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之歌》之原型分析:“迷失的羔羊”

2015-02-13 15:3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所罗门拉特莫里森

王 滢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一直受到国内外读者和评论界的密切关注,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来审视和解读她的作品,这为小说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伯纳德·W·贝尔在其作品《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中曾提到《圣经》在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她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

《圣经》作为西方文学的根源,对莫里森的文学创作影响很深,她在小说创作中常使用《圣经》原型,借鉴其典故和意象,置换这些原型使人物更加丰满。莫里森在一次谈话中曾提到《圣经》对她创作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一、迷失的羔羊

《马太福音》中曾讲到,一个人如果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走失了,这个人决不会撇下这只羊不管,而是去山里寻它。如果找到了这只羊,他比只饲养那九十九羊更欢喜!耶稣多次讲到牧羊人失去羊,又找寻羊的故事。“迷失的羔羊”本义指“犯错但尚未改正的人”,喻指“误入歧途的人”。在《约翰福音》中,也说到基督的门徒就是羊,而主耶稣是牧羊人,并且一直保护羊。他全力寻找这只走失的羊,让它回到集体。耶稣关爱每一只羊,他不会为了九十九只羊的平安而放弃那只迷失的羔羊。

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讲述了主人公奶人南下寻金的经历。奶人就像《圣经》中迷失的羔羊,在“救世主”派拉特保护下,经过一系列的寻金和寻祖活动,最终找到自我,回归黑人集体。

1.自我身份迷失

奶人出生在一个富裕但却并不温暖的家庭。他所见到的只有冷酷的父亲、木讷的母亲和姐姐。由于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他从不跟附近的黑人联系。这样的家庭环境形成了奶人自私、无情的性格。之前的生活对他而言,可以说是昏昏沉沉、没有目标,也没有意义的。他对自我生存状态极度不满。奶人首先对自己的形象感到不满意,因为他的身体缺乏一种整体感和协调感。其次,他对金钱也没有兴趣,因为他从来没有因为钱财发愁。他对理发店里黑人谈论的政治问题也感到无聊,因为他觉得这跟自己毫无关系。奶人对他的亲人、恋人和朋友以及这座城市都感到厌烦,消极对待他们。奶人代表着成长中迷茫、迷失了自我的黑人。这群黑人丢弃传统文化,试图在白人社会中寻找自我的位置,反而迷失了自己。

2.对黑人文化的茫然

从小到大,父母没有给予他传统文化的熏陶,父亲传授给奶人的就是占有。母爱的缺失和父亲教育的失当,形成了一个迷茫的奶人。第一次去姑姑家,他就听到了“所罗门之歌”。当时派拉特带着女儿和外孙女边摘黑莓边唱歌,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深深感染了奶人,这个贫穷却充满温暖和歌声的“家”吸引了他,但他对这首歌谣根本不明白,更无法获知其中的内涵。奶人无法做到像姑姑一样熟悉黑人文化传统。在北方长大的他没有真正接触过黑人文化,也缺乏对先辈的认识,甚至排斥他们。姑姑给他煮了个鸡蛋,这象征着黑人民族文化,但奶人却不感兴趣。奶人自小生活在一个白人文化主导的家庭,这肯定会造成他对黑人民族文化的无知与冷淡。

3.对种族斗争的态度

奶人唯一的朋友吉他的父亲在白人工厂里干活时惨死,这使得吉他对这个白人社会产生了刻骨的仇恨。为了报复白人,吉他加入了“七天”组织,采取暴力手段残害白人。为了让奶人认识到白人种族主义对黑人社会的危害,吉他时常予以暗示,但奶人却始终不感兴趣。对于奶人而言,任何种族问题都让人感到无聊。这表现出奶人的自私,对民族的未来缺乏思考,也表现出奶人身份的迷失。

4.对女性的态度

奶人生活在典型的父权家庭里,他深受父亲“男尊女卑”思想影响。赫斯顿在《他们眼望上苍》中曾提到:“白人把重负扔下,叫黑人男子拾起来。他把它拾起来了,因为他必须这样做,不过他没有挪动它,而是交给了他的女人。”黑人女性处于社会最底层。在奶人看来,女性只是满足需要的工具。母亲露丝是养育他的人,作为孩子的奶人既享受来自母亲的爱,又对母亲产生轻蔑的情感,甚至认为她愚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却从没关心过母亲,也没有感情交流。派拉特给予了他精神的抚育,但当他想要那袋金子时,不惜偷窃姑姑家。哈加尔是他的情人,和他相处14年,也只不过是他无聊时玩弄的对象。当奶人厌倦了,便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

二、自我的追寻

最初,奶人去南方的目的是寻找父亲丢失的金子,却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找寻祖先的旅程。丹威尔是父亲的故乡,通过与当地黑人的接触,奶人渐渐了解了自己的家族史。当地人至今仍记着他勤劳的祖先。奶人为自己是麦肯的子孙感到自豪和荣耀,这也是奶人第一次认同自己的家族身份。在与库珀的谈话中,奶人了解了祖父被白人杀害的经过,并得知凶手没有得到处罚,他对此感到愤怒。以前奶人对种族问题丝毫不感兴趣,但现在他开始思考社会中存在的种族矛盾。瑟斯告诉了奶人关于他家族的更多故事,瑟斯不仅接生了麦肯和派拉特,而且在老麦肯死后一直偷偷照顾他们兄妹。奶人对此感激不已。他听从瑟斯的建议去山洞寻找金子未果,后来得知这个山洞是埋葬祖父骸骨的地方。莫里森想告诉奶人,祖辈的东西同金子一样珍贵。在黑人文化中,山洞象征着母性的力量。奶人去山洞寻找金子,暗示他又一次回到母亲身体,回归到传统文化之中。沙里玛尔是老麦肯的故乡,也是奶人受到精神洗礼、涅重生的地方。这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镇,但却保留着非洲的古老传统和文化。最初,奶人面对当地贫苦的黑人优越感十足,傲慢无礼地对待他们,还炫耀自己的钱财,这些行为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和袭击。奶人与他们的矛盾表面上看是富裕黑人和贫穷黑人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美国白人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之间的冲突。奶人和当地黑人一起狩猎的经历,让他彻底转变了对黑人的理解。他们在狩猎中动作娴熟,具备与自然沟通的能力,与自然融合为一体。奶人希望融入他们的生活,他脱下了白人华丽的衣服,穿上黑人古老的服装,甚至也同当地人一起,吃下了山猫的心脏,完成了古老的非洲猎人的仪式。从此,奶人真正接受了他的黑人身份,民族意识也逐步觉醒。他开始去探究自己民族的历史。

在寻金途中,奶人对家人的想念,对甜妞的关爱,对哈加尔的愧疚都表明,他的个人意识上升到一个完整的社会人高度,由一个逃避现实、躲避责任的人,成长为一个融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奶人终于明白,无视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一味追逐白人价值观,只会使他变得自私自利,丧失自我,成为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只有理解和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在小说最后,奶人和姑姑一起,把祖父的尸骨埋进了所罗门跳台。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根,找到了自己的黑人属性。

三、救世主

派拉特代表着黑人传统文化,她远离城市,独立于白人社会之外,保持着黑人古老的生活方式。她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在母亲生产死去后自己从母亲的肚子里爬出来,而且她肚皮光滑没有肚脐。这是一种象征:“她平滑的腹部标志着她不是女人生出来的——从神秘的意义上讲,她是大地,是万物之母。”这与耶稣是由从圣灵的童女所生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这就暗示了派拉特与耶稣一样,是带着使命而来。她的名字也证实了这一点。父亲目不识丁,只能在《圣经》中随意为她找了个名字:Pilate。因为这个名字看起来像是一棵大树保护着一些小树。这也正是她的任务:保护家族。自父亲死后,派拉特就一直随身带着写有她名字的纸条。她还随身携带着一本地理书以及她收集的石头,这些都表明派拉特珍视黑人文化,认同自己的黑人身份。另外,她还保留着黑人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歌唱。在她的歌声里,蕴涵着黑人的历史和文化。她的歌声甜美自然,像磁石般吸引了麦肯和奶人,人们能够从她的歌声中感受黑人传统文化的魅力。派拉特是一位充满爱的女人,她爱周围的黑人同胞,爱黑人的文化并竭力将它传承下去。作为戴德家族的守护者,派拉特在父亲的指引下,一路找寻,终于找到了哥哥麦肯,却发现他根本无法传承戴德家的历史。她想尽办法帮助露丝怀孕,自始至终陪伴保护她,直到奶人平安出生。少年奶人的成长也主要归功于派拉特。歌声把奶人带到他的精神领路人派拉特身边,并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爱。后来奶人在父亲的怂恿下去偷姑姑的“金子”而被警察抓走,也是派拉特到警察局编了故事才救了他。为保护奶人,最终派拉特中枪而死,完成了作为戴德家守护者的任务。派拉特在奶人的成长道路上始终担任“救世主”的角色,她帮助奶人从一个自私冷漠、无视自己家族历史,毫无责任感的“迷途羔羊”转变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男人,并最终带领他找回了黑人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讲述了主人公奶人的寻根经历,展现了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莫里森在小说中大量运用《圣经》原型,其中耶稣寻找迷失羔羊帮助它回归家园是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圣经》是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黑人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为读者研读他们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1]左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M].王家湘,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2]Taylor-Guthrie,Danille.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M].Jackson:UP of Mississippi,1994.

[3]伯纳德·W·贝尔.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M].舒逊,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5]W·K·费里尔特.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经典主题[J].太阳,1983(10).

[6]金丽.圣经与西方文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7]汪顺来.《所罗门之歌》与《圣经》的文化互文性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11(2).

[8]马卫华.试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圣经》象征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7).

猜你喜欢
所罗门拉特莫里森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2021年8月4日,一架MH-60S海鹰直升机准备在所罗门海的美国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穿 梭
胆小的巨人
当梦想被按下了暂停键
跌落·升腾·激荡
所罗门的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