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的作用

2015-02-13 02:40华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艺术类辅导员

华梅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的作用

华梅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基于艺术院校学生思维活跃、紧跟时尚、个性鲜明、特长明显,相对忽视思政知识,缺乏传统文化底蕴等特点,指出这些特点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进而提出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的必要性。在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辅导员可以在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发挥理论研究、组织及指导以及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

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契合;辅导员

艺术院校主要以培养艺术类专门人才为目标,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高等艺术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就业市场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在如何全面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综合素养上,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以此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丰富艺术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底蕴。这一观念上的转变关系到艺术院校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未来就业前景,也将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辅导员是艺术院校中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师,本文着重探讨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的作用。

一、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的必要性

艺术院校大学生除了具备与一般院校大学生的共性以外,还有思维活跃、紧跟时尚、个性鲜明、特长明显,相对忽视思政知识、缺乏传统文化底蕴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开展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都构成了相当的挑战,制约了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摸索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的教育模式,对艺术院校而言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是培养政治过硬、立场坚定的艺术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艺术类大学生整体风貌良好,但西方所谓民主价值观在个别学生中还有市场,少数艺术类大学生会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误导,受社会不良现象的熏染,不能正确认识西方国家所谓民主的虚伪性,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历史虚无主义在某种程度模糊了少数艺术类大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进而产生思想上的混乱。从个人品行上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在某些艺术类大学生中蔓延。这些现状要求艺术类院校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辨别和抵制不良思潮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也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史观。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对开展思政教育十分有利,从这一点来说,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就非常有必要。

其次,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是社会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立场坚定、思想进步、艺术层次高的人才,是摆在艺术院校面前的一个课题。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整体艺术鉴赏能力也随之提高,艺术层次高、创意新颖、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受欢迎。社会呼唤更多优秀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成果展现出来,但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文化素质不够,底蕴不足,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难以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新意,不能有效地运用艺术语言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体现人文精神。”未来将势必影响到我国艺术人才的整体素养。

最后,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是满足艺术类大学生个人成才愿望的一个途径。艺术类大学生相对普通专业求学要付出相对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才是每个艺术类大学生的愿望和家长的企盼。要想在日渐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胜出,除了苦练专业技巧以外,还要在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基于目前招考的现实,致使整体上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课程较好,但文化课明显比较薄弱,尤其是思政的基础更不扎实,传统文化基础和所学专业需求之间还存在加大差距。艺术院校要想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和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师,辅导员的工作特性使其能够切实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偏好,熟悉学生对思政和传统文化知识接受、掌握和需求程度。因此,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时有着专职教师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可以将其掌握的学生特点作为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在课堂以外通过和学生面谈或网络交流以及班会等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发挥独特作用。

(一)理论研究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艺术院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使之与思政教育相契合,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规律及效果,正是对思政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有效探索和贯彻。但通过知网检索发现,专门探讨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的文章并不多。一些探究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文献涉及到了此问题,但基本是工作报告式的总结或者是对工作体验的梳理,少见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的规律性总结还较为薄弱,可见此项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如此,毕竟已有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启发性的思路,艺术类辅导员可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的研究添砖加瓦,从艺术院校学科建设、课程设计、班级管理、社团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二)组织及指导作用

有研究者于2008年在艺术院校、普通院校进行《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普通高校,传统文化的问卷正确率为68.9%、思想政治则为79.9%;而在艺术院校,正确率则分别只为46.8%、56.9%,两者相差22.1%与23.0%。分析得出:艺术院校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偏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此现状,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要从实际出发,例如,可由党支部和团支部发挥带头作用,以宿舍为纽带,以班级为支点,建立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既发挥了党团组织的核心作用,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展示中找寻思政教育素材,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可以实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辅导员可以指导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表现形式,形成源于传统文化又贴合当下社会现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发挥专业技巧的同时,又能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有条件的艺术院校辅导员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文化服务,奉献社会,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

艺术院校辅导员在实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中,尤其应当注重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大学生是新事物的追随者,艺术院校大学生更是紧跟时尚,更加张扬个性,新媒体、新潮流、新观点都是他们所热衷的,但新鲜的事物不完全都是先进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落后于时代的糟粕,如男尊女卑思想显然属于封建思想,这相对容易辨别,但要想对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和精华都能辨别清楚,需要辅导员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进行正确的指导。

艺术院校辅导员在实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中,应当注重宣传真善美,提高审美层次和思想境界。艺术是追求美的过程,真善美和假丑恶是对立存在的,如何让学生观察美、感受美、传播美,展现正能量,这是每个艺术院校辅导员都应思考的问题。在易中天和于丹等名家借助电视和网络形成的“国学热”中,在周杰伦等歌星引领的中国风流行潮流中,传统文化日渐成为时尚,艺术类大学生越来越渴望接受更多传统文化教育。辅导员可以因势利导,鼓励有兴趣、有意愿的同学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切身感受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完善知识结构,寻找创作灵感。可以开展诗词楹联大赛或中国风歌曲创作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情,辅导员从活动组织、设计和总结中注意不失时机地开展思政教育,升华活动的思想立意,引导活动的发展方向,起到思政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效果,实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完美契合。

(三)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

辅导员作为教师一员,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谓“学高为师,行为世范”,艺术院校辅导员可能难以指导学生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可以起到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发挥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在言传身教中传递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信息。一方面,辅导员要有过硬的思政功底,熟练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发掘传统文化当中爱国、修身的事例运用到思政教育当中。在网络社交工具越来越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今天,辅导员可熟练运用网络工具开展思政教育并传播传统文化,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及时回应学生的困惑,起到与专业教师不同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辅导员应注重个人品行,让自身成为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典范。辅导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儒家可以增添辅导员的儒雅之气,助长辅导员的豪迈之风;法家可以强化辅导员公正严明的形象;道家则令辅导员多了几分飘逸清宁之感;墨家会让辅导员给人以稳重踏实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是辅导员形象的直升电梯,是辅导员魅力的放大镜。用强大的人格魅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这比其他形式可能更为有效,更能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中作用独特,这值得继续在实践中摸索和理论上探讨。艺术院校辅导员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一课题上主动出击,为学生在艺术和人生道路上作出指引,为艺术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契合做出应有的贡献。

[1]沐牧,张曦,常文婷.浅谈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J].艺术教育,2009(9):9.

[2]徐平华.传统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5):126.

[3]李澄琦.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才智2014(32):183.

G645

A

1673-0046(2015)11-0055-03

本文系2014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思政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中的作用》(2014SJB2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艺术类辅导员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