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性资助的实现路径探索
——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

2015-02-13 15:32王文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发展

王文华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高校发展性资助的实现路径探索
——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

王文华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通过对发展性资助理念的生成逻辑的分析,提出高校发展性资助的实现路径。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来分析,即要注重学生个人需求的全面发展、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关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资助

一、发展性资助理念的生成逻辑

目前高校发展性资助体系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于发展性资助的内涵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发展性资助是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由学生自主设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经费支持与指导并进行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的资助。”笔者认为,发展性资助不能简单地从经费的资助上去理解,经费的资助只是发展性资助其中比重较小的部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资助的形式和内容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物质化的资助转变为非物质化的资助,由满足个体生存需求的资助转变为个体能力素质发展的资助。这种发展性资助理念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高校发展性资助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何谓人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简而言之,也就是人的需求、能力、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资助理念的生成逻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身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不再局限于温饱,而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发展。发展性资助理念也是在国家教育投入加大,资助经费充足,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的情况下产生的。

第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在新时期教育实践中,高校教育者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应用到高校资助工作中。也就是说,要通过资助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

第三,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就开始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而且更多的是思考个性化的需求。这些需求只能在发展中去解决。高校发展性资助体系正是摒弃先前的单纯的物质性满足,而倡导针对学生自身发展提出的。

第四,人自身发展趋向于全面发展。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反思自身的不足,制造工具和利用外在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各种需求,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教育工作者把资助仅仅当做一项任务而忽视了其育人的功能。较大金额的助学金使得不少学生成为“假贫困生”,这不仅与资助的初衷想违背,反而影响恶劣。具体而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助的内容与形式简单化。目前的资助体系大部分沿用先前物质给予的方式,更多是货币形式。这种方式尽管能够减轻部分学生的经济负担,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尤其是学生人格的发展。若资助的形式转变为学生价值的实现,即学生以其自身的各种劳动创新的价值创造来换取我们资助的物质肯定,势必能发挥巨大的育人功效。

第二,资助的对象认定存在较大问题。从笔者多年的资助工作实践来看,在资助对象的认定上存在偏差。其原因在于认定的难度较大,一方面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一般依据当地乡镇的贫困证明。但是目前这种证明开出来是较容易的,已经很难作为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低保证等贫困证明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又使得真正贫困的家庭难以申请,导致无证的贫困生无法申请国家助学金。

第三,对资助的效果缺乏调研反馈。对于贫困学生如何利用助学金和各种补助的后续反馈工作是缺失的。绝大部分资助工作在助学金下发给学生之后就停止,因此资助的育人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高校发展性资助的实现路径

改革先前的资助体系,推行发展性资助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资助理念上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发展性资助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资助的方式和内容也应当多样化,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要实现高校发展性资助体系的构建,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个人需求的全面发展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不断趋向于人的自我实现,即马斯洛第五层次的需求。同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资助体系仍然是建立在满足学生的物质性需求的基础上,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这是发展性资助体系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即要注重学生个人需求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第一,注重学生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在资助工作中,尤为要重视学生的爱的需求和归属的需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情感困难学生、能力提升困难学生、人际关系困难学生等都有各自的需求,以往资助工作中笔者仅仅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就算完成工作。但是现在时代在发展,物质温饱的问题逐渐下降到次要的地位,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表现得尤其明显。以上提到的几种需求是发展性资助必须考虑到的方面。这些方面的需求内在地表现为爱和归属的需求。“困难学生”在很多方面需要得到关爱和爱的能力的培养。

第二,注重学生自尊的需求。无论是在物质性资助还是在非物质性资助工作中,都要考虑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尊严问题。发展性资助不是一种施舍,更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性帮助,而是帮助在物质精神情感等各方面有欠缺的学生去完成理想、实现目标,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尽量不受物质的局限,进而摆脱精神的枷锁,在心理上情感上成为健全的个体。

第三,注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前文中指出,人自身具有趋向于全面发展的倾向,这是人的根本属性。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尤为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的需求。何谓发展性需求?是指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方面的资助,在关键的时刻助推学生的发展。比如某些学生在音乐上很有天赋,可以为其提供乐器和专业上的指导,甚至可以为其搭建平台为其举办音乐会等,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求。

(二)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的需求实现的必要手段。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发展人的一切能力,即人的体力、智力、潜力以及全部才能。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我们很少考虑到帮助学生潜力的发挥和全部才能的实现。怎样实现资助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和效用最大化,是发展性资助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问题上,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也即智育考核指标。对贫困生的评判标准也往往集中在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考量。因此以往的评价体系将“贫困”二字物质化和客观化,就让人们对“贫困”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错位。而在何谓贫困生的追问过程中,发展性资助的理念就应运而生。发展性资助不仅仅考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加考虑到每个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在个人能力发展中有需要帮助的,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可以称为“贫困生”,都可以进行资助,当然这种资助的内涵较为丰富。作为开展资助工作的教育者有责任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学生个人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能够决定个人的发展程度,“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就本文而言,注重学生个人关系的全面发展,其实就是注重学生的现实关系的存在。笔者认为,学生个人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生与父母之间和谐的家庭关系,与老师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同学之间和谐的同窗关系,以及个人身心和谐关系。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以上这些关系,学生个人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样也可以列入贫困生的类群进行“资助”。只不过这种资助主要表现为心理情感上的干预,以及部分物质关系的调整。

具体而言,在学生个人与父母关系问题上,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教师要基于学的教,学生也要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刻苦钻研。在同学关系中,要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个人情感问题。除此之外,也是最重要的即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个人身心和谐问题。身心关系是一个人健康与否的关键,也是大学生个人关系的最主要的内容。良好的身心关系是个人其他关系和谐的前提,也是个人能力和个人需求得以实现的保障。

高校发展性资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实践去检验,其实践路径也是多样化的。但是作为高校资助工作者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丰富自己的认识。因为资助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个体的人。首先,要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要全面去分析学生的各种需求和能力发展要求。其次,要分析传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传统资助体系中如何内生出发展性资助体系,这些都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最后,发展性资助工作的核心归根结底是要突破人们的认识,对某些传统偏见谬误的否定和纠正。笔者相信,高校发展性资助的持续发展必定能成为高校育人的主阵地。

[1]吴向东.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1).

[2]马德普.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1997(6).

[3]季枫.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

[4]张立英.谈发展性资助在高等教育资助中的意义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2(12).

G64

A

1673-0046(2015)5-0097-02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