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心理资本培养模式初探

2015-02-13 02:40向晓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韧性心理素质资本

向晓蜜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资本培养模式初探

向晓蜜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将心理资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中,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让学生在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等方面得以提升,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实现全面发展。

心理资本;高职高专;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

一、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的研究最早见于经济学家Goldmith等人关于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个体实际工作影响作用的研究。2002年,以Seligman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开创了以探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学研究新视角”的先河,掀起了学术界关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思潮。心理资本理论的提出者Luthans指出:积极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在面对充满挑战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问题,大多处于延缓状态,大学生在青春期与成年期的转折点上,如何凭借自身的积极力量去适应角色的转变,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追求自身价值与自我实现,这些对其自身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展开研究,并编写了相应的问卷,也验证了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等之间的相关。

1.心理资本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与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间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影响其学业成绩。心理资本作为积极的心理素质对学习投入有积极作用,对拖延行为有抑制作用,通过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同时减少学生的拖延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心理资本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培养心理资本其实就是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资本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被引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让学生在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等方面得以提升,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消除消极的负面心理影响,促进他们更快适应和融入新环境,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真正的心理健康。

3.心理资本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关系

在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引入心理资本的培养与发展,可以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在建立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中,开发学生的心理资本,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观,客观看待就业形势,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观,主动提升就业竞争力,让学生的素质能力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

但综观这些研究也可以发现,对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的研究几乎没有,同时将心理资本培养模式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指导教育全过程的实证性研究也很少。

二、心理资本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应充分吸收人力资源研究的新成果,将心理资本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资本的现状调查和开发是十分必要的。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群体中仍普遍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学习倦怠及职业规划不明确等系列问题。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等维度去调查和开发他们的心理资本,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促进他们更快适应和融入新环境,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人教育。

1.心理资本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承诺意识

从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心理资本对组织与成员之间的组织承诺有积极影响,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心理意识,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心理资本的引入可以改进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促使学生不断审视自己与学校的发展,在动态的环境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紧密联系,提高对学校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主动适应新环境。

2.心理资本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心理资本能够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使个体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韧性。开发心理资本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有很强的自信,在学习中积极努力,制定合理、挑战性的目标,增强学习动机,增强对生活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心理资本的研究可以贯穿心理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学业、职业等角色的转换中增强适应能力,更好地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3.开发心理资本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心理资本作为个人积极的心理能量,在学生学习、人际、生活、环境适应、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开发心理资本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心理能量,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和职能,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实现全人教育。

三、心理资本培养模式的初步成型

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研交流,现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模式方面已作出了以下的尝试:

1.转变观念,促进品质培养。由原来对学生消极问题的关注转变为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关注,将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心理素质培养教育,依托现有资源,为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发展》及《大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等素质提升课程。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方向,将教育的重点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转变到帮助学生建设积极的心理资本机制。

2.心理资本培养模式的开发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安排中,将以老师主讲的授课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活动方式;强调实践和体验,在课程内容上,删除那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和心理知识,加入更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和真实体验的环节,教材被更多地用于课程外的知识拓展,而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体验和分享经验;强调由内部品质带动外部能力的发展,通过改变课程设置这个前因变量,从而改变学生心理资本的内部品质,进而带动学生外部能力的发展,获得良好的结果变量。

3.心理资本培养模式的开发形式: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剧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挑战性任务,开展体验性活动,布置自我探索作业,引导学生自信、希望、乐观、韧性品质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4.学生心理资本的发展路径:设置任务树立目标,克服障碍执行计划这是希望品质的形成路径;树立积极期待,积极调动资源这是乐观品质的形成路径;沟通交流互动劝说,体验成功和学习榜样这是自信品质的形成路径;调整方案和策略,过程调控和迅速反应这是韧性品质的形成路径。

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心理资本得以全方位的发展。目前,在此种开发模式下学习课程的学生普遍反映能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也能获得更多的能力提升,未来将进行更多教学的实践和开发模式的探索,争取将此种模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Goldsmith AH,Veum JR,DarityW J.The impact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Economic Inquiry,1997(35).

[2]Luthans F,Luthans KW,Luthans BC.Positivepsychological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J].Business Hor izons,2004(1).

[3]张阔,付立菲,王敬欣.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31(1):47-53.

[4]韩丹.高校大学新生心理资本开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71-73.

[5]高飞.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

[6]胡晶君.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2(3):105-107.

G44

A

1673-0046(2015)11-0084-02

猜你喜欢
韧性心理素质资本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VR 资本之路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