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基于“90后”大学生的视角

2015-02-13 15:32孙若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胜任辅导员班主任

孙若梅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80后”大学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基于“90后”大学生的视角

孙若梅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在分析“80后”大学班主任胜任力现状的基础上,从主动提升自身素质,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完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三个方面阐述提升“80后”大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对策,为班主任队伍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夯实基础。

“90后”大学生;“80后”大学班主任;胜任力

十八大报告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随着“80后”逐渐成为高校班主任队伍中的活跃一族,面对思想开放、个性张扬的“90后”大学生,提高“80后”班主任的胜任力,使其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大学班主任胜任力的概念解析

胜任力源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20世纪70年代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教授第一次提出。胜任力是指一些使人有效或者更好工作的潜质,包括动机、品质、个性、态度和行为等关键特征,且能区分出绩效优秀者和绩效平平者。

胜任力模型是指完成某一项工作或任务所具备的所有胜任力特征的总和。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是胜任力理论中的两种基础模型。冰山模型将胜任力比喻成一座冰山,根据胜任力的不同特性分为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冰山上面能看得见的部分具有外显性,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等,这些特质容易被改变和培养,是胜任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冰山下面不易被发现的本分具有内隐性,主要包括品质、动机等,这些特质不易被改变和发展,是人们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区别优秀者与普通者的关键因素。另外,处于两者之间的是自我概念,这部分特质可以调节。

洋葱模型则将胜任力比喻成洋葱层层包裹的结构。胜任力由内向外依次展开,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动机,越内层越不容易被评价和培养,然后是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外层越容易被评价和培养。

结合上述胜任力理论和模型,大学班主任胜任力是指大学班主任能够胜任班主任岗位、高效完成班主任工作任务、提高班主任工作绩效所具备的内在的、稳定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包括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知识、能力、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和动机等。

二、“80后”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分析

现在,“80后”班主任是连接高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逐渐成为高校班主任队伍中的主力军。因此,他们能否胜任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1.整体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80后”班主任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整体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较高,呈现出思想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能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80后”班主任专业来源多元,真正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数并不多。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从国家政策到学生的具体事务,涉及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这就决定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一项调查显示,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最欠缺的知识,有46.7%的人选择法学知识,33.6%的人选择教育与心理知识,29.5%的人选择政治理论知识。另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有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提高自身知识素质和理论修养,而其中最应该加强的知识依次为社会文化知识、心理学知识、思想政治知识。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班主任专业知识欠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有待完善。

2.沟通创新能力较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等。“80后”班主任有着与“90后”大学生相似的成长背景,是“90后”大学生眼中的哥哥姐姐,他们不愿与长辈或家人讲述的烦恼,更愿意与同年龄相近的“80后”班主任沟通交流。同时,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微信、火星文的流行,使得“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丰富多彩,“80后”班主任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熟练利用网络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教育。调查也显示,大部分班主任对他们的沟通能力充满信心。但是“80后”从事班主任职业较为短暂,自身还处于一个成长阶段,距离“人生导师”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贫富差距的扩大、学习感情方面的压力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屡屡出现,对班主任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部分“80后”班主任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社会阅历简单,人生经验不足,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说服力不强,甚至有些困惑是和“90后”大学生所共有的,因此,在应变突发事件和发展与辅导学生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3.个性鲜明开放包容,价值目标趋于多元

“80后”班主任成长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融的时代,多样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宽容的社会环境使得他们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乐于接受新鲜事物。“80后”班主任同“90后”大学生年龄相仿,成长背景相似,与其他年龄段的班主任相比,更容易把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心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宽容的心态使得“80后”班主任能从“90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们,为“90后”大学生个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调查也显示,大学生认为班主任胜任力特征中社会角色最重要,其中主要包括尊重和关爱学生。同时,“80后”班主任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主体意识增强,个性鲜明,不畏权威和感情的束缚,愿意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既渴望得到领导和他人的认可,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也渴望得到物质方面的满足,价值目标趋于多元。

4.职业认同感较低,工作动机水平不高

班主任对从事的职业是否具有较高的热情,主要是由班主任职业认同感和入职动机水平所决定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校班主任无论从职称评审还是岗位晋升中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造成班主任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低,使班主任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效能的发挥。许多“80后”班主任都想以班主任工作为过度或跳板,通过考研、考博、竞聘等方式脱离班主任岗位,调整到专任教师或管理干部岗位。调查显示,55%的人选择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是因为“机缘巧合”,只有18%是出于自己的兴趣,20%是与自己专业相关。有20%的人不愿意把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作为终身事业,有33%的人不清楚是否把其作为终身事业。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班主任不是从自身兴趣和专业出发,而是把班主任工作作为权宜之计。职业认同的程度与工作动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职业环境中,职业认同程度较高的班主任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展现出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相反,职业认同程度较低的班主任表现为工作主动性不高,进取心不强,“人在曹营心在汉”。因此,要关注“80后”班主任的工作动机,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三、“80后”班主任胜任力提升的对策

1.主动提升自身素质。一是加强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因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做好大学班主任工作的必备条件。大学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理论素养;关心时事热点,了解国家政策,提高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的能力,同时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班主任工作的要求,适时补充和掌握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及就业指导等专业基础知识,力求实现知识的多样和更新。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恒心,这就要求大学班主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准确定位。“80后”班主任要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一方面,“80后”班主任要发挥亲和力强和沟通能力强的优势,及时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古人语“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80后”班主任还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意识到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不能只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只有把握住亦师亦友的准确定位,“80后”班主任才能理清思路,更好地开展工作。三是创新手段。“80后”班主任思维活跃,应该积极发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在研究中寻找规律,进行理论创新。“80后”班主任善于利用网络,不仅要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进行事务管理,更要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0后”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拓展训练、志愿服务等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实践活动,使“90后”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道德水平的提升和思想境界的升华。

2.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一是入职培训。确保新进班主任接受系统岗前培训,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发展历程,明确班主任工作的标准和职责以及时代特点,帮助新进班主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增进班主任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打下良好基础。二是针对性培训。根据班主任的不同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职业精神、工作能力、沟通技巧等培训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弥补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知识缺乏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班主任个体的发展。三是以赛代训。通过各级辅导员(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以竞赛为平台,在班主任中培养“帮带”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力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从而有效提高“80后”班主任队伍的胜任能力。

3.完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考核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是提升大学班主任胜任能力的关键措施。从定量角度来说,根据大学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和性质,综合“德、能、勤、绩”等方面制定全面、有效的量化考核体系。从定性角度来说,可以通过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院系书记评价以及高校学生工作处意见等与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的维度来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与晋级晋职、年度表彰相挂钩,克服班主任工作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位现象,从而激励班主任更积极、有效地完成工作。

[1]李斌.胜任力模型与地方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湖南教育科学,2011(1):145.

[2]王利.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3(3):16-19.

[3]郝颖.高校辅导员角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37.

[4]陈勇.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的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88-92.

[5]侯金超.提高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途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74-76.

G64

A

1673-0046(2015)5-0044-02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课题——“90后”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编号:W 2012272);2014年度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研究(编号:LJZYL201405)

猜你喜欢
胜任辅导员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夸夸我的班主任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