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视域下艺术治疗的现代价值初探

2015-02-13 15:32应舒悦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心理艺术

应舒悦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据北京大学康树华教授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占刑案的70%以上,其中大学生的犯罪率占青少年犯罪的17%。值得注意的是,来自“211”“985”重点院校的大学生犯罪呈现上升态势。2004年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复旦投毒案件,加之种种未被大众所熟知的恶性案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经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和智力都属同龄人中较优者的大学生,其犯罪率为什么会如此之高?

一、当代视野下青年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

学界就青年心理失衡的原因有一些共识,如当今的社会环境中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随着离婚率的升高,青年一代受生长的家庭环境影响,人格也出现了不健全现象;学校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等这些因素都是青年学生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但仔细探究这些因素的深层原因,我们会发现,其实际上就是一个现实的客观性和心理需求的超越性之间的矛盾。

席勒说:“物质枷锁的束缚使人越来越心惊胆战,因为怕失去而不再上进,逆来顺受成了最高的生活智慧。”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带给了我们较高的物质生活,也带来了更多的禁忌和限制。弗洛伊德从本能异化的角度来思考文明的存在及发展与本能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如下观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和习惯的影响,逐步了解了规范和禁忌,明白这些冲动和欲望是社会风俗、习惯、法律、道德所禁止的,只有对本能冲动和欲望进行一些克制,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否则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得到痛苦的结果。”这些本能冲动和欲望被压抑或排挤在意识阀之下,个人通常无法感知它的存在,但它并没有消失,而是潜伏在人内心深处,通过神经症、梦、过失等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寻求机会,不自觉地追求满足。当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导致个性心理的变化,进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这也就是当代人精神问题的来源之一。

我们需要遵循文明的规定,以达到现实的和谐。在这同时,我们就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欲求;另外,我们出于本能都渴望获得自我幸福,希望自身能获得成功,但过多的人口、巨大的社会压力,使得这一目标总无法顺利实现。因此,当自我期许和现实无法成为一致时,我们就走向崩溃。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接受过良好文明教育的青年们犯罪率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不是就是文明本身呢?

二、艺术治疗的理论支撑与社会现状

正如台湾作家范睿榛在《艺术治疗导论》中说的,艺术治疗的定义即是运用艺术活动作为一种工具或媒介,来开展心理治疗。艺术治疗理论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发展而来的。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的文明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人类为了控制自然的力量和汲取它的宝藏以满足人类需要而获得的所有知识和能力;其二:人类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调节那些可资利用的财富分配所必须的各种规章制度。可见文明起源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那么,为什么处在高度发达文明中的人们还是会感受到痛苦?简而言之,文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本能的需求,但同时又压抑着本能,文明与本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关系。而文明和本能之间的失衡,即暴露为当代人精神心理问题的表现。而面对这种痛苦的挣扎幻想的现状,弗洛伊德说,有一条从幻想回到现实的道路,那就是——艺术。即从现实转开,把他的全部兴趣、全部本能冲动转移到他所希望的幻想生活的创造中去。

在20世纪的中期,由于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人们渐渐认识到了艺术治疗的可能性与巨大的潜力。20世纪30年代,美国精神病医生玛格丽特·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Art therapy)这一概念,并于1940年建立了运用艺术表达作为治疗的模式,提出运用各种艺术材质来处理个人内心的恐惧、矛盾等,从此艺术心理治疗成为了一种基本的心理治疗疗法。而对于艺术治疗的理论论证,各路心理学家也纷纷结合自己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对艺术治疗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实践证明,艺术对人的心理的确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让·罗尔·布约克奥尔德在《本能缪斯》一书中指出,音乐作品通过人脑的认知评价系统,结合个体的需求,产生了脑的激荡作用从而引起人的情绪变化。罗宾也在分析绘画治疗的机制时说道:人们的思维大多是视觉的,因此通过可视的绘画作品更有利于认识和解决问题,进行艺术创作,能更好地表达人的自我。罗宾同时指出:记忆和情绪体验的内容可能是前语言的或者是禁锢的,人们的创伤可能被压抑,因而通过由语言的表达是有限的。阴暗面更容易通过绘画来表达,绘画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患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这种表达具有隐蔽性,不受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约束。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埃拉·夏普(Ella Sharpe)曾在论文中提出,人们通过艺术,对全能(即指一个人幻想自己拥有驾御外在世界的无限的力量)产生的妄想就可以找到实现的疏通方式。在创造性阶段,人们会用超我的全能性抵消掉对融入进来的敌对事物所产生的焦虑,所以超我的全能性就能被转移到自我之上,而且它象征性地重塑毁灭在幻想中的形象,因此艺术被看做是理清情感的体验。艺术是沟通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桥梁。精神分析学家M·克莱恩提出,人的“自我”的成长是连续投射和内摄的产物。通过这些机制,产生了一个由内在对象构成的完整世界,而且内在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是被幻想出来的。而艺术家能重新创造他们自己的内在世界,并且在外部世界中赋予内在世界的生命力。密尔内(Marion Milner)在总结治疗实践经验时发现,绘画这种艺术方式是创作者内在和外在现实之间的桥梁。在绘画中,一个人创造自己的空白和框架,然后去填补它,其过程即是病人的自我治愈过程。同时,绘画在病人和心理医师之间搭建桥梁,建筑交流基础。

综合上述各家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个体能通过艺术作品实现内在情感的表达;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个体通过对艺术作品所表达情感的再体验,实现自身的情绪流动和情感宣泄。对艺术的体验和同艺术的融合,都能使个体获得对自身感受的尊重,从而实现内在困扰的释放和升华。艺术实际上成了一个中介平台,沟通着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人的理性和感性的桥梁、枢纽。而现今艺术治疗的功效已经被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我国的行为艺术家蔡青曾在书中提到一个案例:瑞士行为艺术家芭芭拉·丝特姆曾经因为感情问题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后来通过行为艺术,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也走出了忧郁症,参加了国际上大大小小的行为艺术节,成为了一名艺术家。艺术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

20世纪60年代,随着艺术治疗发展,其除了被应用在心智残障者的医疗和特殊儿童的教育外,亦成为一般人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途径。20世纪70年代,葵亚特科斯卡将克拉玛的团体治疗扩大到家族团体,莱恩亦将艺术治疗技术引进了正常人的团体,用以协助改变一般人的人格或生活方式。成立于1969年的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在艺术治疗领域中有两个主要的取向:一是艺术治疗即是创作,而创作的过程可以缓和情绪上的冲突,并有助于自我认识及自我成长;二是若把艺术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则其中所产生的作品及与作品的联想,对于个人维持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平衡一致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目前在欧美等国家,接受艺术治疗的对象既不需要具备任何艺术创作的经验或背景,也不考虑其文化背景和年龄,艺术治疗的对象已经不需要任何要求了。但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艺术治疗的具体理论还鲜为人知,并且现在艺术治疗多应用于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而一些大学高校对此并没有十分重视。换句话说,艺术治疗更多地被应用在先天性的神经缺陷的病人身上,而在后天由于精神压力造成的患者,还有只是压力过大而还没有到达神经病阶段的人身上,艺术治疗还没有广泛地被引入正常人的团体。我国青少年虽然在校求学阶段都会接受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和艺术治疗并不能等同。举例来说,艺术治疗不是像艺术教育那样强调艺术的技巧,而是在意创作者对作品的情感抒发,更重视艺术创作的过程而非创作的结果。艺术治疗师在了解艺术的同时,需要精通心理学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来和创作者进行沟通,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在高校设立艺术治疗实验室的多方位分析

诚如上文所说,艺术治疗的治疗对象还没有被扩大到正常人范围,而本文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和大学生犯罪率逐年高升的现象,其写作目的就是希望各高校能将艺术治疗手段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机构中去,开设相关的艺术治疗实验室。对于一些心理适应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单独的专门性的开导治疗,以此来帮助青年学生塑造健康心理,缓解青少年甚至重点高校大学生犯罪逐年上升的问题。并且希望将在高校的艺术治疗实验室作为一个试点,以备将来在社会上推广。对于当今各高校而言,建立艺术治疗实验室实质上是非常可行的。

首先,对于艺术治疗的对象——大学生而言,艺术治疗比一般心理咨询本身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本身就是一种自身价值的肯定,所以会较难接受自己心理存在一些缺陷的事实,当他们发觉自身问题或是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候,会存在拉不下面子去进行心理咨询的状况。而艺术治疗作为一种新形势的治疗方式,会给咨询者更多新奇的感觉,同时也能增进人的艺术修养,接受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能更直白地表露自己的内心。因而艺术治疗不容易让被安排治疗者产生偏见、恐慌,从而形成抵触心理,其疗效会更好。大学生的素质涵养较高,对艺术的接受度更高。一般我们在高校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从小接受过美术、音乐教育的,对于艺术常用的一些手段如绘画、陶艺、音乐等并不陌生,因而能较快地进入治疗状态,也能较快地接受艺术治疗。

其次,建立艺术实验室对于各高校而言,在人力上,一般高校本身就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站,也有很多从事学生心理观察、研究的教师,以及从事艺术方面教育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在从事教学研究的同时,进修相关艺术治疗的理论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事,因而对于艺术治疗师这一人才的培养,学校并不需要过多地担心。在物力上,学校的基本设施中本身会配备有一些画室、琴房、陶吧等艺术中心。艺术治疗实验室所需要的空间并不多,许多部门也没经过特别设计,实际上现在的艺术治疗室中很多原本也是用作其他用途的,例如原先的仓储间、剧院等。艺术治疗师普遍认为,空间和气氛更为重要,关键是为学生和治疗师互动过程“另辟”出一个空间或者“创造性”舞台,同时带给人安全感。其内饰装潢虽需要一定的精心布置,但其成本很低,因而学校所需的对其的投入并不大。总而言之,增设艺术治疗实验室,不论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不需要过多的投入。

而就艺术治疗实验室的建立,于当代大学生、各高校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学校增设改革机构,当学生遇到一些挫折、矛盾时,多了一个寻找帮助的地方。艺术治疗实验室的大门对所有在校大学生都是敞开着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艺术治疗这种可行的管道达到目的。而选择艺术治疗的学生在治疗的同时不仅能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且能增加艺术修养。第二,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峻,建立艺术治疗实验室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有效地治愈学生的心灵,降低校园风险,提升学校人文形象。另外,开设相关艺术治疗实验室,可以推进相关教师相关课题的研究创新,推动学校在这一方面的科研进步。而且艺术实验室的设立,能增加学校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三,对社会来说,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每个人将来都要步入社会,因而疏导好大学生的心理,解决其心理问题对于未来社会的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高校设立艺术治疗实验室的试点,最有助于艺术治疗这门学科和其治疗手段在我国的发展和成熟,也有利于将来在面向社会各个层次不同需求的人开放,达到无门槛咨询的状态。

艺术治疗在欧美各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在我国仍处于起步状态,人们可能知道艺术治疗对于治疗精神疾病或者先天性神经障碍的儿童或成人有一定疗效,但艺术治疗的功效并不仅仅在于此。我们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高度紧张的生活环境,因而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通过艺术手段,我们或许能给自己的心灵营造一个释放空间,宣泄掉自己的负面情绪,减轻自身压力,达到诗意的栖居。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艺术将在人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卡洛琳·凯斯,苔萨·达利.艺术治疗手册[M].黄水婴,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2]杨晓光,孙月吉,吴军,贾树华,张超.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J].医学与哲学,2005(3).

[3]肖晓玛.关于艺术治疗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09(2).

[4]李欧.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J].世界文化,2007(11).

[5]董杏妹,刘秋竹.艺术治疗的心理机制及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5).

[6]田敏.现代艺术治疗理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9).

[7]龚月圆.艺术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8]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M].蒋孔阳,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0.

[9]蔡青.行为艺术与心灵治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10]王小宁.艺术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以艺术治疗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2).

猜你喜欢
实验室心理艺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