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地馆中室——图书馆“名人特藏馆(室)”建设现状及其人文价值

2015-02-12 18:57陈路遥
图书馆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特藏赠书藏书

陈路遥

名人图书馆(室)是我国图书馆建设的组成部分。 1999 年殷皓洁梳理我国名人图书馆概况,预言: “ 随着经济发展, 文化的繁荣, 名人图书馆在世纪末发展状况将更为迅猛, 它有着相对永恒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1]据姬秀丽2012 年调查, 我国各地分布着300 多个名人图书馆(室),分为3 种基本类型: 慈善组织和知名人士捐助者、 依托传统图书馆的“ 馆中之馆”、 经政府批准为知名人士专门建立的纪念性专业图书馆[2]。本文研讨图书馆所设名人特藏馆(室)之情况, 探讨其人文价值。

目前对名人图书馆(室)的研究不多, 也缺乏权威专家对其概念进行明晰表述, 但学界共识是: 名人特藏馆(室)以名人姓名命名, 对与该名人相关的一切文献和文物进行搜集、 整理、 典藏、 展示以至传播、 开发和利用为己任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 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是名人特藏馆(室)存在的理由, 也是名人特藏馆(室)建设的基本价值所在。

1 图书馆名人特藏馆(室) 举隅

名人特藏馆(室)建设既有共性, 也有诸多特色形态, 笔者搜集整理10 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因存在部分馆(室)筹建周期较长, 或经历搬迁,开、 闭馆反复等问题, 故按名人特藏馆(室)对应之名人出生年排序。

1.1 无锡市图书馆之“荣氏文库”

荣德生(1875- 1952), 名宗锉, 号乐农, 江苏无锡人,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创者。 1956年荣先生之子荣毅仁秉承遗命, 将大公图书馆藏书7 万余册及荣先生私人藏书5 万余册捐赠给国家, 以践“ 购存为大众计” 的夙愿。 无锡市图书馆设立“ 荣氏文库”, 包含历朝邑志、 乡贤著述、家谱、 地方书报刊等地方文献。 善本达1051 种、19957 册, 占该馆藏善本的93%。 无锡市图书馆共有11 部善本入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其中10 部为荣氏赠书, 是该馆镇馆之宝[3], 奠定了该馆古籍在同等规模公共图书馆中的地位。

1.2 芜湖图书馆之“阿英藏书陈列室”

阿英(1900- 1977), 原名钱德赋(富), 安徽芜湖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 戏剧家、 文学史家和藏书家。 阿英爱好读书、 买书、 藏书。 他逝世后,子女遵其遗愿将藏书捐献给芜湖图书馆, 计4900 多种12000 余册; 以清代木刻本为大宗,除清代刻本、 善本、 抄本、 名人字画外, 还有晚明的珍本[4]。 芜湖市在镜湖公园兴建“ 安徽文化名人藏馆” (隶属芜湖图书馆, 馆内分别设有阿英、 王莹、 洪镕藏书资料陈列室), “ 阿英藏书陈列室” 室名为陈云题写。

1.3 湖南图书馆之“张舜徽先生专室”

张舜徽(1911- 1992), 湖南沅江人, 著名历史学家、 文献学家, 是我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1988 年湖南图书馆编著“ 湖南名人文库” (后改名“ 湖南名人资料中心” ), 专司湘籍名流著述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 1991 年7月“ 湖南名人文库” 向张先生征集著述和手稿。1992 年9 月15 日, 张先生表示:“ 很想将平生校点的书籍, 撰写的手稿, 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文件, 加以清理, 概送贵馆保存。”[5]为此, 湖南图书馆建立“ 张舜徽先生专室”, 文献资源包括著作、 手稿、 批注本书籍87 种, 藏书1990 种5638 册, 有明刻本、 清刻本以及民国刻本, 是典型的现代学者型藏书。 湖南图书馆对所有赠书进行分类、 编目和整理, 编制《张舜徽先生专室藏书目录》。

1.4 盐城图书馆之“胡乔木藏书陈列室”

胡乔木(1912- 1992), 本名胡鼎新, 江苏盐城人, 1941- 1969 年任毛泽东秘书, 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新华社社长等职。 1997 年家人将其文献捐赠给有关机构, 其中14000 件文稿、 阅批件、 书信等捐赠给中央档案馆, 40000余册藏书分别捐赠给当代中国研究所和盐城图书馆[6]。 盐城图书馆接收的赠书逾3 万册, 涵盖政治、 哲学、 历史等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门类, 形成与他对党的事业的研究工作息息相关、 具有明显特色的藏书体系。 盐城市图书馆建立“ 胡乔木藏书陈列室”。

1.5 南京图书馆之“戈宝权藏书室”

戈宝权(1913- 2000), 江苏东台人, 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 翻译家。 1986 年向南京图书馆捐赠14000 册藏书。 1988 年11 月南京图书馆设立“ 戈宝权藏书室”, 1995 年从该馆阅览楼迁至龙蟠里九号的“ 陶凤楼” 内, 重新设计装修后对外开放, 成为南京图书馆的品牌之一。 戈先生藏书以外文(特别是俄文)为主, 有19 世纪俄国名家的文集和研究论著, 还有英、 法、 乌克兰、波、 捷、 匈、 罗、 保、 日等10 多种文字的书籍。戈先生重视国外对中国文学的翻译介绍, 收藏了相当多的外国汉学家的论著, 尤以鲁迅研究居多[7]。 “ 戈宝权藏书室” 中的珍品丰富, 如托尔斯泰百年纪念版本九十卷本《 托尔斯泰全集》 ,完整性不仅在我国绝无仅有, 即使在苏联也甚为罕见。

1.6 北京大学图书馆之“宿白赠书室”

宿白(1922-), 辽宁沈阳人,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 宿先生的学风特色是重视在考古研究中运用古代文献。 2010 年他将个人藏书捐献给北京大学图书馆, 2011 年9 月北京大学图书馆设立“ 宿白赠书室”。 首批赠书共计11641 册、 拓本135 份, 内容以考古、 文史为主; 除普通图书外, 不乏稀有的线装古籍、 拓片等资料[8]。 赠书涵盖考古学多个领域, 反映了我国考古学发展, 十分珍贵。 除“ 宿白赠书室”外, 北大图书馆还设有“ 季羡林张芝联钱端升赠书室”“ 民俗学民间文学文献中心(段宝林赠书)”等形式各异、 规模不一的名人赠书特藏室。

1.7 清华大学图书馆之“科恩图书室”

罗伯特·科恩(1923-), 美国著名科学家、 哲学家, 长期从事物理学及科学哲学研究。 2007年科恩教授把所藏21000 余册书刊捐给清华大学图书馆, 2010 年4 月27 日建立的“ 科恩图书室” 是该馆第一个以捐赠者命名的图书室。 赠书几乎涵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2 个基本大类,其中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丛书由科恩和同事从1961 年开始组织出版, 收录了世界知名大学权威学者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方面的论著, 截至2008 年已出版250 多卷, 成为20 世纪国际科学哲学的里程碑,Springer 出版社承诺将每一卷新出版的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丛书捐赠给科恩图书室收藏, 以保证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此套丛书的完整性[9]。

1.8 萧山图书馆之“来新夏著述专藏阅览馆(方志馆)”

来新夏(1923- 2014), 浙江萧山人, 当代著名文献学家、 方志学家、 历史学家。 来先生将其文献资源等捐赠给萧山图书馆, 该馆于2007 年2 月设立“ 来新夏著述专藏阅览馆(方志馆)”。 捐赠资料包括3000 余册书籍和100 余件物品, 包括其50 余种著述、 手稿和珍藏的地方志[10]。

1.9 泗阳图书馆之“仓修良图书室”

仓修良(1933-), 江苏泗阳人, 历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 仓教授关心家乡图书馆事业, 陆续向泗阳图书馆赠书逾2000 册。 泗阳图书馆设立“ 仓修良图书室”。 赠书除其个人著作外, 大部分是年鉴史料,填补了该馆史料图书的不足。

1.10 台州图书馆之“叶文玲文学馆”

叶文玲(1942-), 浙江台州人, 当代著名女作家、 电影编剧, 以其稿酬在浙江大学设立“ 新叶文学奖”。 2011 年4 月台州市图书馆建立“ 叶文玲文学馆”, 面积1100 平方米, 收藏其著作、获奖证书原件及珍贵手稿、 照片、 友人相赠的书画作品等。 该馆的建立源于叶文玲晚年“ 回报故乡台州的养育之恩, 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的想法[11]。

2 名人特藏馆(室) 的共性和个性

名人特藏馆(室)是图书馆多元化发展的产物,以其特殊功能而成为图书馆的组成部分, 丰富了图书馆(特别是市县公共图书馆)的人文景观。 分析本文10 个案例, 共性有: (1)由名人或名人亲属捐赠生平藏书及其他实物, 图书馆以接收的捐赠物为主, 建设特藏馆或开辟专室, 进行整理和对外服务; (2)名人馆(室)具备鲜明的特色, 反映名人重点研究领域或爱好、 社会贡献, 成为特色馆藏; (3)名人捐赠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献, 甚至成为“ 镇馆之宝”; (4)馆舍建设体现出纪念意义。

名人特藏馆(室)的个性有: (1)建设形式不一,或在图书馆开辟专室, 或独立建造馆舍, 或多个名人特藏室集中建馆; (2)建设目的不一导致收藏重点不一, 有的以纪念为目的, 种类庞杂, 实物资料多样; 有的以丰富图书馆服务为目的, 主要收藏相关图书; (3)规模不一, 受图书馆经济实力、 重视程度、 捐赠数量及价值等因素影响。

3 名人特藏馆(室) 的人文价值

3.1 保存珍贵资源,形成特色馆藏

名人特藏馆(室)是对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的补充, 原有资源可以和名人资源相得益彰, 形成全面和特色相结合的文献资源格局。 名人特藏馆(室)的建设主要由名人或名人家属捐赠或委托保管, 由图书馆采访、 搜集与该名人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补充, 这种良性互动的形式不仅使得名人的藏书、 著作、 手稿等文献乃至文物得到保藏,也丰富了图书馆馆藏文献, 提高特色文献质量,彰显出图书馆的人文特色。 图书馆进行专业性的收集、 整理、 开发利用, 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

3.2 传播名人文化,推动专门研究

名人特藏馆(室)因具有纪念性而往往集图书、档案、 博物和纪念的多重功能。 不仅专题收藏与名人有关的书、 报、 刊、 手稿、 书信、 日记、 传记, 而且陈列和展示相关实物, 成为集中保管特定对象文献资料并提供服务的中心, 公众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名人的人生轨迹及其历史背景。 除能吸引普通读者参观访读, 推动文化普及, 还能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便利。

3.3 发挥名人效应,强化教育功能

名人的成就和品质具有激励人、 教育人、 感染人的人文功能; 与名人有关的文献资源不但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提高道德情操, 并且能提升图书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对中小型图书馆来说, 建设名人特藏馆(室)可以发挥名人效应,利用名人的社会影响和感召力来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图书馆通过设立名人特藏馆(室), 渐成文化集萃地, 强化知识传播、 社会教育乃至科学研究功能, 成为人文地标。

4 思考

目前名人特藏馆(室)喜忧参半, 呈现初期建设质量不高, 后续建设迟滞现象, 这在公共图书馆尤为明显。 名人特藏馆(室)虽广泛分布于各地,但多倾向于基础薄弱的基层公共图书馆。 这些馆长期面临经费短缺, 以发展特藏的形式寻求出路, 往往导致名人特藏馆(室)建设缺乏规划, 得不到足够的人力、 物力投入保障; 部分馆员缺乏传承和发扬名人资源人文价值的主动性, 相关服务缺乏专业性。 由于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 部分馆产生了与捐赠方意见分歧等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名人特藏馆(室)建设质量较高, 经费相对充足, 馆员专业性强, 管理科学; 但对名校来说,也存在名人众多, 名人特藏馆(室)建设供不应求等困境。

尽管名人特藏馆(室)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但作为别有天地的“ 馆中之馆”, 其价值受到广泛认可, 名人特藏馆(室)建设仍然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 也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殷皓洁.中国“名人图书馆”的发展概况[J].图书馆建设,1999(6):71-73.

[2]姬秀丽.我国名人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2(3):159-162.

[3]殷洪.荣氏文库藏书价值及地位之新认识[J].图书馆杂志,2003(10):76-79.

[4] 戴煌.阿英未乘黄鹤去[J].瞭望周刊,1987(35):45-47.

[5]罗力可.书缘——追忆张舜徽先生与湖南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87-88.

[6]胡乔木藏书、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1):91-96.

[7]李健,詹秋红.“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记南京图书馆“戈宝权藏书室”[J].当代图书馆,1996(2):60-61.

[8] 朱亮亮.此中无限兴考古可醉人[N].北京青年报,2013-12-09(C05) .

[9]清华大学新闻网.科恩图书室揭幕美科学家罗伯特·科恩两万余册藏书捐清华[EB/OL].(2010-04-28)[2014-07-17].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1/2011/20110225232443625614764/201102 25232443625614764_.html.

[10]邱芳.来新夏方志馆开馆[N].萧山日报,2007-02-04(04) .

[11]陈伟华.叶文玲文学馆开馆迎客[N].台州日报,2011-04-30(04) .

猜你喜欢
特藏赠书藏书
图书馆特藏建设研究*
——基于读者接受维度的理论探索
高校图书馆特藏数字人文开发初探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天一阁藏徐时栋藏书题跋考释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图书馆特藏服务模式研究:服务策略和价值创新*
互动坊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