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模式研究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2015-02-13 02:40陈楚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商务英语

陈楚雄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师资培养与管理]

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模式研究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陈楚雄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提出从四个方面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构建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人才为特色的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灵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而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存亡;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众多,但师资队伍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2005年国家颁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着力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行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但现实的情况是“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还并不十分清晰。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为例,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及内涵

1998年原国家教委就高职教育首次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授课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从事本专业在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工作经验。随后,高职院校便开展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初期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有“双能力说”“双证书说”“双职称说”“双素质说”等,因此“双师型”教师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04年在其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了规范的界定。第一具备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第二,近5年来至少有2年时间在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或获得教育部职业培训的相关证书或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获得奖励;第三,近5年来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被企业采用,且效果良好;第四,近5年来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教学实践设施的安装或提升设备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河南省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开展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特点的教育,这也是其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特点。具体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学生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英语基础和语法知识牢固;其次,学生能够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具备在外贸、商务、外事接待等语境中英语运用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商务英语教学不仅是英语课程的教学,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的教学,是一门英语与商业知识、行业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本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了河南省内的8所高职院校(省会郑州2所,课题组所在的城市许昌3所,豫北、豫南、豫西各1所),对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

(一)“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

商务英语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具备自身的特点。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无法照搬化工、财经、医学、法律等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模式,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双师型”教师。但同其他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相比,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

首先,高职英语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平均占教师比例的87%左右。他们通常英语语法体系牢固,词汇丰富,同时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较好地开展理论教学。但他们基本上都是一毕业走出校园就踏上了工作岗位,走上了高职院校的讲台,或者没有在企业一线从事商务活动的经历,不具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其次,来源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占10%左右。他们多以国外留学归国人员居多,以前是从事其他专业的学习和教学,但英语运用能力较好;最后,极少数教师从企业转行而来,他们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英语运用能力稍逊第一类教师,此类教师约占3%。

部分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面对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发展的要求,有的教师就以考取相关行业证书为目的。考取相关行业证书是从事该行业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并非必然条件。取得行业证书后,有的院校就可以直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使教师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满足于现状,以“双师型”教师自居。因此,“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政策必须全面和完善。

(二)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和学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很大的关系。部分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审、年终考核、评选表优方面,仍然沿用的是普通本科院校的方法,即侧重的是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较少涉及到教师的行业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的考核。因此,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学校应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积极为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创造条件。很多教师有去企业实践的强烈愿望,但仅仅凭借教师自身的关系网和努力却很难联系到相关企业,因此学校的牵线塔桥也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对职业院校教师入职前的培养体系还不健全,还尚未建立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培养层次,因此教师入职后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赴企业实践的机会。

同时,学校通过校企联姻,更多地邀请企业的专家和资深员工来校讲学或者授课,将他们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和教师,也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法。

三、高职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省高职院校面向经济全球化、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蔡基刚则认为,英语教学应“主要由外语教师来承担,而双语课可由专业教师授课”。赵东平提出,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来解决;刘雨涛提出,建立以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为标准特征的“洋葱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本课题组结合前期的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所获得的数据,提出了以下的培养模式。

(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发展方向应该是英语语言学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及与商务活动英语运用能力、应试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的真实语境中英语的语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自身终身发展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学习经济贸易知识、商务礼仪等,利用假期去相关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积累行业从业经验,丰富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学校也应该对本校开设的学科进行科学规划,整合相关学科,对教师跨专业学习进行安排和指导,以丰富教师的学科面。这样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层次立体交叉的教学团队,为商务英语教师转型发展为“双师型”教师做好前期准备。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制度建设

课题组通过走访河南省8所高职院校,发现在制度建设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例如,在职称评审、年终考核、评先表优方面,并没有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仍然主要以传统本科院校的标准为主,主要侧重的是教师的理论教学和科研能力。“双师型”能力的比重相对偏低。学校应为“双师型”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保障制度,政策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从而从制度上激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包括个体评价指标、团队评价指标、教师整体评价体系在内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一套涉及到校内、校外的立体交叉的制度法规。这样,从制度上保障了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的转型积极性。

(三)健全教师的职后培训体系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或毕业研究生,在入职前几乎没有相关的商务活动的从业经验,也几乎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因此,学校应该健全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全方位地对教师进行培训。首先,定期聘请企业一线员工和专家来校讲学,亲身传授行业经历和工作经历。通过与企业员工面对面的交流,既能够使教师快捷地获取行业经验,同时又能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能力要求,从而为自身的教学制定目标。其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提高教师的“双师型”技能,而且可以了解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情况和模式,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最后,鼓励教师跨专业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比如去财经类院校攻读经济学、会计学等学位,为扩大知识面奠定基础。

(四)积极开展“顶岗实习”活动

学校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和其他资源,为教师的“顶岗实习”创造条件。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一线,从事相关工作,为自身积累行业经验。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从年终考核、评先表优、职称评选等方面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还能深入了解企业对学生行业英语能力的需求,为实践教学制定目标。通过“顶岗实习”活动,教师才能够高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理论教学与企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是面向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这就对毕业生的时间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在真实商务活动中扎实的英语语用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既是加强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院校面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主动融合到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刘雨涛.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特征“洋葱”模型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4(9):167-168.

[3]赵东平.高职公共英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28-129.

[4]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20-21.

[5]吴翠华.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教师素质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5-77.

G645

A

1673-0046(2015)11-0051-0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5-QN-182。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英语课堂生态化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KL-2015-1441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