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热”背景下多元校园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
——以“晶磊海峡杯”土木新星音乐达人为例

2015-02-13 02:40刘顺传周文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土木新星职校

刘顺传,周文斌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选秀热”背景下多元校园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
——以“晶磊海峡杯”土木新星音乐达人为例

刘顺传,周文斌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近年来,选秀类媒体活动(如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受到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青睐。随着一股股强烈的选秀风暴的冲击,选秀风也开始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而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我们应当以积极向上的校园选秀活动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校生健康成长。

校园选秀;校园文化建设;职校生;成长

职校生给社会上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违纪现象不是偶有发生,而是司空见惯。他们是中考的“失败者”,这些学生相当一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而在由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系主办的“晶磊海峡杯”土木新星音乐达人(以下简称土木新星)比赛中,选手们个个信心十足,显得十分阳光开朗,比赛场上选手们都能够一展“明星”的风采。在全国上下刮起了强劲的平民选秀风暴的大背景下,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日益形成。如何使这股深受学生青睐但良莠不齐的选秀风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校生健康成长,值得我们思考?

一、校园选秀活动与职校生心理特点的交融

校园选秀活动受到广大职校生的青睐,追其原因,应该是校园选秀活动迎合了广大职校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是说校园选秀活动与职校生的心理需求存在一些交融。

1.心理松弛和压力缓解的需要

职校生往往是中考的“失败者”,这些学生相当一部分学习兴趣不浓厚,进入职校后,备受家长和老师的期望,面对陌生的专业知识,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参与到选秀活动中去,就是最好的调剂,这里是他们放松自己、释放压力的地方。

2.自我表现和希望被认可的欲望

职校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而校园选秀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会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大胆地释放自己、展现自我,从而获得自信心和快乐感。

3.追求新鲜事物和好奇心

职校生与普高生相比,他们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思维更敏捷,也敢于打破规范的约束,只是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他们展现出来的比普高生更为突出的是,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他们拥有自己的观念,敢想敢做,热衷于追求新潮,他们对社会的一切新生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很容易投入其中。校园选秀活动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满足其追求新事物、好奇心理的平台。

二、“土木新星”与多元校园文化建设交融

(一)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民主性

1.以生为本贯穿比赛过程

以生为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建设,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力量,展现学生的能动性和内在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土木新星的比赛中,组委会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比赛的赛制都是组委会与选手共同讨论产生。

2.四方评审呈现公平竞争的民主氛围

选秀活动之所以能够红透大江南北,为广大在校学生所疯迷,其中媒体炒作、青年喜爱等因素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是其比赛所呈现出公平竞争的民主氛围,更是吸引广大在校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土木新星总决赛中,四方评审无疑是比赛现场吸引人的亮点之一。在比赛中,选手的去留掌握在四方评审手中。首先是专业评审团,他们都是校外的音乐专家,以专业的眼光来评定;其次是嘉宾评审团,他们由学校老师组成;再次是校园明星评审团,他们由35强选手组成,以选手的眼光来评判;最后是大众评审团,他们是从现场观众中抽取产生的,凭自己的感觉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手。

(二)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娱乐性和多元性

1.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营造娱乐的氛围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通过海选、广播、橱窗等形式,大力宣传土木新星以及12强选手,刻意制造公众效应和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比赛中来,创造土木新星的品牌效应。同时,在总决赛之前,历届土木新星选手与粉丝团亲密互动的歌友会的开展,无疑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娱乐氛围。

2.活动形态、现场环境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的娱乐姓和多元性

尽管众多学者认为选秀节目对校园文化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国家广电总局也不断加强对选秀节目的管理,但是其活动的形态都被校园文化活动复制,校园版“中国好声音”不断上演。比赛场次(晋级赛、复活赛、突围赛)、PK晋级、大众评审投票等等都成为了校园版“中国好声音”必备环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不断增强。

在土木新星总决赛的现场,我们不难发现舞台灯光绚丽,土木新星的LOGO反复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幕布上、话筒上、选手(大众评审、嘉宾评审)的号码牌上、专业评审席卡上,评委席与粉丝团席非常靠近,选手的粉丝团、亲友团持有各个选手的照片、宣传标语,以及台下疯狂的粉丝团、亲友团和专业评审的苛刻、残酷的点评。这一种类似于选秀节目的环境都是为了营造一种娱乐的氛围,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的娱乐性不断增强。

(三)提高了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

目前,学校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基本是由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而这些活动往往出于学校文件性、制度性的安排,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与爱好相差甚远,因而难以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土木新星这样的校园选秀活动符合学生的期望与爱好,受到学生的热捧。那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是土木新星组委会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土木新星组委会作出如下实践:首先,将报名条件设置为:热爱生活,怀抱音乐的梦想,不论年龄、性别都可以参加海选;其次,所有热爱音乐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粉丝团,支持喜爱的选手;最后,组委会将总决赛的第一轮设置为团队合作竞技战,使35强选手都参与到比赛中去。

三、以“土木新星”为载体塑造职校达人的实践与思考

“晶磊海峡杯”土木新星音乐达人,是该系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的文化系部、和谐系部、平安系部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是该系着眼于学生情商教育的一项校园选秀活动。该系把开展喜闻乐见的选秀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将“音乐盛典与生同行,学生成长举足轻重”作为活动理念。通过多年的实践、创新,如今此项活动已经基本实现“养情商、提修养、树信心、铸团队”的目标。

1.养情商

音乐艺术是一种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是音乐艺术适应教育“以生为本”的要求,是满足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该系男生多,他们正值青春少年,血气方刚,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通过打架斗殴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显然,通过土木新星此项校园选秀活动,培养学生情商,控制学生情绪显得尤为重要。一位土木新星选手曾因冲动打架而被学校记过处分,如今成为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对职校生来讲,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未来社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土木新星比赛现场,当遇到两两PK时,失败者并没有嫉妒获胜者,反而互相拥抱在一起,这种和谐、幸福的场景让现场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可见,通过土木新星的比赛,选手们结交了深厚的友谊,在比赛中培养了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良好意识。

2.提修养

职校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的现象,而职校生往往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关注,渴望能够有一展风采的舞台。土木新星的开展结合了职校生特点,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选秀活动,打造最具征服力、引领时尚潮流的“校园明星”。“校园明星”在备受全校师生关注和热捧的氛围下,并通过这种“成功教育”模式,大大激励学生不断成长,不断关注自身行为习惯,提高自身修养。

3.树信心

职校生往往都是中考的“失败者”,中考的失利让他们伤心、失望,不少学生进入职校后没有明确的目标,有较严重的自卑倾向。如此可见,树立职校生的自信心就成为开展校园选秀活动首要的任务。

土木新星的开展使一大批学生能够树立较高的自信心,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校园内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并在学校各类文艺比赛和演出中登台献艺,成为师生心中的“校园明星”。而如今“校园明星”们已经走上校外的舞台,如:土木新星第一季冠军镭铄乐队成为院街935乐队的成员乐队在市内巡演,并且成功举办“院街935乐队某某市巡演某某学校站”的演出;土木新星第二季冠军同年获得校十佳歌手大赛冠军,成为校园首位“双冠王”,并且参加了某某市青歌赛、某某市好声音的比赛;土木新星第二季最佳女歌手林颖、第三季冠军李健、第三季亚军谭越衡参加了浙江卫视举办的“全城动听”比赛。

4.铸团队

职校生在毕业后直接面临的是就业,学生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是企业挑选人才的标准之一。土木新星组委会十分注重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在比赛环节中设置了集体亮相PK赛、队长布阵PK赛、帮唱PK赛、团队合作竞技战,而团队参赛体现的是共性而并非个性,突出的是合作而并非个人,从发声训练到曲目演唱,都需要集体配合、步调一致,需要学生具有全局观念、整体意识,要讲团结、讲协作。如此可见,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是培养人的群体与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的最佳方式。

[1]吕志伟.选秀类媒体活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影视教育,2007(8):92-93.

[2]黄艳.从选秀节目的视觉文化看青年文化心理特征[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70-73.

[3]赵德江,夏守财.论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7-69.

[4]张佳.选秀节目与青少年受众心理研究[J].节目栏目,2007(12):73-75.

[5]齐勇.从电视选秀节目的火爆透视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J].心理教育,2011(1):45-47.

[6]张敏.培养学生情商走进音乐艺术殿堂[J].北方音乐,2011(2).

[7]高琳.音乐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价值[J].时代文学,2009(4).

G64

A

1673-0046(2015)11-0100-03

猜你喜欢
土木新星职校
作文新星,即将闪亮登场
黄梅新星 江李汇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黄梅新星 甘淑燕
黄梅新星 王文华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北纬七度的阳光——我的土木生涯之非洲尼日利亚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