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物理治疗

2015-02-12 04:41吴永利杨雅敬
医疗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电针痉挛上肢

吴永利,杨雅敬

(河北省围场县医院 消化内科,河北承德068450)

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物理治疗

吴永利,杨雅敬

(河北省围场县医院 消化内科,河北承德068450)

本文对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物理治疗进行研究,探讨了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概念,阐述了针灸治疗、电针刺激、康复训练以及其他物理疗法,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脑卒中;上肢痉挛;针灸;电针

痉挛是人体肌肉异常反应症状,主要是各神经元间递质传递发生异常,导致肌肉的张力表现异常,引发非刺激性紧张反射,影响肌肉功能紊乱症状。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神经功能的疾病,很多患者在治疗后均会出现上肢肌肉群张力异常增加情况,引发偏瘫或痉挛症状。药物解痉治疗本身具有多种毒副作用,而针灸、电刺激等物理治疗则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加上康复训练,就能够达到安全治疗的目的。

1 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概述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人体神经元损伤的重要表现,伴随着肌肉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的增加,使得患者肢体肌肉的反应更加亢进,将这种病症统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在病发脑卒中后,压疮、便秘、体位不正、风寒入侵、局部长期压迫、静脉血栓、负面心理状态等均会增加痉挛的发生概率。在发病3周以内,患者的痉挛症状会出现阵发性特征,并且在3周之后开始逐渐减轻,出现随机痉挛症状。深入研究后可知,由于脑卒中病症导致人体内α运动神经和γ运动神经之间产生制约情况,其中α神经元占据较大的优势,使得患者上肢或下肢的运动神经环路兴奋性异常增加,使肢体处于肌肉张力高度兴奋状态。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一般表现为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性痉挛、前臂内收性痉挛、腕关节屈曲性痉挛、指关节屈曲性痉挛等。

2 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的物理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法:针灸是我国中医理论当中的重要物理治疗方法,其以针刺穴位的方式刺激人体内经络和神经系统,在利用捻转、艾灸等不同的辅助方式,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一般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时选择的穴位包括神聪 (患者对侧运动区)、肩髃、臂臑、合谷、太冲;如果患者存在上肢关节屈曲异常症状,还可以加入尺泽、大陵、曲池、天井等。在治疗时采用1.5寸的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治疗。在针灸神聪时入针方向应与头皮平行,入针后轻度捻动,但不进行反复针刺,捻动时间约为2min,留针10min即可。而在针灸患者上肢肌肉穴位时,不仅需要捻动毫针,还需要进行反复的提插,捻动时间约为1min,留针10min,共捻动两次,分别在首次入针后和留针5min后。每天仅进行1次针灸治疗即可,通常选择平补平泻法。

中医理论认为,针灸治疗能够通过对经络的刺激,使得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达到沟通的效果,疏通人体内气血,抵抗外邪的侵入,使阴阳得以平衡。在治疗时也需要重点注意,不能对患者患肢造成过强的刺激,避免因手法不当引发痉挛加重达到情况,可以采用放松疗法,让患者的神经和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样更容易使其配合医生治疗。在选穴时应以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太阳经穴、少阳经穴等,还应该选择部分少阴经穴进行辅助。我国中医学者认为施针的关键在于调理人体内阴阳二气的协调,因此不能 “孤阳而失阴”,应采取扶阴抑阳或扶阳抑阴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征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治疗时,还可以选择约1cm的艾条,将其插入露在皮肤以外的针尾上,将其点燃进行温针灸治疗方法,此时采用的是虚补实泻的理论进行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2%以上。温养静脉之后,人体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就会快速恢复健康,缓解了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症状,起到较好的疗效。

2.2 电针疗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治疗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电针治疗就是将电磁变频刺激理论与针灸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疗法,使得人体经络和神经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刺激,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在使用电针治疗时,所选择的主穴为臑会和天井,辅穴中则选择肩髃、曲池、外观以及合谷,为了进一步增加治疗效果,对患者全身的经络起到协调刺激作用,还应该选择下肢的环跳穴、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等,这样可以打通上下肢之间的经络瘀滞,对于改善上肢痉挛症状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首先采用传统针灸手法,对主穴和各配穴进行针刺治疗,以平补平泻的方式,在刺入后轻轻捻动毫针,留针约30min。之后将电疗仪与主穴上的毫针相连接,将频率调整为14Hz,点击治疗越20min,每天进行1次治疗。这种疗法的理论是透过微量电流在人体内传导深度更广,作用面更大的优势,进一步缓解患者上肢由于脑卒中后引发的痉挛反应,对深层神经产生刺激,扩大解痉的效果,作用时间短,较之传统针灸手法更加有效。

2.3 康复训练疗法:康复训练主要是在物理治疗基础上采取的功能锻炼方式,患者可以采取静卧、静坐等体位,由护理人员配合进行被动关节运动,对发生痉挛的上肢开展全关节辅助运动,例如上肢联动训练、滚筒训练、局部按摩等,其中局部按摩是在每次康复训练完成之后进行的,其目的在于缓解训练过程中患肢肌肉的疲劳程度,舒张局部血管,促进淋巴回流。这种训练一般每7d进行6d治疗,然后休息1d再开始下一疗程的训练。

2.4 其他物理疗法:除了针灸和电针刺激疗法外,还可采用热敷、温水浴、红外线等热疗方式,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患者上肢的Ⅰb类纤维的收缩反应,增加关节软组织的弹性和灵活度。还可以采用冷疗方法,利用冷敷、冰块按摩等手段,缓解肌肉疼痛感,增加关节软组织的韧性,借此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3 结语

物理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所取得的疗效较好,但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应该将我国中医物理疗法与现代技术相融合,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1]石新.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现状[J].山西中医,2012,28(3):56-59.

[2]倪欢欢,胡永善,崔晓,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67-769.

[3]王晓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针灸及康复护理体会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91-93.

[4]魏冰,李岩.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3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40-42.

R246.1

B

1002-2376(2015)08-0083-02

2015-05-20

猜你喜欢
电针痉挛上肢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