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治疗效果探究

2015-02-10 20:00李会先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病患空腹肾病

王 红 杨 璟 李会先

空军北京曙光干休所医务所,北京 100097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治疗效果探究

王 红 杨 璟 李会先

空军北京曙光干休所医务所,北京 100097

目的 探究中西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ED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体系医院2012 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EDN病患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性药物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联合中药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照组(7.08±1.19)mmol/L、(8.45±1.13)mmol/L,观察组(7.16±1.20)mmol/L、(8.54±1.12)mmol/L,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依次为:对照组(6.89±1.34)mmol/L、(7.24±1.15) mmol/L,观察组(6.13±1.12)mmol/L、(5.46±1.03)mmol/L, 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有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效果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少,相比单独用药有一定优势。

中西医结合;老年早期糖尿病;空腹血糖

伴随着生活压力、饮食和生活结构改变,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呈现日益增加的势头[1],糖尿病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2],而产生的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3]。临床上根据DN病程及病理生理变化规律,将其进行详细分期,包括肾小球高度滤过和肾肥大期、正常型白蛋白尿期、EDN期、临床DN期、终末期[4],其中前两期病患临床症状均不明显,通过控制血糖即可稳定病情,而病患进入EDN期后,如未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一旦进入临床DN期,病情会呈现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肾脏衰竭,增大治疗难度,严重威胁病患生命。本文由此出发研究2012年1月—2014年8月体系医院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5例老年早期糖尿病疗效,以期探究EDN较为有效治疗方式,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体系医院在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经确诊均患有EDN,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4.2±1.8)岁,把5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5),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血糖等方面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性药物治疗方式治疗,具体为:口服降糖、降压及降血脂、抗凝类药物,严格控制饮食以及蛋白质类摄入,以及进行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拟方剂治疗,方剂组成为:土茯苓、益母草各20 g,黄芪、丹参各30 g,黄葵、白芍、人参、山茱萸、地骨皮、制大黄各15 g,黄芩、黄柏、红花、当归、川芎各9 g,甘草6 g,黄连5 g,加水500 mL煎煮至200 mL,每日服用1剂,早晚各服用1次,4周每疗程,连服2疗程。

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前后FPG、PPG水平、,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数据统计包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有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治疗前后FPG、PPG水平定量情况对比(例,±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

组名例数治疗时间FPG(mmol/L)PPG(mmol/L)观察组25治疗前(1)7.16±1.208.54±1.12治疗后(2)(5.33±1.43)*△(8.09±1.04)*△对照组25治疗前(3)7.08±1.198.45±1.13治疗后(4)(6.89±1.34)*(7.24±1.15)* (2)VS(1) t值11.0713.34 P值0.0030.002 (4)VS(3) t值12.2111.14 P值0.0030.000 (4)VS(2) t值6.795.47 P值0.0080.011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于DN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尚无明确定论,多数专家认为其与多项因素有关,为自身遗传背景和相关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导致[5]。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遗传因素;肾脏内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导致肾小球发生高灌注以及高滤过现象;高血糖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异常;高血压;血管内活性物质出现代谢异常等。祖国医学认为[6],DN属于消渴范畴,其发病之本为肾虚,同时还与情志久郁以及饮食失宜等相关,EDN为糖尿病病患气阴两虚所致,正气亏虚则外邪入体,邪瘀于内而壅三焦,气虚阻滞而运血乏力,血行不畅则瘀阻经脉。

本文自拟方剂中,以黄芪作为君药,黄芪可调节机体糖、蛋白及脂质类代谢,并可以扩展肾脏内血管,进而增加肾内血流量,且具有补气养阴及温补脾肾等功效;人参可益气固本;丹参可抗血栓,改善EDN病患高凝状态;益母草等能够活血化瘀;地骨皮可清热养阴,进而防止邪热伤阴;白芍所含总苷可增加肾小球功能表达;山茱萸能够养阴补肾;黄连、黄芩及黄柏等均有解三焦之实热功效[7],且黄连中黄连素可调节血糖,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进而起到保护肾脏效果;黄葵及土茯苓可清热解毒;当归、红花等可扩张血管,进而改善机体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8];制大黄能够缓解肾小球硬化现象,并且能抑制尿素生成并促进其排泄,进而改善氮代谢情况[9],以上诸药通过甘草调和,起协同作用,全方共奏,达到益气补肾及消渴功效。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PG、P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提示,中西结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优于单纯应用西医方式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1] Guo X,Zhou G,Guo M,et al.Adiponectin retards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db/db mice by counteracting angiotensin II[J].Physiol Rep,2014,2(2):230-231.

[2] Kim D,Lim S,Park M,et al.Ubiquitination-dependent CARM1 degradation facilitates Notch1-mediated podocyte apoptosi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 Cell Signal,2014, 12(14):143-145.

[3] Zhang L,Li Y,Guo X,et al.Text mining of the classical medical literature for medicines that show potential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4,14(2):125-126.

[4] 胡仁明.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2):18-19.

[5] Gohda T,Mima A,Moon JY,et al.Combat diabetic nephropathy: from pathogenesis to treatment[J].J Diabetes Res,2014,2014(5):140-143.

[6] 秦瑞君,闫菊.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5(1):78-79.

[7] 孟祥龙,丁涵露,张渊,等.血浆活化蛋白C在2型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1):1-5.

[8] 刘晓斌,王凉,刘斌,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2):159-162.

[9] 吴冀川,李蓬秋,曹旭,等.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1):48-50.

R587.1 [文献表示码]A

1672-4062(2015)04(b)-0140-02

2015-01-15)

猜你喜欢
病患空腹肾病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采血为何要空腹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重女轻男”的肾病
空腹喝水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