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苏萍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经验

2015-02-10 21:40王思梅黄苏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苦寒胃轻瘫通腑

王思梅,黄苏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黄苏萍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经验

王思梅,黄苏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糖尿病胃轻瘫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可引起血糖波动及控制不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糖尿病性胃轻瘫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经方代表方剂及病案举隅等方面,介绍黄苏萍教授诊治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理论及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提供参考依据。

糖尿病胃轻瘫;黄苏萍;学术经验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2010年《新英格兰杂志》公布,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9 240万,成为世界糖尿病的第一大国[1]。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慢性消化道并发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且不伴有机械梗阻,症状可见早饱、腹胀、嗳气、恶心、呕吐、厌食等。DGP患者数量随着DM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多,DGP发病率占DM患者的50%~76%,明显临床症状者约为10%[2]。DGP的长期发展可影响患者食物的摄入消化及药物吸收利用,常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使得糖尿病的控制难度增大。黄苏萍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近二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糖尿病及防治其并发症,对糖尿病胃轻瘫辨治有着独到见解,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每多获效。笔者有幸跟师出诊学习,获益匪浅。现从DGP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经方代表方剂及病案举隅等方面,介绍黄苏萍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病临床经验,具体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中医认识

DGP属于传统医学“痞满”“腹胀”“吞酸”“呃逆”等范畴,由于消渴病程漫长,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机交错多变,证候复杂,变证百生,并非始终呈现阴津亏损、燥热偏胜的病机特点[3]。临床实践发现,随着消渴病病情发展,多数患者表现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呆少食等脾虚之证,又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或恶心呕吐等胃失和降之候,这是由于患者消渴日久或迁延失治、阴耗气损、脾胃虚弱、运钠无权、升降失和所致。脾胃为一身气机之枢纽,脾健胃和,升降有序,则运化水谷、生化血气,并输布精微于全身。消渴日久,阴损气耗,或病中过用滋腻苦寒之品,损伤脾胃之气,致中气虚弱、运化无力、水谷不化、精微不输、糟粕停积,可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尤甚,甚则早饱、厌食;中焦失运,清窍之气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无以纳化,气血生化乏源,则出现神疲倦怠、少神乏力之证;气机升降失常,胃失和降,则有嗳气呃逆或恶心呕吐之证;病久气阴耗伤,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或阴津亏损,燥热内结,而致腑实不通,故见便秘;久虚则脾阳不振,寒从中生,阳气不足,温化无力则见四肢不温,甚则泄泻。《东垣十书·中满腹胀论》云:“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末传寒中,皆由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致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胀满。”总而言之,脾虚运化失司在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1.2 西医认识

DGP是由Kassander于1958年首次提出“糖尿病胃轻瘫”这一概念,并描述其症状[4]。DGP继发于糖尿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归因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研究认为其是由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紊乱、Cajal间质细胞病变、高血糖和微血管及胃肠平滑肌病变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异常[5],致使患者胃电节律紊乱、胃窦收缩振幅频率降低,从而抑制胃与小肠的蠕动,对食物排空延迟,延长食物在胃、小肠和结肠的通过时间,进而出现腹胀、嗳气、吞酸等不适症状。

2 治疗方法

目前,西医治疗DGP主要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采用促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红霉素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且易产生耐药性,病情易反弹,具有一定副作用。祖国医学对该病或运用经方加减治疗,或采用针灸、针药结合治疗,或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方法灵活,价格低廉。

吾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经方通过健脾、导滞、通腑、温阳等方法治疗DGP,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疗效。在诊治过程中,注重控制血糖的稳定,重视饮食调护与心理疏导,使患者饮食有节,调畅情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代表方剂

经方为仲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结晶,是《伤寒论》理论精华在论治方面的集中体现,具有“众方之祖”。经方配伍严谨,药精效宏,临床上倍受推崇。仲景之法,临证每多效验,关键在于随证治之,处方灵活。

3.1 枳术丸

枳术丸由枳实、白术组成,该方治痞、消食、强胃,主治脾胃虚弱之痞证。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将补脾之白术用至行气之枳实的两倍,可健脾行气除痞,又无伤中之弊。李东恒曰:“白术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其苦味除胃中湿热,利腰脐间血,过于枳实克化之药一倍。枳实苦寒,泄胃中痞闷,化胃中所伤,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伤,则不峻矣。”该方主治脾虚不运、饮食停滞之痞证。脾虚当补,食滞宜消,若健脾而不消滞,则已滞之积不得去;若消滞而不健脾,即使积滞暂去,犹有再积之虞,积滞日久,必有胃气不通而生痞证。故以白术健脾、枳实消滞,药味虽少,却能实现消补并施、寓消于补之中。

3.2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该方轻下热结、除满消痞,主治腑实内结、气机失调之痞证。大黄苦寒,攻积导滞,泄热去实,荡涤肠胃,去陈致新;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枳实味苦而微寒,理气消痞。枳实、厚朴行气通腑,承顺胃肠之气。三药合用,共奏通便泄热、消滞除满之功效。该方可通和胃气、即顺应胃的生理特点:胃以通为降,借汤剂作用以恢复胃腑的生理特点。

3.3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由大黄、附子、细辛组成,该方温阳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阳虚寒积里实之痞证。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整方寒热合用,温攻兼施,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共奏温下之功效。

4 病案举隅

4.1 病案1

病例1:陈某,女,62岁,糖尿病病史3年余,反复胃脘闷胀3个月,再发2天。胃脘闷胀不适,时有呃逆,尤以饭后明显,发热;口干,食可,寐欠佳,入睡困难,烦躁;大便欠畅,每2日1行,尿畅;舌淡苔白腻,脉弦。处方:制大黄15g、熟附子15g、枳实10g、白术30g、炒枣仁30g、茯神15g、川芎15g、党参30g、制鳖甲30g、甘草6g、知母10g,共服3剂。用法:鳖甲、附子先煎1h,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

按:该患者阴虚日久损伤脾胃之气,运化无权,随食后胀满胃气上逆,则见呕酸、打嗝;大肠传导无力,故大便郁结而发热;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扰,故烦躁、寐差。方用小承气汤合枳术丸合酸枣仁汤加减以通腑泄热、除烦安神。制大黄苦寒通降、泄热通便;枳实理气除满、消痞荡积;白术、党参益气健脾,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使攻不伤正;炒枣仁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制鳖甲主入于血分,滋阴清热潜阳,与诸味理气药合用,气血并治;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泻中有补,补中有行,养中兼清,共奏通腑泄热、除烦安神之效。

4.2 病案2

病例2:刘某,女,33岁,糖尿病病史7年余,反复胃胀痛1年余,再发1周。饭后胃胀痛甚,时呃逆,甚则呕吐;畏寒,肢冷;口干而不欲饮水,口臭,食欠佳,寐欠多梦;便秘,不尽感,日1次,尿偏黄;舌红苔薄,脉沉。处方:制大黄15g、熟附子15g、细辛3g、黄芩10g、厚朴10g、枳实10g、桂枝10g、炒枣仁15、白芍10g、川芎15g、杏仁10g、甘草6g,共服3剂。用法:附子先煎1h,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

按:患者素体阳虚,中气虚弱,便下无力,郁而化热,寒热错杂,遂成痞证,方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合小承气汤加减以通腑泄热、温阳安神。制大黄泻下通便、泻热;熟附子温里散寒;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既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通便;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桂枝温阳通络、温经活血,与附子、细辛共奏温通散寒之功效;黄芩苦寒以泄热除痞;炒枣仁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大量之酸枣仁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效;白芍缓急止痛,与甘草合用能酸甘化阴,以益胃阴而防燥药之弊;甘草和中缓急,并制约附子燥热之性,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共奏通腑除满、温里止痛、除烦安神之功效。

5 结语

糖尿病胃轻瘫起病大多隐匿,呈渐进性,是一种缠绵难愈、变证多端、兼证复杂的疾病。临床上黄苏萍教授运用经方健脾、导滞、通腑、温阳等方法治疗DGP,恢复脾胃功能,调畅中焦气机,效果甚佳。DGP诊疗需抓住主要病机,辨证论治,方证相应,灵活加减,方能拓展经方临床应用范围,提高该病临床治疗效果。

[1] YANG WY,LU JM,WENG JP,et a1.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2(12):1090-1101.

[2] 姜荣钦,张德宪,白春英.糖胃康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2):114-116.

[3] 张宁.用张仲景经方辨治消渴临证探究[J].中医杂志,2007,48(2):118-120.

[4] KASSANDER P.Asymptomatic gastric retention in diabetics (Gastroparesis diabeticorm)[J].Ann Intern Med,1958,48(4):797-812.

[5] 周晓颖,苏静,张国新.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6):373-375.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3-13

王思梅(1990-),女,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内分泌疾病基础与临床。E-mail:812791072@qq.com

黄苏萍(1963-),女,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疾病基础与临床。E-mail:hsp163@sina.com

R249;R259

A

1673-2197(2015)14-0047-02

10.11954/ytctyy.201514021

猜你喜欢
苦寒胃轻瘫通腑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观菊赏鹦有怀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苦寒吟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理中化痰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