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理论视阈下的有效英语词汇教学

2015-02-13 15:32温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例句显著性词汇

温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自20世纪80年代左右词汇的重要性被认可以来,国内学者对英语词汇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究。词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词汇教学方式须促进词汇记忆。针对如何促进词汇习得的问题,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开展了研究,但较多地关注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技能、语境等方面,具体到如何有效地使用例句来进行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则并不多。许多中国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时,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例句来表明新词的意义和用法。使用例句进行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已被一些研究者证实。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进行有效词汇教学探究。该理论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Robert Stahl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提出,后由Sousa(2006)加以改进。该理论解释了人类如何处理从外界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及什么信息可能储入长期记忆。基于此理论的信息处理模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感知信息——过滤信息——瞬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大脑首先从外界感知接收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过滤信息,此时信息进入瞬时记忆阶段;如果某些信息有用,则会进入工作记忆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若该信息和个人相关度高,既可被理解又对个人有意义,很可能会成为长期记忆。可见,信息能否作为长期记忆储存起来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条件:信息可理解且有意义,这里的有意义是指信息是否与学习者个人相关。

基于信息储入长期记忆的两个关键条件,笔者认为摘自词典的例句对于学习者是可理解的,但不一定与学习者个人相关,即不一定有意义。若教师根据学习者熟悉、关心或感兴趣的材料巧妙地设计贴合学习者经历的例句,这样的句子既可被理解又有意义,储入长期记忆的可能性就较大。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受试

本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教师设计的例句和基于词典的例句对二语词汇知识短时记忆的影响是否有显著差异?(2)教师设计的例句和基于词典的例句对二语词汇知识长时记忆的影响是否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受试为某大学非英语专业的70名大二学生,有效受试60人(男生19名,女生41名),分为两组,每组30人。两组受试的平均年龄均为21岁;学习英语的年限相同,为九年左右;距离实验时间最近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Sig.(2-tailed)=.889>.05)。

(二)实验材料与测试

本研究从学生即将学习的新词中选取了10个英语单词作为目标词,2个形容词,3个动词,4个名词。本实验用“非词”(即按照英语发音规则组合而成的假词)代替了所选取的10个目标词。外语研究中经常使用“非词”有如下优点:首先,确保受试对目标词无“前期知识”;其次,使用“非词”,研究者不必展开前测来考量受试是否对目标词熟悉。另外,使用“非词”也能避免在测试时学生使用电子工具查询单词,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非词”在拼写、读音和形态上遵循英语单词的规则,如 foutray、tasper等。

每个目标词后面给出该词的词性和意义,且附有两个例句。例句中目标词字体进行了加黑并加下划线以引起学生注意。第一组受试使用的例句选自词典,第二组受试使用的是教师设计的例句。

目标词的即时与延时测试使用的是由Paribakht和Wesche设计的五级词汇知识量表即VKS(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该量表能够动态、灵敏地反映出学生学习新词初期的习得过程和结果。笔者将其译为汉语版的VKS进行测试。

延时测试结束后,10名受试(每组5名)接受了访谈,每组都包括在测试中表现优、中、差的学生。笔者随身带去实验材料以使学生更好地回忆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提问,学生回忆词汇习得过程和测试过程。笔者对学生的回忆进行转录整理。

(三)实验过程

实验持续约五周,分为五个环节:(1)问卷一调查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英语成绩、学习经历等;问卷二(五级量表式)调查学生关心或感兴趣的话题,教师通过调研列出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在1-5表示关心程度的数字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也可以提供自己目前最关心的话题。整理问卷二后选出多数学生关心的话题,把这些话题运用到例句中。(2)选取五个不参加实验的学生拼读“非词”,他们均能按照英语读音规则读“非词”,且未意识到是“非词”。(3)两组被试在相同时间内分别独立地完成10个目标词汇的学习,随后收回学习材料。十分钟后进行即时测试,时间为20分钟。(4)一周后进行延时测试,时间为20分钟。测试量表中词汇顺序稍有改变,形式和内容都不变,防止学生按词汇顺序机械记忆。(5)抽取10名学生进行回溯访谈,用时约60分钟。

(四)分值计算与数据分析

所有受试的测试成绩均由笔者一人评定,评定标准是Paribakht和Wesche为VKS测试量表制定的标准。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定量数据用SPSS(17.0)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等,并整理分析访谈资料作为定性分析数据,为定量数据的结果提供补充。

二、结果与分析

(一)即时测试

即时测试中两组的平均成绩分别为23.73分和28.13分,即第二组学生(使用教师设计的例句学习目标词汇的学生)的平均即时测试成绩比第一组(使用基于词典的例句学习目标词汇的学生)高出4.4分。为检验这两组学生的即时测试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Sig.=.214>.05,即方差相等。Sig.(2-tailed)=.002<.05,且置信区间不含零点,表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故在即时测试中,教师设计的例句和基于词典的例句对二语词汇知识短时记忆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延时测试

延时测试中两组的平均成绩分别为20.5分和26分。第二组的平均延时测试成绩比第一组高出5.5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Sig.=.076>.05,方差相等。Sig.(2-tailed)=.000<.05,且置信区间不含零点,表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显著性高达100%,故教师设计的例句和基于词典的例句对二语词汇知识长时记忆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异。

(三)分析

两组学生在即时测试的表现中就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这一点在笔者的预料之外,且这个结果与章伯成(2004)和Zhang Baicheng(2009)的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不太一致。章伯成(2004)的研究在即时测试中词汇习得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不呈现例句、教师提供例句、学生自己举例,但是两两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Zhang Baicheng(2009)研究的三种学习词汇的方式(不提供例句、教师随意提供例句、学生自己举例)在即时测试中两两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本研究中教师设计的例句学习效果最好,且有显著性差异。在延时测试中,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这和笔者的假设一致,且与上述两位研究者在各自的延时测试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比较之后,笔者认为本研究的两种例句对受试而言,信息处理负荷相同。信息处理负荷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例句所提供的句子语境中所包含的信息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则该例句就会更有优势;而章伯成(2004)和Zhang Baicheng(2009)的研究中,三种学习词汇的方式信息处理负荷不均衡,学习时间相同,则信息处理负荷重的方式学习效果差。其次,即时测试成绩有显著差异和本研究中采用的测试形式有一定关联,且受试并不知道学习完生词后有测试,也不知道第一次测试结束一周之后还会有第二次测试,因此是在像平时一样的自然状态下学习单词。VKS量表中对于每个单词的最后一项要求是造句,通过教师设计的例句来学习词汇的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并记住这些例句,因此得分会比较高一些并在访谈中得到了证实。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探索了两种例句对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影响,教师基于学习者的经历设计的例句对词汇学习的效果优于选自词典的例句。因此,采用何种例句对学习词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使例句在学习词汇中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值得每一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外语教师深思。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关心和熟悉的话题,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词汇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外语教学与学生认知更加贴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

[1]章伯成,韦汉.英语词汇教学的呈现方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24-27.

[2]Zhang B C.Do Example Sentence Work in Direct Vocabulary Learning?[J].Issu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2009,19(2),175-189.

[3]Sousa D A.How the Brain Learns?(3rd ed.)[M].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2006.

[4]王新朋,束定芳.词汇呈现方式对多维词汇知识习得的影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6):25-31.

[5]Paribakht T S,Wesche M B.Vocabulary Enhancement Activities and Reading for Meaning i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J].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74-200.

猜你喜欢
例句显著性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