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现状调查与对策

2015-02-13 02:40陶江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实训

陶江娇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现状调查与对策

陶江娇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政校企合作是我国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几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五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现存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增强政校企合作的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政校企合作;现状

政校企合作是我国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它是指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在功能和资源优势方面的协同合作,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合作研发、联合攻关等形式,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为依托的创新体系。

一、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现状

为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笔者选取了长三角地区几所高职院校作为调研对象,分别对学院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五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努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多元融合、学做一体”;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的家园企业的伙伴”,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则是以“一校两园”作为其办学模式,实践“三依托、三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办学之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立足江阴及长三角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出了“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坚持“二维互动、双轨并行”。

从上述各个高校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看出,这些学院都能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根植企业,成为企业的伙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来进行学院的建设。

(二)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联系社会的基础,与社会产业结构是互动发展的关系。社会产业是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是社会产业发展的支撑。长三角地区是国际制造业基地,建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物联网等产业支柱。根据对这几所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情况分析,学院基本能围绕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积累优质资源,优化整合专业建设。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建有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近44个,其中本科专业6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6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品牌与特色专业,以及3个全国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建有机电、电子信息、物联网、电气、艺术设计等10个专业群,43个专业,75个专业方向,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微电子技术、动漫、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等获省级特色专业;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有31个,涵盖电子信息、制造、财经、轻纺食品、生化与药品、土建、文化教育、旅游等12个大类,19个小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5个,无锡市师范(重点)专业5个,院教改试点专业10个。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学的主要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既有传授理论知识能力,又具备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800余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中、高级职称占87%以上,并拥有一批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骨干教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6名,博士60余人,聘有兼职教师300多人,20多名外籍教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600余人,专任教师475人,校外兼职教师(库)500余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8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90人,占32.6%,具备双师素质人员199人,占72.1%,45周岁以下专任青年教师215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和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132人,占61.4%。

(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设施,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习基地都关系着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学校与企业应该合作共建,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健全的实践实习场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为主干专业购置了较完备和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成了“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与90多家企业“工学结合”,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在校外共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有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5个;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共计27个。学院积极与企业联系,先后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总计111个。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央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服装设计实训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江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现代电器控制技术实训基地等等。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常州银河电器、海力士——恒忆半导体、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等著名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模式,共同完成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和课程的开发工作,并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学院坚持以生产型项目为引导,创建立体化产业实训实习基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院每年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员工30000多人次,为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近百项。学院教师申请并完成了300多项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经被企业采纳,并成功转让。目前学校与19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38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或冠名订单班,有40多家知名企业还为学校提供了价值5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获准立项与在研的市级以上纵向课题达20项,横向课题48项;批准院级各类科研课题52项,申请国家专利24项。2012-2013年,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员工和为企业开办各种技术培训共85490余人次。

根据调查显示,地方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发展充满信心,校企合作制度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已经深入人心,建立了稳固的基础;学院大部分教师、科研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校企合作理论都有深刻的理解,都认同校企合作在双方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但因为种种原因,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在政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二、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现存问题

(一)地方政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性问题

政府在地方高校政校企合作中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对学院推进办学体制与管理制度起到支撑和保障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政府职能的发挥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一系列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政府部门虽然意识到这点,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但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从政策制定到落实等各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另外,政府对地方政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多方力量协调不够深入,以至于各部门对合作的重视程度不相符,存在着院校重视程度大于政府,政府重视程度大于企业的现象,各部门协同配合不够,未形成合力。

(二)地方政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识性问题

政校企合作是为了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但作为合作办学的协办方——企业,由于缺乏对企业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参与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企业本身的产品设计、生产及经营无须要太高的技术含量,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就不是很高,所以在合作方面就不够主动,一般都是学院联系企业。即便是主动联系学校的企业,也是很在意短时间内就能看到回报的项目,因此合作也不会很长久。

(三)地方政校企合作办学的主体性问题

高职院校是地方政校企合作办学的主办方,在发挥主体功能方面还不够。学院没有从长远角度规划合作机制,没有建立一个对于三方都具有长效利益的合作框架。在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以及其他制度方面还需紧密结合政府、企业的需求,形成三者合作办学模式相适应的体系。

三、关于进一步增强政校企合作的建议

(一)提高对政校企合作办学的认识

在政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的首要作用是引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广泛的社会宣传,将学校与企业连在一起,提高地方高职教育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政府全面了解学校对企业合作的要求、愿望及困难。同样,政府要加大与企业的沟通,深入了解企业在员工的培训方面及相关的要求。通过政府的纽带作用加强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以促进地方生产力发展。

为地方经济培养技术人才是地方高职院校主要的培养方向,学校的发展需要与地方企业紧密联系,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解决学校因为场地、技术和资金等给方面带来的一些问题,为企业输送适合企业本身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合作办学新模式

(1)企业委托高校开发项目。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将开发项目委托给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则结合市场导向和地方企业需求开展科技攻关,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获得的开发成果回馈企业,使地方高职院校能真正成为企业科技研发中心,为地方经济服务。

(2)联合研发机构的建立。联合应用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投资的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这一合作是确保两者之间的研究关系稳定发展的最佳途径,对金融风险和技术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合作开发新产品,共享科学科技成果效益,有利于研发成果能及时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

(3)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结合,通过培训、学历教育和其他形式,着力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机制。学校为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协同创新,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转化为培养人才的优势,转化为提高质量的催化剂。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建立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科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运行。

[1]周秋利.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政校企合作办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8-9.

[2]尹英盛.多元融合学做一体——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15-16.

[3]苏信轩.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介[J].江苏高教,2011(1):156.

[4]崔联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之路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70-72.

[5]唐勇.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校企合作理性研究[J].广西教育,2013(3):63-65.

G718.5

A

1673-0046(2015)11-0124-03

201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2013SJD880076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实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