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2015-02-13 02:40徐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队伍辅导员

徐凤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徐凤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研究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通过调研和分析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探究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制约因素,从辅导员职业发展自我需求、高职辅导员企业实践、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辅导员技能大赛等方面,找寻符合当下要求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策略,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辅导员

随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得到关注。“现代学徒制”这种培养模式不但对专任教师有新的要求,同时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能够使得辅导员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如何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找寻符合当下要求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国内外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的研究发展迅速,从已有的资料来看,不同领域学者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容、特点、任务功能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解,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进行剖析。国内外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其概念的界定与内涵的分析。我国目前关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策略的相关研究较为欠缺。

一、研究方法、目标与思路

1.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一是文献法:在梳理、分析和评判最近10年辅导员队伍建设文献的基础上,界定本研究相关概念,探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究做准备。二是运用案例法:以南通地区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分析该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相符度,分析学院政策在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三是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本课题有关问题,通过发放现场问卷,调研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关细节和事实;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影响力和作用做一个大概的了解。统计提出了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四是运用访谈法:设计访谈问题和内容,对负责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人员和专职辅导员进行访谈,并对收集到的资料再进行筛选和综合使用,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之处。

2.研究目标

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现状,针对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做一个系统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论证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缺陷与不足,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体实施、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等提出建议和对策。

3.研究思路

首先,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外延,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综述,这是做后续研究的基础。其次,探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试图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技能形成理论、辅导员专业化理论和激励理论等来分析其理论基础。最后,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做一个全面的研究,提出实施建议和对策,包括辅导员队伍建设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验证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的影响和作用。

二、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1.辅导员自我提升缺乏动力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认同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发展的决定作用。但是大部分辅导员的提升动力比较缺乏,没有明确的规划,也没有主动提升职业能力的要求。这种动力缺乏有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辅导员个人性格、意志力等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职称待遇、工作环境等。

2.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缺乏场所

部分高校辅导员还是具有个人职业能力发展追求的,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实训条件都是围绕专业建设,及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方式的限制,也制约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缺乏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场所。高校没有提供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场所,单纯的就是在教室开班会,查寝室卫生,辅导员对专业建设知之甚少,对专业发展不了解,更加没有办法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3.辅导员职业能力缺乏评价方式

虽然高校和辅导员在理念上,都比较重视职业能力的发展,但是在问卷中体现的调查结果是,高校还是以入学和就业作为“指挥棒”,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方面缺乏评价体系,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这样的背景下,也就没有办法在职业能力的方面对辅导员产生促进作用,更使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大大滞后。

4.辅导员之间缺乏职业能力竞争

现代学徒制要求理实一体,参加技能大赛或者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实际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精力都放在日常管理上,在缺乏评价机制的条件下,加上没有竞争机制存在,使得辅导员缺乏激情,也就没有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动力。

三、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对策与建议

1.辅导员职业发展自我需求培养

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自我需求作为内因首要因素,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主要动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进修和培训,使得高职辅导员要有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强烈意识,帮助高职辅导员制定出适合个人发展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让辅导员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参加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机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派送高职辅导员进企业实践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就要求辅导员要了解专业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依托校企合作方式,派送辅导员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辅导员通过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一方面使得自身对所管理的专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更加熟悉企业就业环境和行业发展状态,在指导学生就业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3.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建立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保障。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既可以强调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使得辅导员有的放矢地强化自身专业技能。评价体系也是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风向标,明确了作为高职辅导员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规划,也为高职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做好了比较基础。完善、有效的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可以使辅导员自身产生促进作用,能够激发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的积极性。

4.辅导员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辅导员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了上述的高职辅导员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后,通过辅导员技能大赛就可以促进辅导员更好地提升自己。辅导员技能大赛实际上就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比赛找出优势和不足,相互了解,相互学习。通过举办各个类型的主题班会竞赛、诗歌演讲比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等,让辅导员队伍在比赛中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发展。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目前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培养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措施和思路。通过激励辅导员自发性和主动性,将辅导员与专业实践相融合,丰富和完善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了辅导员技能大赛平台等四个途径,更好地解决了“现代学徒制”对辅导员的新要求,实现了新常态下的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策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2]朱银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5(11).

[3]蒋小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校企合作”模式[J].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4]林漫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辅导员队伍示范建设策略探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G645

A

1673-0046(2015)11-0053-02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4SJD628]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