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类癌1例

2015-02-10 08:32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包胸腺内分泌

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甘肃 兰州 730000)

辛文龙 郭顺林

胸腺类癌1例

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甘肃 兰州 730000)

辛文龙 郭顺林

One Case:Thymic Carcinoid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入院前2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间歇性胸痛,无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近一周自感胸闷气短加重就诊。查体、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表现:外院CT平扫(图1)示前上纵隔右侧血管旁椭圆形软组织肿块,与左无名静脉、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局部关系密切,部分边界清晰,其内密度欠均匀,CT值约48HU,右肺中上叶局部受压膨胀不全。我院CT增强示:早期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75HU,其内见纤细穿行血管影(图2),延迟期强化均匀,CT值约78HU,左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局部受侵(图3)。诊断:右前上纵隔旁占位,考虑纵隔孤立性纤维瘤。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前上纵隔,大小约12×9×7cm,质硬,呈灰黄色,包膜完整,局部侵及心包及左无名静脉,与肺组织分界清,右肺中上叶受压部分不张,遂行右上纵隔肿物切除、心包部分切除。病理: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形,部分偏位,核染色质细颗粒状,胞浆少,嗜酸性。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及小梁状生长(图4)。免疫组化:CgA(+),Syn(++),CKP(核旁点状阳性+),CD79α(++),NSE(++),CD56(+++),Vimtin(核旁点状阳性 +),KI-67(<5%)。病理

2 结 果

胸腺类癌(Ⅰ级)。

图1 CT平扫 纵隔右侧大血管旁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欠均匀。图2、3 CT增强 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上腔静脉、右侧无名静脉受压;图4 瘤细胞核圆形,部分偏位,核染色质细胞颗粒状,胞浆少,嗜酸性,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及小梁状生长(HE x400)。

3 讨 论

类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常发生于消化道,发生于胸腺者罕见。胸腺类癌1972年首次提出,属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恶性度高,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发生早。根据肿瘤细胞异型性等,可分为神经内分泌癌Ⅰ、Ⅱ、Ⅲ级,即对应不典型类癌、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癌,Ⅰ、Ⅱ级相对常见,分类级数和恶性程度成正比。根据有无内分泌异常,分为不合并和合并内分泌异常型[1]。好发于老年男性,男女比例约3:1。临床多无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咳嗽、胸痛、乏力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由于肿瘤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大约1/3病例出现柯兴综合征,在极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其他的副肿瘤综合征,本例属不合并内分泌异常型,仅表现为胸痛、胸闷。据文献报道[2],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NSE在Ⅰ级、Ⅱ级类癌中常为阳性表达,CgA是最可靠的标记物,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通常为弱阳性或阴性。影像学表现:根据以往报道[3-5]及本例特点,CT常表现为前上纵隔类圆、椭圆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体积常较大,最大径2~12cm不等,于升主动脉前方,右室流出道和主肺动脉上方突入一侧胸腔或沿血管间隙生长,肿瘤边界一般不清,可见周围浸润,压迫或侵犯血管和心包;平扫呈稍低密度或与邻近肌肉密度相近,可见坏死、囊变,偶见钙化,增强肿瘤多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少见征象有胸腔积液、肿瘤邻近胸膜增厚、心包增厚以及肺、胸廓外转移等。本例术前CT误诊为纵隔孤立性纤维瘤(SFT),体积小的肿瘤多表现为不同程度均匀强化,当肿瘤巨大时,可出现特征性的“地图样”强化,部分肿瘤内见增粗杂乱血管影,动脉早期强化为主[6]。SFT多为良性,大部分无周围组织浸润特点,但约12%可发生恶变,侵及邻近组织,与胸腺类癌鉴别困难。

胸腺类癌罕见,但恶性度高,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需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术前诊断率。

1. Kikuchi R, Mino N, Okamoto T, et al. Simultaneous double thymic carcinoids: a rar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J]. Gener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1, 59(1):68-72.

2. Ghazi AA, Dezfooli AA, Mohamadi F, et al. Cushing syndrome secondary to a thymic carcinoid tumor due to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J]. Endocrine Practice 2011, 17(4):e92-e96.

3. 齐永平,杨有优,王思云.胸腺类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7):968-970.

4. 向之明,梁翠媚,叶海鸣,等.胸腺类癌的CT表现及相关文献复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 30(3):557-559.

5. 朱力,牛刚,陈勇,等.胸腺少见病变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 20(4):314-317.

6. 陈识,程瑾,洪楠.前纵隔孤立性纤维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 27(6):1309-1309.

7. 陈镜聪,李新春,陈妙玲,等.纵隔少见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9(6):40-42.

8. 于心亚,毛树森,纪树国.胸腺类癌研究进展[J].罕少疾病杂志, 2001, 8(4) 25-26.

(本文编辑: 黎永滨)

R734.5

D

10.3969/j.issn.1672-5131.2015.03.36

郭顺林

2015-01-21

猜你喜欢
心包胸腺内分泌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