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现状调查研究

2015-02-13 02:40叶园园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居住地男女生均值

陈 婧,叶园园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现状调查研究

陈婧,叶园园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文章对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进行调查,分析在不同锻炼情况下三者的区别。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锻炼行为、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上分别有不相同表现。

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承诺;锻炼坚持

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对今后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若能通过教育培养他们较强的锻炼承诺,形成终身锻炼习惯,并能坚持下去,是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承诺和体育锻炼坚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的374名学生就他们的锻炼行为、承诺和坚持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非体育类专业的在校生为被试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文件386份,有效问卷374份(性别:男180人,女194人;来源:农村学生222人,县城学生77人,城市学生71人;年级:一年级108人,二年级72人,三年级98人,四年级96人)。

(二)测量工具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使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体育锻炼承诺量表》,计分采用5点Likert计分,1-5为“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

(三)数理统计

1.缺失值处理

在问卷中,对于如性别、居住地、年级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如果有缺失值存在,则为不合格,数据无效。

2.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和excel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374名被试中,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两者的均值均小于3,分别为2.81和2.97。锻炼时间、锻炼承诺、锻炼坚持和锻炼量均值都大于3,而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两者相差不明显。说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规律性、阶段性和被动性,表现为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参与,常在体育课或体测前一段时间进行锻炼。在学生们的专业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时,没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当时间充裕时,学习轻松的时候又陆续参与进来,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部分学生很可能在体育课结束后退出锻炼。身体状况和天气情况影响学生参与,身体状态好,天气好,参与积极性高。由于运动场地设施缺乏及体育场馆闭馆,学生缺乏活动场地和器材,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P<0.05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锻炼量P<0.001存在着高度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频率、承诺和坚持三项指标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锻炼的强度的均值大于女生。男生锻炼的时间的均值为3.502,女生的锻炼时间的均值为3.100,男生锻炼时间长于女生。男生锻炼的量的均值为28.939,女生的锻炼量的均值为19.995。男生的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的均值都大于女生。

上述差异性受生理、心理、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体育锻炼表现出男女生在生理基础上的不同,男生更多参与对抗强度大的项目(如足球、篮球),这些项目参与时间长、运动量大,女生更多参与健美操、舞蹈等节奏感强、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另外,个体社会性别意识也是一个原因,在文化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他们的行为举止、性格特点表现不同,最终表现在体育锻炼行为上也存在差异。社会环境因素是决定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男女生在接受体育锻炼资源和社会性别文化差别不大,造成男女生体育锻炼环境的可选择性不大,并不能定向地培养男女生不同方面的优势,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

(三)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的居住地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地在农村、县城和城市的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P<0.05存在着显著的居住地差异,而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量指标不存在居住地差异。居住地在农村的锻炼强度的均值小于3,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的均值都大于3。居住地在县城的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锻炼承诺的均值都小于3。居住地在城市的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频率、坚持时间的均值都小于3。居住在农村的学生频率、强度大于居住在县城和居住在城市里的学生。居住地在县城的学生锻炼承诺小于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居住地在城市的学生的锻炼坚持小于居住地在农村和县城的大学生。

居住地在农村、县城和城市的学生,体现出体育价值观的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艰苦朴素,做事踏实勤奋,他们迫切需要健康的体魄,平时社会生活单一,有较多的闲暇来参与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参与积极性高,他们经常参加并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已然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居住地在县城和城镇的大学生生活宽裕,怕吃苦受累,平时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社交能力强,较少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四)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的年级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锻炼频率存在着高度的年级差异,而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锻炼量没有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大二的锻炼强度的均值小于3。大三的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锻炼承诺的均值都小于3。大四的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的均值都小于3。大一、大二的锻炼频率和锻炼量大于大三、大四。大一、大二的锻炼量大于大三、大四,同时大四的锻炼量小于大三。大三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小于大一、大二、大四。

低年级阶段学习较轻松,时间较充裕,有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参与体育锻炼多,大部分的学生在体质健康测验前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当学习紧张时或期末考来临时,会停止锻炼。而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容易退出体育锻炼,大部分的学生在体质健康测验前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等考试结束后就停止锻炼。高年级学生体育必修课程已经结束,大部分学生没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加之面临毕业实习、找工作、考公务员、考研等因素的影响,事务繁忙,学习压力较重,时间比较紧张,较少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他们参与体育锻炼一般是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参加锻炼的锻炼承诺越高,锻炼者对自己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就越好,而退出体育锻炼的就越少。

第二,男女生在锻炼频率、承诺和坚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锻炼强度和时间方面存在着差异。

第三,来自农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比较高,来自县城和城镇的学生参与兴趣相对较低,较少时间投入体育活动,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第四,低年级的大学生有体育必修课程,每个学期参加体质健康测验,加之时间较充裕,学习时间较轻松,有较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而高年级的大学生体育必修课程已经结束,加之事情多、事务繁忙,时间也比较紧张,没时间参与,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存着差异性。

(二)建议

第一,在课堂中做到教与学,娱乐与竞技并存,让学生体会到趣味体育,趣味课堂。在课中减少竞技性增强娱乐性,把学生喜欢的项目揉合到上课内容中,如课堂小游戏、小组竞赛、项目评比等,让学生对某些体育项目的意义和效果产生渴求,让被动的学习变成为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第二,大众化的培养机制使得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育锻炼上有差异,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及身体素质,以全面发展为主,一技之长为特色,兼顾男女生在生理与心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个体优势。

第三,生源差异性方面,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鼓励师生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营造合理、健康的体育锻炼环境。

第四,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重,面临着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应合理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制定合理的课外群体计划,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转变体育教学中以体育技能为中心的思想,加强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教育,增加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生存自救、定向越野等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善平,李树茁.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机制——理论探索、测量工具和实证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何志文,陈玮君.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思考(之二)——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危害[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7).

[4]王永,罗秋香,应可为.体育社团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高校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07(6).

G64

A

1673-0046(2015)11-0115-02

猜你喜欢
居住地男女生均值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鸟类居住地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学校费心防早恋
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选举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