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看中国语用学现状及发展

2015-02-13 15:32李光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者语境汉语

李光莉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语用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哲学家、逻辑学家Morris提出的。他在1938年所著的《符号理论基础》中把符号学分成三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语用学。而从其渊源来看,语用学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受到学者的关注。那时候语用学的相关课题是在雄辩术的名义下得到论述,Morris符号学三分法中的语用学与中世纪“三艺”中的修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用学从所谓的“帮闲学科”跃升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语用学就像一个“垃圾箱”,凡是语言学领域,特别是语义学无法解释的内容,都被弃置在语用学这个“垃圾箱”内。一般认为,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有三大标志:一是1979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的创刊;二是1983年第一部语用学教科书(Levison:Pragmatics)的问世;三是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成立。

较之国外语用学,国内语用学起步较晚。1979年许国璋先生摘译的Austin的“论言有所指”是第一部关于国外语用学理论的作品。而真正系统全面地向国内学者介绍语用学的当是胡壮麟教授。

二、新世纪语用学研究现状

目前来看,国外语用学研究可分为两大流派:英美学派的微观语用学和欧美大陆学派的宏观语用学。前者以分析哲学为基础,认为语用学有其“基本的分析单元”。后者则主张语用学覆盖其他语言学科,没有基本的分析单元,凡与语言的理解与使用有关的都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他们把语用学看成是从认知、社会、文化等角度就语言使用所做的综观。尽管国内语用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至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以国外语用学的研究趋势为导向。所以,本文以国外语用学研究的两大趋向:宏观语用学与微观语用学,以国内五种核心期刊:《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为例来剖析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微观语用学

“语用综观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对微观语用学所涉及的传统议题的研究。恰恰相反,“语用综观论”对礼貌原则、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及会话结构等相关话题起到了一定的增益作用,是以微观语用学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对五本核心期刊的分析可以看出,微观语用学相关各议题都有论及。主要体现在关联、语境及会话含意方面。例如:徐盛桓的《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关联理论的阐释与嫌疑》,从人与语言的技术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个维度讨论关联理论,论述了关联理论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分析了关联原则同优化思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侯国金《动态语境与语境洽商》,贺学耕、陈溪辉《预警分析:机翻不可忽视的因素》,杨俊峰《语境顺应与语用翻译》等。

由上述分析可见,语境研究的视角扩大了,学者们不再局限于程式化的静态语境研究,而从动态的角度看待语境。对于指示、会话含义、言语行为、礼貌原则、得体原则等的研究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扩大研究面:也即是把这些传统研究议题与其他学科交叉进行研究。二是缩小研究点:对某个确定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把研究焦点确定在尚未被触及的更小的角度或新颖处进行详尽阐述。

2.宏观语用学

宏观语用学进入语用学者的视线始于1985年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在意大利一个国际语用学研讨会上发表的“语用综观”一文。该文明确提出语用学渗透在语言运用的所有层次,是对语言的一种综观。从此语用综观论作为传统语用的批判声音,引起国内外语用学家的广泛关注。尽管在我国刻意从综观的角度进行语用研究的成果不多,但从进入新世纪以来五本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来看,宏观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应用语用学

应用语用学是将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语言实践的一门科学。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翻译学与修辞学。此外,文学语用学这门新兴科学,也是应用语用学的发展与延伸。这方面的论文有薛雁、戴炜华《语用视野下的翻译》,尹小芳《交际修辞的语用分析探索》。

(2)形式语用学

形式语用学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新尝试,它是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逻辑手段对语用推理进行形式化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对形式语用学的研究热情较为高涨,而国内对形式语用学的了解与认知还很不够。目前国内对形式语用学作出积极探索的有吕公礼、蒋严、徐盛桓等学者。

(3)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语用学注重研究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征。它包括社交——文化语用学、对比语用学、语际语用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是目前我国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除此之外,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也是重点关注的话题。何自然、冉永平等很多学者都把语用研究置于文化差异研究的大背景下,探讨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这方面的论文有陆建平、简庆闽的《旅游英语中语用失误》。

(4)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交际,其主要任务是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和描述语言的理解过程。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与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国内学者熊学亮、徐盛桓、冉永平等从不同角度对认知语用学进行了研究。不仅包括就认知语用学本身所做的宏观解读,而且还有把认知与其他议题或领域结合的微观分析。例如:徐盛桓《认知语用学研究论纲》,冉永平的《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以及林波《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

(5)实验语用学

实验语用学是最近在语用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术语,是一门基于语用学和实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集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神经心理学于一体,以实验为手段,重点探索言语行为、含意理解与推导、说话人意义等的认知基础。可以说,实验语用学体现的是语用研究方法的革新。过去语用学者对传统议题:格赖斯理论、关联理论等所做的解释几乎都是以直觉为基础进行思辨,而非实证,更缺乏通过实证来说明哪一种语用理论或语用视角更具有解释力。实验语用学应运而生,填补了这一缺口。

(6)汉语语用学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语用思想,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得到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语用理论的引进开始的。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批学者翻译、评介的国外语用学论著,为国内语用学研究提供大量宝贵的资料。由于西方的语用学理论基本上是以英语为材料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的理论并不能对汉语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有些学者便结合汉语语料的相关知识对国外语用学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进而以汉语为语料、以汉语文化为背景的语用学专著时有出现。其中集大成者,当是钱冠连先生1997年出版的《汉语文化语用学》一书。

三、新世纪语用学发展趋势

1.语用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对新世纪语用学现状的回顾与分析,我们看到语用学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也使我们注意到其存在的问题:(1)对国外语用学发展的新动向盯得很紧,作品译介、评析过多。仅五本核心期刊中译介的作品就有26篇之多。不可否认,这种引进、介绍是完全正常、积极的。但也正是这种清一色的引进、评介,使得我们的语用理论缺乏原创性。(2)对汉语、汉语文化为对象的研究只是局部性,而非系统性的探索。(3)外语界与汉语界的学者缺乏学科上的真正沟通与足量对话,“各自为阵”现象较为严重。鉴于此,我国语用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继续不断引进国外语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2)用已有的和最新的各种语用学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分析汉语语用现象,以检验其普遍性和适应性,创造出适合汉语实际的汉语语用学理论。(3)加强以汉语为语料的认知语用学、文化语用学、实验语用学、文学语用学等领域的研究,或开辟出新的领域。当然,一种新的语用理论的酝酿和建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汉语界与外语界语用学家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2.发展趋势

语用学发展至今,国内外语用学各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相比之下,国外语用学走的是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国内语用学则过分依赖于国外开辟的道路。因而在展望国内语用学发展趋势时,有必要考虑国外语用学发展的新动向。

结合国外语用学发展动向,纵观我国的语用学研究有以下发展动向:

(1)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

语言交际与意义生成是动态过程,因而语用理论的研究理应是一个动态研究。以语境研究为例,以往总把语境看做是一组变量的静态组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交际过程中语境的变化。新世纪以来核心期刊所涉及的有关语境的文章,几乎都是从动态角度出发来对语境进行研究。

(2)从认知角度研究问题受到重视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使国内外学者认识到认知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认知语用学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从认知角度研究周围的语用现象,而不仅仅囿于关联理论为代表的认知语用学的框架内。

(3)关注应用研究、实证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用研究以译介国外语用理论为主,理论研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忽视了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目前,学者们开始关注语用理论的解释力,把理论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具体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使语用学研究更灵活,更具生命力。

(4)多学科交叉研究突显

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论”为语用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为交叉学科的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就目前来看,交叉学科发展势头强劲,认知语用学、计算机语用学、历史语用学、文学语用学、实验语用学、语篇语言学已为大家所了解。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新交叉学科出现。

(5)研究的语料范围扩大

国外语用研究非常重视拿小语种与稀有语种做语用学的研究原料。而我国极少人拿小语种与稀有语种做研究。许多情况下,我们喜欢拿国外经典著作中那些老掉牙的例子做语料,而舍弃母语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语用材料。值得欣慰的是,对以汉语为语料的语用研究受到更多的重视,并且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日语、俄语等小语种的研究。

新世纪语用学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语用学越来越不是一种狭义的单向研究,更多地体现出学科的交叉性,探索方法的多样性。这就要求语用工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只有学科兼通,博采众长,才能有所创新。同时,语用工作者也应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高度,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语用学研究推向前进。

[1]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何兆熊.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5]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新解——Jef Verschueren新作评述[J].现代外语,1999(4).

[6]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何自然,闫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

[8]冉永平.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J].现代外语,2002(1).

猜你喜欢
学者语境汉语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学汉语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