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三义

2015-02-13 02:37成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刘勰文风风骨

成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风骨”三义

成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文心雕龙·风骨》篇,历来诠释纷繁,这不仅是由于解释者的不同理解,而且也是由于《风骨》篇论述的着重点不同而形成的。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诠释

近代以来,《文心雕龙·风骨》篇,极受重视,探讨论述,蔚为大观。“风骨”之义,或阐述,或诠释,意见纷繁。此固可以见论者之才华横溢,亦可知“风骨”一辞之意蕴丰厚,演绎不尽。依《风骨》一文之所述,“风骨”一辞,实有三类基本义:(1)原始义,(2)分析义,(3)审美义。下文分别阐述。

1 “风骨”的原始义

刘勰用“风骨”一辞设喻,是在当时社会品评人物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文心雕龙·风骨》[1]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刘勰在这里说明“风”是抒发人们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合乎生活理想和人生目的的生活情志。在这个基础上,刘勰指出“风骨”一辞含义主要是“风情骨辞”,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云:“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但这只是“风骨”一辞的原始义。根据古人思维的互文习惯作进一步理解,所谓“风情骨辞”,实即“风骨情辞”之意,分而言之,曰“风情骨辞”。合而言之,曰“风骨情辞”。刘勰行文,不妨各有侧重,但文章情辞作为作品,两者确不可分。

2 “风骨”的分析义

文章行文之倾,情意文辞均需斟酌,积累时或侧重于意,提炼时或着重于辞。因而“风骨”一辞,具体分析应有多义。

“风”一词,首先指“感情”。刘勰说“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风是比情感更为感性的流动状态。

“风”其次指的是“文气”。刘勰说:“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文气是风的更为内在的表现,所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守气”就是保持内在情意的充实状态,“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风”三则指文章的气脉。刘勰说:“思不环周,索课乏风,则无风之验也”。

“骨”一则指文章的语辞。刘勰说“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文辞有骨,则主要是指“结言端直”,“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如欲文辞有骨,则“辞尚体要,弗惟好异。”要做到“辞尚体要”,则必须“镕冶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莩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

“骨”二则指文章的语言精练,有机统一。“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徵也”。

“骨”三则指形成“骨”的更为内在的原因,即刚健的思想内容。刘勰说:“昔潘勗锡魏,思摹经典,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论骨髓而曰峻,则其应偏重在刚健的思想内容。

另外,刘勰又说:“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文明以健,珪璋乃骋”。这里“辞共体并”,并说“辞共体并”,则说明文骨的形成和文章的体式也有关系。

刘勰《风骨》篇引魏曹丕《典论·论文》文曰:“文以气为主”但不是什么气都具备“风骨”。刘勰论气,是重在力的,刘勰说:“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所以,刘勰说风,指的是有特定意义的“风力”,换一种说法,就是“风骨”。指的是刚健充实的思想内容,文章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所以,“风骨”在形成之始,则有侧重,既成之后,则为一体,是指刚健充实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中完美表现,这既是对文风的要求,也表达了刘勰关于个人、文章和时代的审美理想。

3 “风骨”的审美义

刘勰论文重气,但并不是任何气都是刘勰本人对文章的要求,他对“文气”即“风骨”的要求,一是强调风力,二是强调文采。

细而察之,刘勰对文章的审美要求是指文采和风骨之间要达到有机统一,自然天成,也就是“骨采圆,风辞练”的自然境界。刘勰说:“夫翬翟备色,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沈也,鹰隼之采,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摯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所以刘勰的审美理想是“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大而言之,“风骨”一辞也已表达刘勰的审美理想,明人杨慎说:“左氏论女色曰‘美而艳’。美犹骨也,艳犹风也。文章风骨兼全,如女色之美艳两致矣”[2],杨慎用的是形象的比喻,并以风骨分开论述,其论述的文化背景和中古文论有关。陆机《文赋》[3]: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轻泛。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陆机论文强调“既雅且艳”,就是说文章既要典雅,又要真实动人。杨慎的意思是既要质地美丽,又要风采动人。我们现代人对美的感受和表述跟古人不一样,所以对杨慎的论述较难体会。用我们现在审美常识来理解,就是风采动人和挺拔刚健的自然统一。这就是刘勰“风骨”一词的审美意义。

4 风骨”的审美理想

刘勰的“风骨”论,是汉末以来社会人物品评之风在文论上的反映,“风骨”首先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阶段对士人人生的要求,它是汉末以后,封建社会上层对社会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标准。

文学不过是人生的结晶,文学理论也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它同样体现出人生的历程。“风骨”之义,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成长的历程,同时间接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士人、对社会的要求。

“风骨”的原始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士人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引导。

“风骨”的分析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士人在人生历程中的人格成长史。

“风骨”的审美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人生、对文化、对社会的理想追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风骨”作为文章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刘勰对文章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对文章的时代风格要求上,“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刘勰提倡的“风骨”,实质上是对时代文风的要求,它体现的是时代的风格论。二是显示出对一种时代审美理想的追求。

从中国文学的实际发展来看,“风骨”作为一种文风的理想追求,在魏晋时期就已做到了。所谓“汉魏风骨”即是明证。刘勰所论,不过是拨乱反正,其风转清而已。“风骨”作为一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其间经过南北文化的融合,一直到盛唐,才完全成为现实。

这种事实证明,“风骨”的形成并不是只随着文化修养的提高而形成的,它是有其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1]刘勰.文心雕龙·风骨[M]//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文心雕龙》资料丛书上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2]杨慎.《文心雕龙·风骨》评点[M]//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文心雕龙》资料丛书下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3]张少康.文赋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刘红)

The Three Meanings of Strength of Character

CHENG Xun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Strength of character”is an important part in LiuXie′s The Gentle Heart Carves Dragons,and there ar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for it.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but also because of the emphasis of the article.

LiuXie;The Gentle Heart Carves Dragons;strength of character;interpretation

I206.2

B

1671-0142(2015)04-0061-02

成迅(1959-),男,江苏阜宁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刘勰文风风骨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舍弃面子的刘勰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舍弃面子的刘勰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直言才见真风骨
文心流韵·千古回眸——刘勰和文心雕龙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