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校外语教师的适应性发展

2015-02-13 15:3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语国际化大学

肖 琼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2370)

经济一体化,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发展,打破了不同国家间的地理界限,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促成了知识的跨国传播和共享,推动了人才的国际间流动,随着人们的国际意识的提升,世界各国都开始用国际眼光,站在全球高度制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战略,各国之间的高等教育交流和合作达到空前的发展,这一切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促成了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国从加入世贸组织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快速发展,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是从国家高度发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号召。中国只有积极加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才能在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学习中不断缩小教育的差距,不断提高国内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让国内的学子们不断提升国际素养,获得国际体验和国际眼光,并在全球职场上体现价值,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解读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工作。但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身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做出不同的解读,在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的高校,对于国际化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在国际化发展的早期,很多学者都倾向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是课程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和学生的国际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建丰在主旨报告《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及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指出,教育的国际化事实上是教育的各个要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流动,是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刘建丰认为,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应该具备国际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通晓外语和国际规则,适应国际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各国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它通过促进全球教育资源的融合和共享,旨在培养出具有全球胸怀的,国际智慧的一流人才,并最终为各国的发展服务。他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发展形势,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正融人全球意识环境中的教育体验。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外语教育

上文已经提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那么,要想参与国际事务,通晓国际规则,并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跨国视野,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就必须要学习西方文化。英语的国际通用语言地位,不可避免地要求高等学校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之一)。同时,高等教育资源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最终的共享都需要最终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因而,外语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素质的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国际化对外语教师的挑战

1.当前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现状

在当前高校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化课程或者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已经被众多专家学者不断论证和探索,课程国际化被视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和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必要途径。因为,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是课程教学。“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具有国际竞争力、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语言战略调整政策指导下,许多大学都制定了细则,以加大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力度。”

国内一部分重点高校在原有的课程中着力增加国际化的内容,有的已经开设了一些国际课程,比如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有的学校开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课,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学校的部分专业课使用全英式的英语教学,即用全英语或者双语进行授课,并采用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并采用全英式作业体系,以便学生真正做到用英语思维,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知悉并掌握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同时,对于考试考核方法也沿用和借鉴英美国家的课程评价体系。蔡基刚教授对复旦大学2010年课程表做了统计,“采用全英语模式的课程有101门,比2009年课程增加了45门,增幅达80.4%。根据学校目标,本科生4年间每人要选修一门全英语课程,国际交流生(每半年3000人)每人3门,以40人为一个标准班,每学年必须开出468门。”

然而,开始双语授课的国际化课程的仅仅局限于国内的重点高校,在很多地方普通院校,甚至一些部属高校目前还没有开设国际化课程,专业课和英语课是独立分开上的。大学英语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语言基础教育模式,学生在重复学习高中甚至初中都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上课缺少积极性,沉默被动,甚至倒头就睡,课本内容缺乏吸引力,同时讲课的外语教师由于课时较多,重复性讲授也消磨了外语教师的讲课热情,因而,大学英语课程成了学生们被迫学习,同时占用学时较多的一门鸡肋课程。学生之所以要学是因为学分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还有各种名目的考级。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都不满意,认为没有从课程中学到可用的东西,甚至有学生反映外语程度还有比高中时期退步的趋势。早有学者指出中国高校外语教育的“费时低效”的问题突出,所以最近几年,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对于大学英语的改革,整体趋势就是砍课时,减学分,很多高校现在设置两个学期的英语课,有的高校甚至直接把英语课取消。“同济大学最好的前近百名新生可以全免修大学英语学分,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是没有绩点分的补救性课程,清华大学己经没有了基础英语。按此发展趋势,大学英语的消亡似乎不可避免。”蔡基刚认为,随着高中英语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势必会被取代,并最终走下历史舞台。日益酝酿的外语高考改革直指外语教育的弊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会进一步冲击高校外语的地位。随着高考对于英语考核方式的改变,大学英语的地位会有进一步的削弱或是大幅度的调整。

2.大学英语教学的重新定位

既然大学英语的改革势在必行,那究竟该如何改革,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也都一直在关注并进行着相关的研究论证。束定芳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应该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提出在中国的重点大学,其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为“教师能用英语开课,学生能听懂英语授课。”同时也有很多学者论证说明,在境外的大学,不管是在英美国家,还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他们的基础英语学习都在高中阶段完成,在大学,他们学的是专业学术英语,也就是专门用途英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汉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它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无一例外,他们非英语专业学生不是或不需要学基础英语,而是专门用途英语。”蔡基刚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传统的基础英语教育转到以学术和专业为核心和导向的英语上。“学术英语分为两大类:一般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前者有学术书面交流和学术口头交流等课程,后者有工程英语、金融英语、软件英语、法律英语等课程,主要帮助他们熟悉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两者都是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做好语言、内容和学习技能上的准备。”目前,国内的很多一流大学都已经开始专业学术英语的双语课程,并且学生都反映这样的课程既可以学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将来有可能在工作中应用到的英语,学生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专业学术英语,是“中国大学英语的未来之路。”

3.学生新的英语学习需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把世界教育资源越来越开放,让全世界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为主的美国20多所高校把自己大学的各学科的几千门课程放在网上,供世界免费共享使用。”学生对于这些免费的共享资源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些资源多是英文的,所以学生的英语学习诉求进一步提高。同时,加上上文所述的国际化课程的广泛开展,学生要学习专业的学术英语,阅读原版英文专业书籍,并进行英文的学术论文写作,这对于学生的英文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留学名额的增多和出国机会的增加,学生都迫切想要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因而,可以说,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学生会有更高的、更为迫切的英语学习需求。

四、当前高校外语教师现状

教师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如上文所说,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是国际化课程的建设,而国际化的课程必须要通过具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文化和工作经验,有着国际化知识结构的老师进行讲授,因而,教师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施,也决定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国际化的课程通常都用英语授课,因而,高校的课程国际化把高校的外语教师推向了国际化舞台的中央位置。然而在目前,许多高校的外语教师却没有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即将给外语教师带来的挑战,认为国际化在中国高校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或者只是重点高校的事情。对于国际化没有清醒的认知,对于课程的国际化发展没有认真的思考,更没有积极参与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施。依然固步自封在传统的基础英语教育阵地,讲授陈旧不变的教材,使用多年没有变化的教案和没有变化的教学方法,像机器一样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因为课时量的缘故,在科研方面一直没有起色。本该是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挑战和新生事物的外语教师,却缺乏跨文化的知识背景,没有先进的国际理念,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教出世界性的国际人才?

五、高校外语教师的适应性发展

国际化的新形势给外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不少学者担忧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将会面临改革或者是下岗的风险,在当前的形势下,尤其是这两年正在酝酿的高考外语改革趋势,证明这些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因而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师已经在面对悄然而至的生存危机。然而面对危机,如果能够积极应对,那么高校外语教师就会华丽转身,迈向新的发展平台。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快速提高非语言的专业素养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现有的学术研究领域。尤其是对于语言类的老师,学科的单一性,使得外语教师在其他的专业领域都涉足不深,专业知识缺乏,视野狭窄是语言类学生同时也是语言类教师的通病。语言仅仅是一种工具,仅仅拥有这个工具,就好比是用一条腿在走路,注定不会走得太远。课程的国际化,以及学生新的学习诉求,对高校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的专业课需要用英语来授课,如果外语教师能够在语言功底的基础上能学习并掌握另外一门或者多门的专业课程,就能完全胜任国际化的专业教学,这样的教师,无论将来出现什么样的改革,都能够从容应对。因而,高校的外语教师需要加强自己的短板,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重新开始学习并积极深造,尝试攻读第二学位,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挑战。

2.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提高语言素养和科研水平

高校的师资国际化,使得学校的外国专家,或是精通英语的海归人士越来越多,他们的英语水平对当前的外语教师有很大的冲击,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外语教师提出挑战的同时,其实也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国际化就意味着很多的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各高校的外语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国外高校合作的机会,积极深造,从而提高现有的语言水平,提升专业水准。同时积极和外国专家建立联系,认知学习,了解最新的学术动向,学习西方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成果,从而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推动科研的双向发展。

3.紧跟国际发展,改革教学方式和教育技术手段

作为外语教师,要有不断创新,大胆尝试的精神,改变一直以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安排课堂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课堂演讲、自主授课、课程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钻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电脑应用操作能力和网络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国外一流大学的共享资源,让学生学到最新,最专业的知识。

六、结语

只有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保证我国在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竞争中取得胜利,在当前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作为一线教师,要敏感捕捉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和趋势,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注定持续规模发展的形式下,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当前教育的新要求,关注学科改革和变化的动向,洞察学生新的学习要求,适应变化,迎接挑战,积极做好各种准备并勇敢尝试。在急流勇进的变革潮流中,迅速定位,用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引导自己,用全球化的知识丰富武装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争取到海外深造,或者参加海外的教学体验,增强与业内海外专家的交往和联系,积极向他们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勇敢地跨出国门进行教学和研究,不断增加自身的海外体验,从而提升自我,影响学生,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1]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ESP教学对大陆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26-30.

[2]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46-52.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4]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5]蔡基刚.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研究 [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9-23.

[6]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大学报,2012(1):87-96.

猜你喜欢
外语国际化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