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实证研究的佳作——《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研究》评介

2015-02-12 18:57王翩然杨荣刚
图书馆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体系

王翩然,杨荣刚

数字媒介的迅猛发展不断影响公众的阅读方式。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近年来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 2014 年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 年的50.1%上升了8.0 个百分点[1]。 这提示我们, 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需要做好数字资源建设工作, 以应对机遇与挑战。

当前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选择过程中, 或多或少面临着以下问题: 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重复建设严重; 工作无章可循; 以主观判断或个人经验为主, 或具有从众心理, 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2]11。 唐琼博士的《 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研究》 一书的适时出版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 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研究》 是在唐琼博士苦心钻研、 历经数年研究所著的同名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之上修改而成,被“ 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 收录,2013 年11 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通读全书, 该书不仅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领域具有标志性特征, 更可称得上图书馆学规范性实证研究的佳作, 无论是对读者一般性地了解, 还是研究者进一步开展研究, 亦或是从业者用于指导工作实际, 都具有指引价值。 具体而言,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 研究目标明确,价值导向贯穿始终

唐琼博士开展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研究的总目标是“ 建立能够充分反映终端用户需求、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2]23。 值得注意的是,“ 充分反映终端用户需求” 与“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是其所要构建的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特征与最终意义之所在。

通读全书, 上述两点价值导向贯穿始终, 这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多见。 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是实证研究中必要且重要的一环, 但遗憾的是, 多数实证研究均止步于研究假设的验证, 难以将研究假设证实或证伪所代表的含义明白展现给读者,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与非实证研究领域的研究者、 从业者的交流, 影响了学术交流与科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转化应用。 而唐琼博士在证明其研究假设“ 终端用户与馆员对于选择标准的重要性认知存在差异” 成立后提到,“ 分析验证不同群体对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重要性认知存在差异, 其目的在于说明: 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权重的确立应广泛听取多方意见, 特别是不同类别用户意见”[2]276, 相较于“ 假设成立” 的表达形式, 这样的建议在强调应充分反映终端用户需求的同时, 清晰易懂、 易于接受、 可操作性强, 容易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建立的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

2 结构清晰,研究完整

全书共8 章, 作者严格遵循学术论文的结构进行展开, 各章之间结构明晰, 内容层层推进。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缘起、 相关术语、 研究设计、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点; 第1 章对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作评述; 其余各章依次探讨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的理性视角及现行的数字资源选择标准、 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维度设计、 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确立、 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应用试验, 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应用策略; 最后, 分析了全书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从内容看, 全部研究是在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开展的, 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基础上, 对已有的数字资源选择标准进行归纳, 总结出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涉及的资源质量、 资源使用、 资源服务、 资源契合、 资源成本、 资源风险6 个维度, 并提出初始数字资源选择标准; 随后, 对初始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的适用性认知进行调查, 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的复选与优选, 构建了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 在此基础上, 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 确立武汉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权重, 将其实际应用于数据库选择测评之中, 以论证该体系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最终,依据研究成果, 提出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应用的优化策略。 作为一项优秀的规范性实证研究, 其研究过程完整、 各研究阶段之间逻辑关系清晰, 值得应用实证研究范式的研究者学习。

3 论证充分,论据翔实

本书的写作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的研究成果, 且论证过程条理清晰、 理由充分, 使得研究结论令人信服。 比如,研究的提出经历两步: 首先, 通过清晰阐释数字资源较之于传统资源的选择中多种因素已然变化, 表明数字资源与传统资源的选择存在差异、不可混同, 使研究自然转向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选择; 在分析国内外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所提出的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的特点与不足后, 提出有必要重构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 在此过程中, 作者引用了大量有关传统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选择、 国内外馆藏发展政策中的相关资料, 以佐证观点。 经过上述论证与分析, 重构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正当性、 必要性、 迫切性一目了然。

4 研究方法选用恰当,应用规范

从该书中没有看到作者对其所掌握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技巧的矫饰与炫耀, 每一个研究方法与统计过程都恰如其分地服务于研究目的。 比如, 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馆藏发展政策中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的分析、 借助问卷调查法确立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 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应用试验、 对图书馆负责采访工作的图书馆员实施访谈以分析数据库的是否满足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的要求等, 灵活地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

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研究方法及其施用过程。以确立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研究为例, 作者选用问卷调查方法, 首先确立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进行问卷设计; 随后完整报告了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过程, 介绍数据的分析方法; 其后进行数据的信效度检验、 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 呈现数据结果; 最终, 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 得到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判据。 通观此项研究与本书中的其他研究, 均显示出调查方法选用恰当、 调查过程完整、 数据统计分析深入,具有较高的规范性等特点, 对同类研究有较强的指导与示范意义。

5 研究深入浅出,示范简明易懂

在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与数据基础上, 作者用清晰、 简洁的语言与形式展现了研究成果, 并示范了其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命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 唐琼博士将实证研究成果“ 翻译” 成简明结论的努力在本书中比比皆是。 尤其是本书的第5 章“ 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应用试验”, 不仅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借助权重表达各个图书馆在数字资源选择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差异, 更是一个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在资源选择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的示范。 在此,我们结合该章内容, 对图书馆引入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指导数字资源建设的步骤试做总结: 首先, 了解本馆数字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明晰数字资源选择的工作机制, 结合本馆特点对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进行调整, 同时注意诊断现行数字资源选择工作中的弊病; 其次, 以终端用户与图书馆员为对象进行调查, 确立本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的权重; 最终, 将构建完成的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应用于数据库的选择测评中。

本书虽然具有以上特点, 但也存在部分内容之间关系较为松散的情况。 比如, 第2 章的“ 馆藏发展政策中数字资源选择标准分析”, 其功能与第1 章“ 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致, 即为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构建进行资料准备, 二者若能适当调整与归并, 将会使全书内容更加紧凑, 阅读更加顺畅。 然而, 这些都是白璧微瑕,并不影响全书的价值和我们对它的整体评价。

本书的同名博士论文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好评, 被评为“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足以证明其价值不谬, 值得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从业人员关注。

[1]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新阅读方式正在形成[EB/OL].(2015-4-22) [2015-6-13].http://www.cssn.cn/zt/zt_xkzt/zt_wxzt/2015sjdsr/sjdsrzqmyd/201504/t20150422_1596633.shtml

[2]唐琼.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数字变变变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