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发挥作用

2015-02-13 15:32蒋云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辅导员职业

蒋云丽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党和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项制度、政策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高校在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当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成熟,其在帮助学生科学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推动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逐渐显著。但是,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1.各主体缺乏足够认识

从高校到专兼职老师甚至包括学生,基本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低。高校虽然根据相关政策指引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大部分只是局限于设立一个机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两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有些学校甚至只开设一门课程,课时少,师资力量薄弱。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少有点流于形式、感觉敷衍。而且,大部分高校依然只看重就业率,忽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就业质量,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高校仅侧重于学生就业前的实践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缺乏科学性,提供的就业政策咨询和招聘信息不够详细。其组织的就业讲座,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化辅导,仅着眼于应聘技巧,未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大多专兼职教师也只是把相关课程当成普通的课程,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随意,理论脱离实践,缺乏实用性,不能引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共鸣,远不能达到课程该有的效果。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认为职业规划可有可无,课程学习中也只是应付,把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当做一个作业,认为能通过考试就好,没有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并没有形成体系,延续性差,且内容薄弱。正如前面所说,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针对大一新生和毕业生,而且即使开设课程,也是大班上课,课时少。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目的是让大一新生更快更好地了解与适应大学生活;大四(有些学校是大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目的是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式、就业政策,并教授一些简历制作方法、面试技巧等,以便促进就业。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基本上被忽视,被边缘化。课程一结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就随之结束,没有后续的跟踪、指导。可见,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贯穿大学四年,没有全程指导,系统性不足。

3.缺乏专业化队伍

(1)机构设置不完善。高校一般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机构,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一般也就3-5人,人数远远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而且,中心的任务偏重于日常的行政管理、举办毕业生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和毕业生签约等,缺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无力承担整个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任务。

(2)兼职队伍专业性不强。3-5个就业中心的专职老师根本不能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往往由高校辅导员或者其他学工口的老师兼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往往要求老师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又要具备丰富的职场阅历和实践经验。大部分兼职老师日常从事学生工作,事务繁忙,备课、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同时由于专业要求,很多老师都缺乏相关学科背景,又没有参加专业化的培训;再加上大部分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对职业世界缺少认知,职场经验匮乏。这些兼职老师在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离职业化、专业化还存在较大差距。

4.学生缺乏实践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容易流于形式。大部分的高校确实也在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的支持,开设创业基地、实习基地等平台,开展三下乡等活动,供学生实践、锻炼,提升技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虽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大部分的高校还只是停留在让学生寒暑假自行做社会实践、开展1-2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比赛而已,实践平台有限。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建议

当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政府、高校各部门、教师、学生等多方合力才能走出困境。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兼职教师,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学生亲密和信赖的群体,更应该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针对以上提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不足,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集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于一体,是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关系到学生就业,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为工作的重点,从日常管理、活动、教学等各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2.加强学习,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1)教学方式多元化,提升教学水平

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兼职老师也承担了大量《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这两门课程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关键。辅导员必须要多花时间、精力备课,努力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教学,达到课程效果。

(2)进修深造,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老师的专业化要求比较高,涉及的知识面宽,对国家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政治、经济、社会等大环境也要能充分把握,同时,还要求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阅历。高校辅导员大都是“半路出家”,专业背景不一,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所以,辅导员应该多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多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必要时也可参加职业指导师等专业性认证,以达到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跟踪、指导工作

学生上完《职业生涯规划课》,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束,而是开始。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规划、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程指导、分类指导、个体指导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全程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全程贯穿大学四年。大一探索期,辅导员应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指导学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开始自我和职业的探索,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大二定向期,大三提升期,辅导员应跟踪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交流讨论、汇报总结等主题活动,督促学生认真执行自己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大四冲刺期,做好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就业形势等,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向学生提供招聘信息,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分类指导。在大学生群体中,往往会存在贫困生、学习困难、心理压力大等特殊群体。辅导员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也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个体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大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个人成长成才的计划,具有差异性。辅导员要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特别是对有困惑的大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行动

不执行、束之高阁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即使再美好,无疑也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创业比赛等活动;鼓励他们利用寒暑假深入进行社会实践;在高校、系部的共同努力下,多为学生创造实习、兼职的机会,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是大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

要破解就业难题,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是关键,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成员,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最大成效。

[1]杜文军,曹辉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实践能力提升[J].高等农业教育,2014(9):100.

[2]夏延峰,严先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毕业生出路的承接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30):97.

[3]沈小友.关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2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辅导员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