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刍议

2015-02-13 02:40田洪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德育课职校教学资源

田洪芳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刍议

田洪芳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在探讨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概念的基础上界定资源要素,以常州高职园区为例分析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原因。基于资源整合视角,明确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价值取向,探索物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人力资源的交流与互聘、建立实践教学合作机制、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和互通等路径。

德育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近些年开展德育课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德育课教师的共识。以江苏常州高职园区为例,基于资源整合视角,对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关于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几组概念

学界一般认为,德育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下,遵照既定教学计划,布置、实施、指导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体验感悟、调研等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感知社会、体验人生,达到外教于化、内化为行的教学模式。从外延上看,即指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外,除了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包括社会的、课后的及课堂实践)均属于实践教学。

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中,能被施教者所开发利用,利于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影响和重新架构受教者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总和。若把实践教学视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那么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各要素应包括物质的、人力的、机制或体制的以及信息资源等。

首先物质资源是指能对这一实践教学起到实践基地作用的校内、外资源要素。物质要素为德育课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场景及加工素材等,是此类实践教学的首要物质保障。其次人力资源包含两重属性。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他们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作为受教育者,他们又成为实践性教学资源开发的对象。人力资源是这一实践教学资源的核心,而这中间教师又是人力资源的核心。教师的职业操守、教学经验、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都将传导至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再次,机制或体制资源是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资源要素。实践教学中当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要成为现实的教学资源要素就必须结合起来。没有它们的结合,就没有实践教学机制或体制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实践教学形式、途径、活动等。还有,德育课实践教学中所涉及的信息资源是实践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从外延上看甚至还包括基于网络的德育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实践教学资源库、网络媒体、专家讲座等。它们可给指导教师提供参考,给学生提供虚拟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亦是这一实践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和补充。

二、高职校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随着社会时代发展,逐步取得一定成熟经验,并相应形成各自的特色。但由于各高校自身的文化底蕴各异,各校存在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零星分散、空置、走形式挂牌等问题,其中这类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以常州高职园区为例,分析这一问题。

(一)物质资源的开发缺乏必要资金的稳定、配套支持。园区各校在升格为专科院校之前多为行业办校,之后归属于省教育厅,拨款与招生规模相关,各高职校为谋发展,扩大办学规模,都举债兴建新校区,耗费大量资金,偿还贷款都有些吃紧;面对不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维护等,各校资金的投入并不稳定。故,在办学经费本身就较为紧张的高职校,开展德育课实践教学,只能是零星的或以点带面式的。

(二)人力资源主导地位缺失或虚位。由于相应的物质保障不到位,同时也由于实践教学开展环节复杂,德育教学队伍对课堂教学以外的事积极性不高。再者,高职院校管理层面大都是理工学科背景出身,在当下普遍重视技术教育、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人文社科类课程建设持忽视或忽略心态,耗资相对较多的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处境不言而喻,这类实践教学开展得不系统、不规范,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落实简单、粗糙。

(三)重复利用资源、资源空置现象严重。一方面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脱节,实践教学中往往缺乏协调创新。另外这类实践教学的物质资源由于部门管理不同导致相互封闭,大量物质资源仅用于单一目的或为单一对象所利用。例如,多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为社会占有,在此类基地挂牌的多是各校学工处或校团委,这样就限制了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功能的发挥。

(四)信息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和推进建设。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德育实践教学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开辟了虚拟社会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渠道,是德育课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库。目前,这类资源的德育教育功能薄弱,网络德育资源或没有全覆盖教学场所,又或者不及时跟进了解学情,资源陈旧且缺乏吸引力和新意,对学生的影响力有限。

(五)合作共赢的氛围不浓,开发整合度较低。五所高职校整体搬迁至一个园区办学,最大优势是共处一个地理区域,各高职校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共生共赢,这尤其适合于像德育课这类公共必修课程。然而,事实上各校存在着上级的考核评比、生源竞争等因素,导致各校只关注本校效益而不考虑社会效益,重外部资源争取而忽视整合优化园区内部资源。园区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突出存在着资源配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客观上园区各高职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资源的形成开发利用有历史性,但在园区的各校办学历史都不长,自身资源积累有限,开发力度不足。二是主观上资源意识淡漠,对这一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囿于园区各校德育课教学单位尚缺有效的定期交流协调机制,现有各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均有不同程度开发,但尚未有科学的规划及长效实施协调利用的机制,这是制约园区各校这类实践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根本原因。

三、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价值取向

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在进行整合时,有必要循着系统、匹配和逐步递进原则来转变理念,树立生态资源观,这是科学辨别、开发、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的前提和先导。在此问题上,一是杜绝将这一实践教学资源随意化、简单化、“一次性使用”的倾向,统筹开发、应用,并善于总结提高上升为一定经验,形成某种模式。其次倡导资源效益的观点。要节约资源,更要善于开发、创新利用、培育及保护资源,还要树立园区资源观。循着开放、合作、共建的逻辑层次(开放即各校将自身资源提供外校应用;合作即各校利用各自的资源共同完成某些项目、任务、活动等;共建即共同建设资源),将德育课实践教学置于学校、园区、社会环境之中,共建共享,变学校、社会、园区资源为共同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共享型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实现师生成长。

四、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路径选择

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由于共处同一地理区域,各高职校办学发展的历程、周边的人文环境、学生素质等因素趋于同质,所以整合各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固有的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迁移”而且为各校所用成为可能。

首先,物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这类资源多为纪念馆、新农村、文化企业及历史人物故居等。各校在落实中央文件过程中,通过各自的努力和探索,都建有本校的一些实践基地。从整体上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综合运用,依据契合、匹配原则将不同的实践基地和不同的课程相结合,还可以依据不同实践资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笔者所在单位与相邻高校在2013年上半年就开始探索两校联合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与地方文化企业(中华孝道园)合作建成德育课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基地的建立是地方文化单位和学院合作,学院与学院合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它不仅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而且为学生感悟孝道文化,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载体。这是“走出去”整合利用资源的探索,后聘该文化企业讲师“走进”课堂,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无论学生反响还是园区同行要求加入合作都可以视为意义深远。

其次,人力资源的交流与互聘。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明文要求这一地区率先探索区域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本地高职园区正处于这一地区,藉着政策的春风,园区各校德育教学部门着重加强沟通协调(正尝试教学经验的定期交流模式),探索研究园区内相对同质的学校德育教师实践教学评价标准,逐步实现高职园区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互聘,使人力资源要素在园区优化配置。

再次,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园区各校合力推进、深度融合,使教学管理协作资源由“活动型”转化为“机制型”资源。对资源进行结构性优化,发挥园区管委会和高职校领导管理资源的优势,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总结已有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如教学负责人的定期会晤制、成熟经验的互通和推广等),积极开辟新的合作项目,协同推进,强化机制改革的联动性,使这一实践教学机制由“各自突进”转变为“区域联手”。

最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和互通。开展这一实践教学,应整合和优化网络信息资源,搭建系统完整、科学规范、适合园区特点的高职生虚拟社会实践体系。目前园区各校在互联网上均辟有德育实践教学主页,走在前列的学校建有网络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库等,对这些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合理开发应用,为这一实践教学开辟新方法和路径,更好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1]陈友放.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体系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113-115.

[2]沈健.合作共赢,深化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8-8.

[3]张永林.资源共享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通讯,2012(12):53-55.

[4]郑文,李文玲.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6(6)20-21,26.

[5]吕延萍.大学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董英华.高职院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环节难点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2(5):74-76.

[7]白勇.新形势下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刍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0,9(5):101-103.

[8]曾素娟.德育课实践性教学形式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48-49.

G642

A

1673-0046(2015)11-0149-02

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课题:“以有效利用区位资源为载体的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YB47)

猜你喜欢
德育课职校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