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将原版英语纪录片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2015-02-13 15:32赖蕴晔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纪录片英语课堂英语

赖蕴晔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随着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如今很多外国的影视资源也成为了网民们争先搜索及下载的对象,我们暂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合法性或是否尊重作品版权,就一些高质量的原版英语纪录片来说,的确是可以在各层次的英语学习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Paul提出,课堂上要让视像资料有效地使用起来,是需要知识与策划的,如果教师只是打开它,让学生看和听,那会一点用处或者乐趣都不会有。而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来说,现在都渴望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呼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担任从旁辅导者的角色。这对教师来说责任更重大了,意味着教师需要做出更充分的准备,为课堂做出更精准的把控。合理引入优质的纪录片,或许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带来更全面的视角、更活跃的思路,让学生真正掌握自己的学习。

一、将纪录片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好处

在大学英语课堂里,常见且应用较容易的多媒体材料包括PPT等格式的课件、MP3等格式的课文录音、英语歌曲、英美电影及电视剧的选段、新闻播报、名人演讲、四六级等考试方面的听力材料等。纪录片对于其他各种常见的多媒体类型,具备了很明显的优势。例如,纪录片经过专业的导演和编辑,主题突出,解说措辞讲究,追求高质量的表达,且开门见山、语句精彩、语料丰富。相比之下,英美电影及电视剧则可能令学生抱有纯娱乐的心态,把注意力放在了情节上,而不是认真地思考并学习片中对特定背景所展开的语言表达。另外,电影和电视剧可能出现较多的俚语、俗语,其中可能相当一部分是与当地文化深深关联,或偏门刁钻的,站在外语学习者的立场是难以理解的,学生会因此感到困惑,到底什么该学、什么不必深究。而在纪录片里,旁白都是基于真实的材料,且经过用心打磨,旨在以较浅白但不失优美的语言来向观众展示一个主题,较少出现容易让观众觉得难以理解的语言。即使是片中人物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数量也不会太多。而与其他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的材料(如听力录音、歌曲等)相比,纪录片能为学生带来的好处就更多了。通过专业的选材、拍摄、旁白,其画面和声音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往外部大千世界的窗。

二、如何在课堂引入纪录片及指导学生观看纪录片

(一)在课堂引入纪录片的原则

1.选题需紧扣教材

大学英语课堂还是离不开教材,教师在引入纪录片时,应尽可能选取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纪录片。例如笔者所在的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使用的是《应用型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该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课文Thanks for the Best Laugh We've Had in Years(《感谢您给我们带来这些年来最棒的笑料》)主要讲述了著名黑人篮球球星迈克尔·乔丹和著名黑人喜剧演员艾迪·墨菲在大西洋城经历的一次遭到白人种族歧视的经历。为了使课堂上的附加材料与教材密切相关,笔者在为学生复习了有关种族歧视的一些常用词汇之后,更尝试在课堂尾声时引入了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一集欧洲杯巡礼系列纪录片Stadiumsof Hate(《球场之恨》)的选段,片中描述了足球赛场上的种族主义及暴力事件。并要求学生使用在课文里学到的英语知识来为该选段做出口头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心得交换,最后在班里发表自己的想法。由于题材新鲜,足球更是很多男生的最爱,班里的气氛十分活跃,不难看出学生们真心投入到了笔者为他们准备的课堂活动里了。

2.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

许多高校在教务规范里明言禁止在英语课上播放超过一定时间的视频,否则将列入教学事故。这是为了避免教师借机松懈,课堂喧宾夺主,教学环节被破坏。我们在此就引入纪录片展开摸索和讨论,并不是要向教务规范宣战,或者打破传统课堂的秩序。把纪录片引入英语课堂还有一个原则,应该是教师始终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前选择和准备播放纪录片的时候,由于没有教师用书的辅助,要着手准备的内容甚至会比光准备课本内容的要求还要高。在播放的过程中及结束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就播放内容向教师提出他们心中的疑问。教师应该在课前将纪录片的背景介绍、相关主题、关键内容等熟记于心,甚至还要查阅很多其他的资料,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应对学生们潜在的问题。对于一些难以找到英语原文字幕又非常合适在课堂播放因此不舍放弃的纪录片,教师还要花上一定的时间研究它的英语原文,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课堂里播放纪录片与让学生放任自流是不相等的,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其中。

(二)如何指导学生观看纪录片

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做出指导,带领他们学会充分利用纪录片的方法,即使到了课后也可以自己正确利用纪录片资源,学好英语。

1.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教师应向学生阐明,网络资源极其丰富,纪录片不难寻找,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有条件涉猎更广的领域之前,不妨以兴趣为最大前提,为自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纪录片。例如前文提到的Stadiums of Hate(《球场之恨》)是足球方面的题材,是很多男生相当感兴趣的领域;而对于女生,也许比较喜欢了解一下源自英国上流社会的下午茶习惯或者跟着镜头前往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一窥究竟。这种纪录片给予了学生们娱乐和学习相结合的机会,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时候,他们可能收获得更丰富。

2.注意中文字幕是否翻译得当

在课堂播放纪录片或片段之前,教师应该审查中文字幕的质量。如果发现不恰当的地方,不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修改。而对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教师更有责任解释和分析。例如很多学生可能都会问,为什么片中人物说的是“Yes”,而字幕给的却是“No”。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则非常有必要给学生复习一下反义疑问句的用法和翻译注意事项了。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观看纪录片的时候把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师生对此展开讨论。

3.关注片中的小词大用的现象

很多学生都会关注如何扩展词汇量,但总是有一种“只要我背的单词越复杂越偏门,就证明我的词汇量越大”的误区。而这些所谓的复杂的偏门的单词使用率有多高、能不能正确地被使用,他们就无暇关注了。课堂播放纪录片,可以帮助消除他们的这种误区,因为在纪录片里面很多看上去复杂的句子使用的是极其简单的单词,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层次,是因为用得精准、用得妙。例如纪录片Victoria Woods'Nice Cup of Tea(《与维多利亚共品茗》)里面的主持人Victoria Woods使用了一定量的清楚易懂且非常实用的口语化表达,在谈论到全英国的人民都喜欢喝茶的时候,她说了一句“We're all at it!”,这句话用词简单但表达的意思正正就是“我们全英国的人都喜欢喝茶!”这句英文里面的单词再简单不过,但组合之后却表达出另一层丰富的意思。这样也让学生开始另一个思考,到底应该如何背单词才算有成果,如何才能使用小词表示大义呢?

4.客观地品鉴跨文化因素

各种类型的纪录片肯定也会带着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指引学生观看某一部纪录片之前,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这些资料,并明确地向学生进行一个客观的简介。在介绍观看BBC拍摄的纪录片India's Daughter(《印度的女儿》)之前,教师应该对印度的国家背景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但更应该向学生说明,虽然这部纪录片是有关印度的一件轮奸案的,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印度人都是罪犯,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其他的印度人,获取纪录片背景文化信息的时候必须秉着客观的态度。而纪录片里带有浓重口音的印度英语也极有可能是学生关注点之一,这时老师不应该对印度英语进行批判,应该借此机会让学生树立世界英语的观念,用一种全球的视野来看待这种语言。而在播放Australia:Land Beyond Time(《澳洲,超越时光的土地》)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先去对澳洲的土著文化、移民文化、开拓者文化及宗主国文化进行资料查阅,以便在观看纪录片之后更有印象,保留更多的记忆,获得更多的知识输入。

5.正确对待片中出现的中国元素

中华文明古老且丰盛,许多由外国拍摄的纪录片都不免会涉及到中国。还是拿Victoria Woods'Nice Cup of Tea(《与维多利亚共品茗》)为例,主持人Victoria打算在中国寻求茶叶之源,刚抵达中国的时候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磁悬浮列车,镜头更是拍到很多外国友人拿着相机给列车拍照,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的这种磁悬浮列车是速度最快的、时速最高的。而主持人到达上海之后前往了一家中式茶馆,餐馆的服务员以中文向她介绍了面前的菜肴。看到如此热爱喝茶的英国人也不得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寻茶问茶,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是应该得到升华的。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段落中译英的题目往往与中国文化有关,例如出现过中餐、茶文化、中国结、中秋节、丝绸之路、中国园林等主题。在准备考试的期间,学生往往感觉这些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缺少可提供较高参考价值的英语素材,母语非英语的人提供的版本总是良莠不齐。其实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纪录片里面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素材也越来越多,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学习用英语描述中国文化的渠道。大学生们如果会用漂亮地道的英语来讲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日后走出国门,将会是亮丽的加分项。

6.进行模仿复述练习

很多大学生都会抱怨在校园里根本找不到母语为英语的搭档来进行口语练习,于是口语练习就一直被荒废着。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借着把纪录片引入课堂的机会,教师可以对片段进行精选,把一些稍微慢速、用词精准的语段推荐给学生进行模仿复述练习,从而体验到通过“说”带来的乐趣。练习过后,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型的配音表演,多作出鼓励,以激励学生多利用各种途径练习口语。

7.进行回译练习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选择一段纪录片播放,但是去掉对应的英语字幕,让学生观看之后根据中文字幕翻译出英文,再将自己的作品与原版英文对照。这种回译练习早已被应用在许多写作课当中。如果在引入纪录片的课堂里也尝试这种做法,对学生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可以吸纳更多新的语言表达,为将来的写作提供更好的素材、更宽的思路。从这方面来说,教师的选材更应该注重在纪录片的旁白、介绍、解释部分,而不是片中人物的采访、对话部分,从而让学生更能体验到纪录片的正规和严谨,帮助其提升日后的写作水平。

三、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为学生选择纪录片时,教师需要摒除具有强烈政治色彩、色情、暴力等因素的纪录片。如果是布置给学生课后观看的双语字幕的纪录片,更要事先把关,确认字幕的翻译准确性,以免一些出处不明、质量不高的字幕误导学生。如果课堂气氛不佳,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大可以暂停纪录片的播放,或更换播放该纪录片的其他片段。

[1]Jane S.Using Authentic Video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Paul D.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任毓敏,杜新宇.纪录片与英语课堂中的多元文化教学[J].读与写,2012(3).

猜你喜欢
纪录片英语课堂英语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读英语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酷酷英语林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