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典舞三大技术技巧的科学训练探析

2015-02-13 00:30李佳妮
音乐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舞姿古典舞舞者

文/李佳妮

关于中国古典舞三大技术技巧的科学训练探析

文/李佳妮

中国古典舞三大技术技巧即跳跃、旋转和翻身,是具有明显传统文化符号的技术技巧,是融入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古代舞蹈的部分元素而建立起来的古典舞技术技巧系统。伴随着艺术的多元追求和艺术的日益大众化,中国古典舞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古典舞学习者也日益增多。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古典舞三大技术技巧的科学训练进行探讨,旨在有助于舞蹈学习者提升自己的舞蹈能力。

中国古典舞 跳跃 旋转 翻身 训练

舞蹈是一项对于技术技巧要求很高的表演艺术,同时基于观众对舞蹈审美要求的提高,演员必须具有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技巧才能满足观众艺术审美需求。而对于中国古典舞来说,舞者需要加强三大技术技巧的训练,即跳跃、旋转和翻身的训练,优美的舞姿才能被表演得淋漓尽致。而关于中国古典舞三大技术技巧的训练,不仅要加强三大技术技巧自身的训练力度,同时也要强化其辅助性训练及与三大技术技巧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唯有如此,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才会彰显出来。

1.中国古典舞三大技术技巧的形态特点及分类

中国古典舞不仅舞姿、舞韵优美,而且技术技巧独特,深刻烙印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跳、转、翻”是技术技巧的简称,虽然有着相同的艺术基准和舞动原理,但毕竟跳跃、旋转和翻身属于三个相对独立的技术类别,因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分类。

1.1 跳跃的形态特点及分类

跳跃主要是吸收传统戏曲武术中的跳跃方法及具体动作和芭蕾的基础跳跃部分而逐渐形成跳跃形态体系,基于其形态特点的不同,总体分为基础跳和舞姿跳两类,每类又基于不同划分标准则又有着各自小类,即根据不同幅度和不同技法特点分别分为小跳、中跳、大跳和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双落、单起单落。

基础跳部分以蹲推起法儿和脚下的推地绷脚为主,具有排斥躯干参与的形态特点,主要包括:单起单落凌空跃、单起双落擦地小跳、双起双落小劈腿跳等。舞姿跳部分以身体主从关系和上下身的交错配合为主,具有上身躯干参与的形态特点,主要包括:掖腿小跳、射雁小跳、斜探海跳的舞姿小跳;燕式跳、劈腿跳、端腿跳等的舞姿中跳;大射燕跳、撩腿越、飞天跳等的舞姿大跳。

1.2 旋转的形态特点及分类

旋转是基于人体围绕某个点或轴所进行的圆周运动,并分为直立转、舞姿转和复合转三类。具体而言,直立转是旋转的基础,分为原地直立转和行进直立转,前者是基于身体直立和躯干独自进行的原地转,采取蹲推的用力法;后者是基于身体重心的交换和移动而形成的旋转。舞姿转是通过四肢与躯干的变化即身法与动势连接而形成的旋转,根据舞姿幅度大小分为小舞姿转和大舞姿转。复合转是单一旋转技巧的复合形式,分为一次性复合旋转和二次性复合旋转。

1.3 翻身的形态特点及分类

翻身是躯干、头部、上肢沿着纵轴翻转而成的圆周运动,其形态特点为骨盆是翻转运动轴心,手臂走立圆路线并与地面呈垂直角度。根据不同重心划分为单脚重心翻身训练、双脚重心翻身训练和移动重心翻身训练,其中单脚重心翻身训练分为点步翻身和吸腿翻身,双脚重心翻身训练分为踏步翻身和矮翻身,移动重心翻身训练主要指向串翻身。

2.中国古典舞三大技术技巧的训练特点

2.1 跳跃训练的特点

跳跃遵循准备、起跳、空中舞姿和落地缓冲的过程进行针对性训练,其中,准备主要是基于起跳进行蹲或特定舞步训练,而其训练核心是引导学生掌握好蹲的幅度或舞步步幅,并因不同的跳跃种类而有着不同的训练要求;起跳原理是基于利用肌肉内的弹性和整个身体形状的改变而获得向上加速度,是双脚着地到脚离地的动作细化,而其训练核心是引导学生做好髋、膝、踝关节蹲的深度和肌肉蹬伸的拉力角度,蹲要做到两脚、两腿的正确开度,从大腿开始,上身始终保持挺直,使得胯、膝盖和脚尖保持一条直线,达到腹部、腰和背肌收紧效果;空中舞姿主要强调手臂与身体的配合或两腿配合,训练核心是引导学生对于身体平衡的把握;落地缓冲是基于对空中动作完成后的着地动作处理,训练核心是引导学生做到轻盈落地和干净利落落地。

2.2 旋转训练的特点

基于躯干舞姿标准划分,可将旋转分为直立旋转、幅度旋转、俯仰、拧倾的旋转,在其技巧训练时关注以下要点:一是重心的把握。身体旋转是基于重心的稳定才能完成系列舞蹈动作,舞者如若未能对重心达到熟练把握程度,旋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直立旋转为旋转的基础,掌握好直立旋转,才能练好“射燕转”、“大掖步转”、“云手转”对旋转的动作幅度要求。二是腰背保持直立。腰背直立才能对腰背有足够控制力,使得舞者集中力量于脚步的移动上,这就需要加强腹背肌的训练,做到收腹、立腰、沉肩、肩、骨盆在动作中保持在一个垂直线上,谨防上身出现“太松”问题。三是身体的协调性。协调主要是对于上下身、手臂与身体、头部与身体配合而言的,如斜探海转(舞姿幅度要求大)是基于“螺旋式”的拧身、旁提、敞胸的身体旋转,特别强调身体协调的到位。

2.3 翻身训练的特点

翻身训练主要是针对基础翻身、移动翻身和舞姿翻身而进行,并有其各自不同的训练特点:首先对其基础翻身训练而言,基础翻身是所有翻身的基础,主要包括吸腿翻身、点步翻身和踏步翻身。其中,吸腿翻身训练做到两个稳定和一个保持即可,两个稳定系指重心稳定和胯的稳定,一个保持系指好的吸腿姿态保持;点步翻身训练主要做好高半脚尖,即提的能力和倾斜状态下的半脚尖能力训练、胯的稳定训练、旁腰的训练;踏步翻身训练要求上身保持一定高度同时后腰顶胯,胳膊路线要圆。其次是对其移动翻身训练而言,主要是串翻身和移动踏步翻身,两者训练要求基本一致,都是以胯和肩带动腰做翻身,上身保持高度,两腿交换起跳,头看行进方向的前方并使得手臂与翻身行进方向保持一条线,当脚掌着地同时略抬小腿;有所不同的是,移动踏步翻身还要注意在连接上做好上步与手臂的协调配合。最后是对其舞姿翻身训练而言,主要包括探海翻身和反跨腿翻身,其中探海翻身过程要注意与呼吸感觉、身法韵律相配合;反跨腿翻身要求上身保持倾斜状态,提胯与主力腿保持垂直。

3.三大技术技巧的辅助性训练及其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

3.1 三大技术技巧的辅助性训练

在古典舞训练的课程中,技巧训练课的时间安排毕竟有限,而舞者表演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却很高,这就有待于舞者进行辅助性训练,即基于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等予以针对性的训练,以便提升身体素质。

目前,舞蹈训练常见的辅助训练形式是早晚功,主要是进行腹背肌训练、骨盆部肌群训练及其深层小肌肉训练,所运用的训练方法有:普拉提对身体中段的训练应用(主要是基于局部稳定肌群和综合运动肌群所涉及的“腰椎—骨盆—髋系统—躯干”肌群训练)、瑞士球对核心训练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核心部位的肌肉协作训练,如使用屈腿举球、跪地前伸等动作进行前部核心训练)、综合性器械对核心训练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弹力带、小蹦床、平衡板等器械进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当然还有其他辅助训练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3.2 三大技术技巧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

三大技术技巧训练主要是对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平衡性等进行强化训练,以便开掘人体最大潜能。首先,就其“跳”与身体素质而言,起跳要求舞者具有快速的爆发力和强大的腿部肌肉力及上半身的控制力;其次,就其“转”与身体素质而言,旋转要求舞者具有良好的腰背能力,即中段的控制力,直立重心和主力腿的支撑能力;最后,就其“翻”与身体素质而言,翻身要求舞者具有很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和中段的控制力及稳定性。

结语

中国古典舞三大技术技巧训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锻炼才能使得跳跃、旋转和翻身有长足进步,从而适应欣赏者对舞蹈审美的需求。同时,古典舞训练要针对学习者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以便全面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实现高效的训练效果。

[1]金浩.试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4):40—43.

[2]周威.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审美、训练和应用[J].时代教育.2013(6):6.

[3]王鹏程.浅析中国古典舞“翻身”[J].艺术教育.2014(8):106—107.

[4]余蓉. 古典舞基本功的组合训练分析[J].大舞台.2014(9):170—171.

(责任编辑 霍 闽)

(本文系沈阳音乐学院院级科研立项,项目编号:2013KYL054)

李佳妮(—)女,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舞姿古典舞舞者
舞者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风中的舞者——蜡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刀尖上的『舞者』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