多且咯吐无力者,应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排痰,或予以吸痰。③发热的患者要定时测量体温,每日2~4次,并观察服药后体温变化。口干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及食用鸭梨、西瓜等多汁的新鲜水果。④哮喘较严重者,可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治疗,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天突、丰隆等穴;虚证可灸神阙、气海、关元、肾俞、三阴交等穴。

R256.12

B

1007-2349(2015)07-0095-01

2015-05-04)

猜你喜欢
诱因舌质证候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