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之“还”怎么读?

2015-02-14 10:56贵州省福泉中学邓木辉特级教师
语文知识 2015年3期
关键词:古音注音对偶

☉贵州省福泉中学邓木辉(特级教师)

“乍暖还寒”之“还”怎么读?

☉贵州省福泉中学邓木辉(特级教师)

李清照的《声声慢》入选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其中的“乍暖还寒”之“还”读音较乱,有规范读法之必要。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乍暖还寒”之“还”,人教版课标教材注音为huán,注释为“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该词网上的朗诵视频,有的读为huán,有的读为hái,有的读为xuán。网上关于该词读音的讨论文章,有的主张读huán,理由是“还”在“乍暖还寒”中是动词“返还”义,并且“还”在古代只有一个读音huán;有的主张读hái,理由是“还”在“乍暖还寒”中是副词“又、仍然”义,而“还”表副词“又、仍然”等义项时现代读音为hái;有的主张读xuán,理由是“还”在“乍暖还寒”中通“旋”,表“迅速、随即”之义。笔者赞同第二种读音及理由,主张“乍暖还寒”之“还”读为hái。以下就这一读音的理由补充两点:

1.将“还”看作副词,读为hái,符合短语构成规律。我们知道,很多短语的结构遵守这样一条规律:内部为并列的对偶关系,第一个词(或语素)与第三个词(或语素)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构成对偶关系;第二个词(或语素)与第四个词(或语素)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构成对偶关系。“乍暖还寒”正属于这一结构,“乍暖”与“还寒”并列且对偶。查工具书可知,“乍”是副词“忽然、刚刚、起初”的意思,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乍:①副词,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出人意料,相当于‘忽然’◇乍冷乍热。②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在不久前,相当于‘刚刚’‘起初’◇新来乍到、乍暖还寒。”《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还”的注音及词性标注为:注音为hái,几个义项都标注为副词;注音为huán,几个义项都标注为动词;注音为xuán,标明通“旋”,有副词“迅速、随即”义,有动词“环绕”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选入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将“乍暖乍寒”注释为:“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的时候。”各种工具书及教材对“乍暖还寒”的解释大同小异,都将“乍”“还”按副词解释。可见,“乍暖还寒”中的“还”是副词,“乍暖”与“还寒”并列且对偶,“还”应该读hái。而如果将“乍暖还寒”中的“还”按动词“返还”理解,读为huán,不但不符合短语的构词规律,破坏了短语的并列对偶关系,而且意思也讲不通。如果将“乍暖还寒”中的“还”看作通“旋”,将“旋”理解为副词“迅速、随即”,虽然没有破坏构词的并列对偶关系,但意义远没有看作副词“又、仍然”妥帖;何况,如果将“旋”理解为动词“环绕”,不仅破坏了构词的并列对偶关系,而且意思也讲不通。三者比较,还是将“乍暖还寒”中的“还”看作副词“又、仍然”,读为hái妥帖些。这样,可将“乍暖还寒”理解为“天气刚刚变暖,但又变冷了”,或者“天气虽然变暖了,但仍然还比较冷”。

2.将“还”看作副词并读为hái,符合语音发展事实。或许有人也认可“乍暖还寒”的并列对偶结构,也认可“还”的“又、仍然”义,但仍然认为“还”应该读huán,因为其理由是,“还”在古代只有huán一个读音。笔者认为这样的理由站不住脚。我们知道,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字词读音也是发展变化的。比如“还”在古代无论作为动词还是副词都只有huán一个读音,而现在读音有了变化,作为动词时读huán,作为副词时读hái,而且用不同的读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既然如此,在语音发展变化且已约定俗成的情况下,今人为什么还要读“还”的古音呢?“还”读古音不仅不符合语音变化的事实,而且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比如将“乍暖还寒”中的“还”按古音读为huán,会让人误认为它是“返还”意(在网上搜索得知:持这种看法的并非个别),而这显然不对。再说,读音要遵守一以贯之的原则,要读古音每一个字都读古音。然而,我们知道每一个字的古音吗?恐怕语言学家也做不到!况且,不同时期的古音未必一样,假设我们知道每一个字不同时期的古音,我们应该按哪一个时期的古音去读呢?因此,我们应尊重语音变化事实,遵守语音变化规律,对可读今音的字按今音读,对读古音会造成理解困难的字不读古音。

对尚未统读、可今可古的字按今音来读,这也是著名学者、人教社教材编者张中行先生的观点。他在《文言津逮》之《读音小议》一节中说:“一般说,追旧音不只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甚至不合算,因为我们是一贯用现代音寄托情意,如果换用生疏的音(假定办得到),那就会使感受的真切度和深度都受到影响。”故他主张:“凡是照字面读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的,就放弃另读。”请注意:张先生是针对尚未统读、可今可古而不影响意义理解的情况来谈的(比如“佛狸祠下”之“佛”,可按古音读为bì,可按今音读为fó或fú,都不影响意义的理解),这种情况张先生都主张不读古音读今音;张先生甚至还主张《孟子》中的“然而不王者”之“王”(按:类似于“国将不国”中后一个“国”字)“就读阳平好了”。何况,“乍暖还寒”中的“还”按古音读huán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呢?

教材注音标准不一致,没遵守一以贯之的原则。如将“乍暖还寒”中的“还”注音为huán,而对“还看今朝”“还来就菊花”“一尊还酹江月”“归来白头还戍边”“往往取酒还独倾”等中的“还”并未这样注音。教材还对有的统读字按“旧读”(古音)注音,违反《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如对“期年”之“期”注音为qī,对“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注音为jì等。这些做法让人难以理解。

猜你喜欢
古音注音对偶
对偶τ-Rickart模
Hilbert空间中广义框架的Q-(近似)对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韵补正》“不合者”研究
配之以对偶 赋之以精魂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识略
落霞(外一首)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对偶平行体与对偶Steiner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