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宿迁市为例

2015-02-13 02:40皇甫娉婷李明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宿迁市宿迁第三产业

皇甫娉婷,李明建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宿迁市为例

皇甫娉婷,李明建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宿迁地处江苏省北部,属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等问题。在推动产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宿迁应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水平、运用现代电子商务等手段促进农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打造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推动第二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利用自身地域、文化优势发展旅游业,振兴第三产业。

产业发展;欠发达地区;宿迁;对策

一、宿迁市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1996年地级宿迁市正式成立,19年来,宿迁的产业发展历程是一个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到渐趋合理的过程。2015年2月公布的《宿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宿迁市全市生产总值为1930.68亿元,年增幅为10.8%。三次产业的产值分别为251.65亿元、933.56亿元和745.48亿元,增幅分别为3.5%、12.%、11.0%。三次产业比为13.0:48.4:38.6,其中三次产业的增幅分别为-0.4%、0.3%、0.1%。2014年,宿迁共有14项经济指标增速在江苏省辖市中排前三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0项指标增速位居江苏第一。这些数据都表明宿迁市的产业结构正逐步向“二、三、一”型转变,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结构体系也更加完整。

二、宿迁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宿迁市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存在较好的潜力,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是宿迁的重要基础产业,占全市年产总值的40%左右,宿迁市是苏北典型的农业大市,但传统农业仍占较大比重。2015年1-5月份,宿迁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为8.5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累计达100.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6%。由此可见,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宿迁市虽然也采取了结构调整、科技兴农等措施,但是由于以产粮为主的传统农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时农业的基础设备也不够完善,造成了宿迁市的农业生产水平不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其次,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4年,宿迁共有20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新兴产业工业企业仅有126家,占比6.2%。完成的销售收入为85.88亿元,仅占全省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的0.56%,仅为新兴产业规模最大的苏州市的1.7%、徐州市的22.4%、连云港市的28.3%。由此来看,宿迁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明显偏低,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强。

最后,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2015年1月份到5月份,宿迁市第三产业的地方税收为58.83亿元,增长28.87%,其中房地产业税收达到了34.07亿元,占第三产业纳税总额的58%左右。由此可见,宿迁市的第三产业构成存在着不合理因素,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以房地产业以及批发零售业为主,而服务业、金融业等发展较为缓慢。

此外,在苏北五个地级市中,宿迁位于苏北腹地,江苏省的几条战略发展带暂未与宿迁形成紧密的关系,包括徐州和连云港的陇海产业带在宿迁北面,包括连云港和盐城的沿海产业带等在宿迁东面,覆盖扬州和泰州的沿江产业带在宿迁南部,宿迁处于三条产业带围合而成的洼地中,未能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因为宿迁市成立的时间较短,城市规模不大,在社会上还缺乏一定的知名度,这也对城市资源特别是环境和生态资源价值的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宿迁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农业的发展

2015年7月23日,宿迁市委召开工作会议,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在下半年的工作部署中,提出了六项具体工作要求。根据会议要求,宿迁市下半年的农业工作为紧扣“1+4”农业产业布局的主题,根据“宜耕则耕、宜蔬则蔬、宜渔则渔”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推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机械化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农民培训”、“科技入户”和“致富”等工程,通过培训,将科技运用于农业,实现农业的科技化,开创农业发展新征程。

第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用现代经营手段来促进农业增长。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稳定家庭的经营关系,提高土地的流转水平,提升对农业的扶持。

第三,推广农村电商合作点建设经验,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有机嫁接,提升“一村一品一店”覆盖率。要充分利用国内知名的几大电商平台,推动农民进行网络购物,推动宿迁的特色农产品上线销售,从而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三级网络体系,建立乡镇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站及村级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切实帮助解决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军人才、电商高级职业经理团队,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四,加快家庭农场的开发。2014年,全市新增家庭农场664个,总量达到了4695家,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建成了4个家庭农场集群,累计经营耕地面积80.1万亩、水面7.4万亩,分别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4%和养殖水面的7%。宿迁市应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家庭农场的从业人员的各项技能。同时应提升对家庭农场的服务力度,从技术上、从管理上加大扶持力度。

(二)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宿迁市工业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环境恶化、重复建设等问题较为明显,这些问题对于宿迁工业发展有着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度和附加值,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是宿迁市工业发展的唯一正确方向。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宿迁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够。一些企业内部也存在着许多制度管理的漏洞,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足,这些外在的原因都在抑制着企业的发展升级。因此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将技术改造作为最重要的部分。在具体的细节上面还要注意产品质量的水准和档次的提高。要参考市场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深化改革,注意增强产品的创新能力,确保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促进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发挥主导产业的带领和提升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使得核心产业带动剩余产业进行优化和升级。各地区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应明确大类、中类,并且细化到小类甚至具体产品,需要重点选择,实现聚焦发展。宿迁应该围绕产业细分方向,积极引导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领头雁”企业,与产业链的企业齐头并进,形成产业发展的“雁阵效应”。依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宿迁市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比较具有市场前景的行业,比如木材加工行业和玻璃制造行业等作为主要的产业支柱。在主导产业的发展过程里,政府还要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让主导行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也要注意主导行业产品的后续开发,进一步创造更有利的市场优势。

第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推动第二产业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很好地应对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人口膨胀问题,缓解资源短缺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链条,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政府要给予大力扶持,对各方面的生产要素进行推动,让产业发展稳扎稳打,也对其他的产业起到带动和推进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还能缓解目前市场劳动力过剩矛盾,为求职者提供新的岗位,也可对目前的生产浪费情况给出新的解决方案。

第四,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化对于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创新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产业集群化可以利用整合优势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可以推动品牌企业的创立,有利于品牌效应的形成。目前,宿迁市的产业集群化程度还非常低,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化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宿迁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因此,宿迁市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可以考虑在加快产业集群化建设上继续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此外,宿迁市应通过政策引导及环境营造,引导同类型行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建材、轻工、农用等产业的聚集区,提高竞争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振兴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地区经济现代化的水平。2014年,宿迁市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仅有38.6%,远远低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宿迁市必须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加速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以带动宿迁市经济的长足发展。宿迁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第一,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虽然传统服务行业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也具备基本的规模。但是传统服务行业在目前社会发展中还有存在的需要,要推进改造,必须要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产业技术含量等方面出发。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地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组织的经验,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实现全面的提高。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来完成更切合实际的经济增长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第三产业更加健全、有更为健康的产业发展前景。

第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在对传统的服务业进行升级和改造的时候,也要对现代的服务行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服务业增加效率,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准。政府应推动企业的服务升级以及更新换代,使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努力使得新型的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另外一大支柱性产业。

第三,推进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7月23日,宿迁市委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旅游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平稳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引导旅游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宿迁市应该将旅游行业作为重点行业来进行发展,努力完成旅游行业零星发展向全面发展的转变。宿迁还应合理利用各类现有的资源,对蕴含文化底蕴与名人效益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做强项王故里景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中,宿迁应该完善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设施,努力创建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加快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做好相关的旅游宣传工作,推动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宿迁要尽快打造城市旅游的文化、生态主题,带动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1]李政国.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J].经济师,2008(1):49-50.

[2]万志博.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证分析与思考[J].东岳论丛,2009,30(6):121-125.

[3]张建华,曾鸣华,谢和平.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理顺的几个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62-64.

F29

A

1673-0046(2015)11-0022-03

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宿迁市为例”(201514160014Y)研究成果;2014年宿迁学院科研基金立项项目“宿迁市产业转型升级及其路径研究”(2014KY0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宿迁市宿迁第三产业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宿迁市农业发展需“三方突破”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