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应用型本科校企共建二级学院运行体系的研究

2015-02-13 15:32刘方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实训

刘方毅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更是在培养“会技术、懂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型本科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社会服务立足地方(行业),发展导向明确。

应用型本科既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又要着眼于行业,在专业设置上必须要全面考虑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行业企业发展的水平,明确自身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加强学校与地方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主动灵活地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协调区域范围内用人与育人矛盾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也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类型和优势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相关文件,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无疑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最好的形式之一,既解决了学生在真实场景下的“工学交替”问题,又解决了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现实需求标准的统一问题,还可以避免因学校资金不足导致在校生实习实训条件没有保障等问题。

(一)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类型

1.校外实习基地型

二级学院设在企业内,企业负责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保证前三个学年每年不低于1个月的实习或实训,第四个学年的毕业实习不低于6个月;企业的仿真实验场所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开放,学校配备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门的实习协调管理人员,支付给企业相应的实习费用。

2.系部管理型

学校负责前三个学年的实习实训,企业负责第四年的毕业实习。双方签订合同以专业合作为基础,引进企业一线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作为主讲教师,解决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践课指导老师的问题,也可以吸引企业对校内实习实训设备的投资,解决学校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

3.独立设置型

企业以设备、技术、场地、资金、师资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投资,合作成立二级学院,学校和企业负责共同招生和就业,共同研究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日常教学和管理,共同开发课程,设定教学内容,共同培训师资,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二)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优势

1.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校企依托于区域经济发展态势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共建、协同育人、产业化辐射、订单式培养”,逐步形成“企中校,校中企”的新型格局,为区域内经济发展输出高质量的、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地方企业科学生产运营水平。

2.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经验和成果,深化“职业导向、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硬件设施、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有所改善,推进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校企共建的二级学院可以承接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加工任务,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把学校的实训实习纳入企业产业链,使得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零距离”接触,学生所学即企业所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本文所涉及的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主要指独立设置型二级学院,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在学校设立二级学院主体,在合作企业设立分院,主体负责教学,分院负责完成学生的实训和顶岗实习任务。

二、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体系构成

(一)硬件设施与环境建设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要求企业要按照经营标准在学校内部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或在企业内部建立实习工厂;按照技能鉴定标准,安装所需设施设备,完善实训实习场所,并建立健全实训场地设备管理办法;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以满足在校学生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

(二)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

学校与本地的行业企业合作,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需求调研和职业资格分析,校企共同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设计课程教学情境,制定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准备校内实训项目的开设;学校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企业负责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训项目。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并创造在线学习的条件。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校企双方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企业向学校传达用人要求、学校向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教学法知识),结合职业标准和指导学生实习获取的一手资料,设立专业课程与综合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专业综合实训室,运营真实项目,设计实施反映专业技能的比赛或经营活动,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四)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可以按照“学校与企业主导、学生及家长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创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1.通过网络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搭建网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平台。可采用外包模式,聘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量化分析,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将其作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决策依据。

2.完善校内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可采用“三级四方”监控体系(“三级”: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四方”:学校、企业、二级学院、学生)。由学校、企业、二级学院、学生四方共同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同时由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个层次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进行组织监督。

3.全部课程均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体系为主体的考试方式,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关注在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并及时纠正问题,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获取,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转换。

(五)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需要有一支专兼结合、会理论懂技术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校内师资缺少实践经验、企业人员又缺少系统理论和教学法知识,通过双方合作可以搭建师资培训交流平台,既能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与科研水平,又能提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双方的后续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在满足行业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之外,还可以为地方服务。如对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或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完成高级技能鉴定工作和培训认证;开放校内教学资源,对企业在岗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实现“白天上班、晚上上学”。

三、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的保障机制

(一)管理保障

学校应该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依照专业与产业对接的理念,加强对校企合作企业的考察,坚持企业的遴选原则,保障二级学院在一开始成立就站在专业与地方产业互动发展的高起点。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可采用由二级学院独立运作的模式。学校设立理事会(董事会),实行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董事会)成员可以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另外,校企双方可根据二级学院发展需要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院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成立专业教研室、学生实习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资金保障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可以引入企业的资金和设备投资教育,缓解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除了依靠企业投资外,学校也要通过其他渠道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对于筹集的资金要制定《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依照各项规定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各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共建项目的顺利施行。

(三)制度保障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必须采取规范化管理才能实现有效运作,这就要求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从管理的实践来看,校企双方共建的规范性文件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管理层文件

主要涉及理事会(董事会)的规范化管理文件,应包括《校企合作理事会(董事会)年会制度》、《校企合作高层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等。

2.教学管理文件

涉及到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的《校企合作教学及管理工作例会制度》《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规章制度》《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管理条例》等。

3.学生管理文件

涉及《联办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办法》《学生顶岗(毕业)实习综合能力考核评价办法》《校企专职辅导员工作职责》等。

4.师资管理文件

涉及《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用考核办法》《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生顶岗(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等。

总的来说,目前在我国校企双主体共建二级学院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需要在管理人员素质和运行机制上下大工夫,开展校企的深层次合作,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等问题,实现合作的持续性发展。

[1]赵琼,李军霞,黄艳丹.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19-20.

[2]张黎明.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5-69.

[3]高云.校企合作联办二级学院的模式及管理体制初探——基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J].电大理工,2010(9):3-6.

[4]张苏俊,王昕明.高职校企合作双主体二级学院运行模式探究[J].职教论坛,2014(7):13-14.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