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

  • 古人能听懂我们说话吗
    的变化,分别是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上古音指从西周到汉代的汉语发音;中古音指从南北朝时期到唐代的汉语发音;近古音指从宋代到清代的汉语发音。这是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这三种发音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和现代汉语的发音更是有天壤之别。比如说同样是“青青子衿”这句话,三个时期的古汉语发音分别是:上古音(周代、秦代、汉代):cen cen cilumu kelumu中古音(南北朝时期、隋代、唐代):ceng ceng ci ginmu近古音(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初年)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2年4期2022-11-23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部为“古韵”即上古音的归部。但段氏此处解释较为简略,后人读来或有不明之处。张道俊在讨论《段注》韵部考辨的多篇文章中曾指出段氏为每一个篆字在徐铉切音后所标注的韵部为古韵部,这体现段氏古音思想。[1-3]但文中并未对古音归部的标注法作以详细解说。刘忠华[4]进一步提出标注某部是古本音所在的韵部,而标注“古音某部”则包含了音转的概念。同时他还认为这种标注的不同隐括了段氏归部的依据有所不同,两种不同标注涉及是否以大徐所引切音为正。在此基础上李艳辉[5]在对《段注》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4-14

  • 《山海经·东次三经》山川地名之古音解读
    此,作者尝试运用古音比对的方法,以探索《山海经》中动植物名称和山川地名与当今的对应与关联。作者尝试以古音作为切入点,并结合古籍中描述的动植物性状解读《山海经》的动植物名称,著成并出版了《山海经动植物初证》[2]一书。后又着力以古音为切入点解读《山海经》山川地名,初具成效。本文即以《东次三经》为例,运用古音方法解读其山川地名所在,以期为 《山海经》研究者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法参考。1 《山海经·东次三经》山川地名概述依袁珂的《山海经校注》[3],《东次三经》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1期2022-03-23

  • 《释名》音训的体类、价值与不足
    韵尤可资后世考究古音之道,所以毕沅以其书为《尔雅》《说文》以后不可少之书。②毕沅:《释名疏证》,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页。先秦之世,去古未远,虽存缘声说义之事,但无专究语源之书,至刘成国《释名》集音训之大成,为据声韵以通训诂之先驱。然因时代原因,《释名》中有不少词语的音训显得牵强。研究《释名》音训的体类当从语音角度着手,然学者受其文字学思维的影响常常从字形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之结论自然不尽合适。今以翻宋本《释名》为底本,细研其书,从纯语音角度分析归纳其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韩侂胄的“侂”应该怎么读
    词:语义;互训;古音南宋权臣韩侂胄(1152—1207),字节夫,相州安阳人士,北宋重臣韩琦曾孙,主战派代表人物,主持著名的开禧北伐,因涉对金战和纠葛卷入政争漩涡,失势被杀。其家世与事迹史书记载甚详,兹不赘述,这里要谈的是其名中“侂”的读音问题。现今很多历史读物和网络词条都给此字标音为tuō,依据源自《康熙字典·子集中》。其“侂”字本条援引《集韵》,指出它是“仛”的本字。顺藤摸瓜,继续查“仛”字,《康熙字典》记录如下音义:一是读丑亚切,音同诧,表示骄逸(原

    文史杂志 2022年2期2022-03-09

  • 关于陈第《屈宋古音义》的若干思考
    仕归里,专心研究古音,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等。陈第既是一个抗倭名将,又是一个有着重要学术贡献的音韵学家。他的《屈宋古音义》是首部研究楚辞音韵的专门著作,一定程度上为清代古音学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屈宋古音义》是一部探求古音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三卷,涉及屈原、宋玉作品38篇,把屈宋文中韵字与今音不同者列出,所列字目达234个,注音达850余字。陈第所录屈原作品共24篇:《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6

  • 对于标注汉语的字母体系的初探
    两个部分:(1)古音与音变:该部分会说明古音与历史音变后的读音,及相关的历史背景。(2)以字母标注汉字的历史及读音对比,此部分将会说明各个时期的各种字母是如何标注汉字的,而且作为字母也会成为古音与音变的见证,并将字母所标注的读音与字母的原发音进行对比。关键词:注音体系;古音;音变现象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2-0023-041古音与音变本文提及的汉语古音主要包括,中古汉语发音和近古汉语发音。中古汉语经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2期2021-10-07

  • 《韵补正》“不合者”研究
    国汉语史上第一部古音学研究的专著。吴棫通过声训法、直音法、韵脚字系联法、谐声偏旁法、古书异文、古人古注古读、古今方言等方法给韵字补古音。关于《韵补》的专门研究最早始于清代顾炎武的《韵补正》。《韵补正》将《韵补》的韵字分为10 类:“合者”“与某韵合者”“古音同用,不必注者”“四声转用,不必注者”“不合者”“疑者”“入声转用,当注者”“未收者”“改经文者”“韵中元有者”。其中,“不合者”收有韵字808 个,分布在32 个韵部中。经校订,“不合者”实收有韵字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2

  • 段玉裁的古音体系及其对方音的态度
    9)段玉裁是清代古音学研究的大家,他所提出的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独立、“同谐声者必同部”说、合韵说等在学界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意义。正如王力所说:“清代古韵之学到段玉裁已经登峰造极,后人只在韵部分合之间有所不同(主要是入声独立),而于韵类的畛域则未能超出段氏的范围。所以段玉裁在古韵学上,应该功居第一。”〔1〕对于这个评价,段氏当之无愧。段氏古音体系体大思精,义例谨严,构思缜密,《六书音均表》就是段玉裁入蜀数年、潜心商订、幸而成之的一部古音学力作,其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7-13

  • 浅议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中的异音现象
    根据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得出,“擗”的上古音是並母锡部,又《广韵校本》:“擗,抚心也,房益切。”其中古音属並母昔部开口呼三等韵入声梗摄。观察“擗”及其声符和同小韵字的上古音和中古音可以得出,它们的上古音声纽相同或相近,皆为重唇音。在中古音中“房”属並(奉)母,属全浊声母;“必”属帮(非)母,属全清声母;“芳”属滂(敷)母,属次清声母;“博”属帮母,属全清声母;“卑”属帮(非)母,属全清声母。《广韵》的三十五个声母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轻唇音是从重唇音里分化出

    学业 2019年8期2019-09-10

  • 浅析如何读中小学古诗文中的古音
    的具体情况,采用古音古音破读等方式。【关键词】  中小学 古诗文 古音 古音破读一、古诗文中的读音,存在很多存在争议我们在教学古诗文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读音:是“不蔓(màn)不枝”,还是“不蔓(wàn)不枝”?是“青树翠蔓(màn)”,还是“青树翠蔓(wàn)”?这种现象一定困扰着很多老师和同学。因为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蔓”字有三个读音:“蔓(wàn)”细长不能直立的茎,用于藤蔓、瓜蔓、顺蔓摸瓜等;“蔓(mán)”专用于“蔓菁”;“蔓(màn)”义同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9年5期2019-05-13

  • 论段玉裁对《说文解字注》谐声字的古音归部 ——以“此”谐声系列和“真”声字的归部为例
    此,那么谐声字的古音归部肯定另有原因,那具体的古音归部原则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分析“此”谐声系列和“真”声字的古音归部情况,可以得出段玉裁的“同谐声者必同部”理论并不是《说文解字》形声字的古音归部原则。段玉裁对于形声字的古音归部另有其他原则,即押韵字根据押韵音归部;非押韵字则按照古今语音的对应关系,今音上推来归部,但仅限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的字。一、“此”谐声系列的古音归部情况段玉裁对“此”及“此”谐声系列字的古音归部情况,如表1所示。表1 “此”及“此”谐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3-28

  • 浅析如何读中小学古诗文中的古音
    。以下情形都要按古音来读:古音异读,如“可汗(kèhán)”;通假异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多音多义字现象,如“矜”字,作矛柄讲读“qín”,作怜悯、持重、骄傲等讲读“jīn”;兼类现象,如雨字,人们往往认为,它是名词,有时活用为动词,其实,在古代,雨字属于兼类词,因为它的名词义(下的雨,读yǔ)和动词义(下雨,读yù)都是常用义;古代人名和地名,如“干将(gān jiāng)”“莫邪(mò yé)”“朝歌(zhāo gē)”,等等。而古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3期2019-01-30

  • 中国古典诗歌的声、韵、调表情说
    说 诗歌 鉴赏 古音 吟诵诗歌是诗人表现生活审美体验的一门艺术,必须借助语言文字来完成。虽然在文字诞生的原始时代,声音与情感没有绝对联系,但随着文字的生成累积,新生文字和原有文字便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并且声音相近的文字间都能传达出相同的情感意义。从读者接受的层面来讲,诗人创作本就借助于音律、韵脚的音声之美,那么读者也应当善于利用“声、情”相通的基因进行鉴赏,如T.H.波斯彼洛夫说:“艺术语言始终不该使人只通过视觉,只通过手稿或印刷铅字去接受,而要能从听觉上,

    文学教育 2018年11期2018-11-10

  • 古音分期综述
    张智慧中古音是中古汉语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中古汉语语法和词汇而言,中古音研究的历史更为悠久,成果也更为丰硕。因此,中古音展示的中古汉语的发展脉络,比语法和词汇的更清晰、更有条理。中古汉语的分期,建立在中古汉语语音、语法和词汇分期的基础之上。解决中古音分期的问题,是解决中古汉语分期问题的一个前提。时至今日,还没有人对中古音分期及其存在的问题,来一个彻底的梳理,讨论问题时难免各说各话。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清代以来的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中古音分期意见进行评述和总结,希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2018-09-28

  • 清代古音学家对上古音研究的贡献 ——以朱骏声的古音通转研究为例
    础知识结构就是上古音理论。训诂学家根据声音关系求古文献中词的意义,在有些情况下需要恢复、追溯或呈现字的古读,或古代相近韵部、声母之间的关系,训诂音变有的与历时音变是一致的,真正的训诂音变总是反映古音关系。①黄易青、王宁、曹述敬:《传统古音学研究通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67页。科学的古韵分部是从清代顾炎武开始的,其后江永、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朱骏声、江有诰等名家辈出。他们通过对《诗经》等古代韵文的系联分部,再以《广韵》音系为参照,考察上古韵部的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8期2018-08-08

  • 严格假想 小心求证——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问题撮要
    —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问题撮要宋 峰(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上古音在汉语音韵学研究中堪称最难攀登的山峰,语言大师李方桂先生的《上古音研究》是这个领域中的翘楚。因其严格的假想系统和周密的求证思路,读起来颇感费力,煞费周章。为减少学习障碍,得其要领,从“略述历代学者在上古音研究中的主要建树”等五个方面对该书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做出归纳和梳理,以期在经验交流中,共同提升对上古音的认识。《上古音研究》;严格假想;小心求证;上古音声韵系统上古音作为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7-03

  • 常德童谣里的古音浅析
    、泥来母的混读等古音现象,探讨了古音向普通话演变的普遍规律,为音韵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参考。【关键词】常德童谣;方言;古音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193-01童谣是民间口耳相传的继承性文学,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它较真实地记录了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口语情况,其语音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研究音韵变化的重要语料。本文以常德童谣《马马嘟嘟骑》为例,分析其中保留的古音,探讨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关

    戏剧之家 2018年1期2018-01-25

  • 朱熹究竟懂不懂古音
    一朱熹究竟懂不懂古音?长期以来,这似乎是个无须讨论的问题。 在《诗集传》《楚辞集注》中,朱熹大量以“叶音”改读的方式注释 字音,即,将《诗经》《楚辞》中那些宋代读起来已经不押韵的字, 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由于朱子的地位使然,“叶音”说在后世的影 响很大,但也饱受批评,被古音研究者视为不明古音、随意改读以 求押韵的错误学说。明代学者焦竑就曾尖锐地批评道 :“诗有古韵今 韵。古韵久不传,学者于《毛诗》《离骚》,皆以今韵读之。其有不合, 则强为之音,曰:‘此叶也

    读书 2018年1期2018-01-18

  • 浅谈古音通假
    0387)浅谈古音通假张 潇(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387)为了更好地研究先秦古籍及后代古书,规范前人的一些语言现象,文章通过对古音通假基础知识的介绍,向读者说明了其内涵、来源、特点、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了解以致掌握古音通假现象对于阅读古籍、进行古文字研究等具有重大意义。古音通假;定义;来源;特点;应用;存在问题“古音通假”是我国古典书籍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但是由于它并不是一眼望穿的简单语言现象,所以给阅读者造成了很多的阅读障碍。如果想要清晰明确地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2017-11-25

  • 从《说文解字注》“冒”声字的古音归部看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
    ”及“冒”声字的古音被归入不同韵部的事实说明:“同谐声者必同部”理论并非段玉裁关于形声字古音归部的原则。段玉裁对“冒”及“冒”声字的古音归部是从两方面着眼的:韵脚字依实际押韵归部;非韵脚字,或根据同韵系联,或取其今音上推。要注意的是,同韵系联的归部法,仅适用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的字。段玉裁所谓“同谐声者必同部”的理论仅是从造字谐声的角度来说的:形声字创制之初,在同一语音系统内,其读音与其声旁之读音必当一致。关键词:声符 形声字 谐声音 古音 同谐声者必同部一

    现代语文 2017年4期2017-06-08

  • 从《说文解字注》“冒”声字的古音归部看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
    冒”及“冒”声字古音归入不同韵部的事实说明:“同谐声者必同部”理论并非段玉裁关于形声字古音归部的原则。段玉裁对“冒”及“冒”声字的古音归部从以下两方面着眼:韵脚字依实际押韵归部;非韵脚字,段氏或根据同韵系联,或取其今音上推。要注意的是,同韵系联的归部法,仅限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者。段氏所谓“同谐声者必同部”之理论仅是从造字谐声的角度出发来说的:形声字创制之初,在同一语音系统内,其读音与其声旁之读音必当一致。关键词:声符;形声字;谐声音;古音;同谐声者必同部

    大东方 2017年2期2017-05-30

  • “音转”“合韵”说在段玉裁古音学理论体系中的价值
    合韵”说在段玉裁古音学理论体系中的价值刘忠华(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段玉裁古音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构建古音系统,从历时纵向上说明韵部系统的演变,并用“音转”解释例外;从共时横向上说明韵部系统与支撑材料的关系,并用“合韵”解释例外。“音转”与“合韵”是段氏古音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段氏通过重点解释“音转”与“合韵”两类例外现象,保证了其所分韵部系统的科学合理性。《六书音均表》;音转;合韵段玉裁把清代古音研究推向高峰,其《六书音均表》代表了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30

  • 吴语闲话
    、屠、阇、瘏等,古音皆定纽,今仍存其音。笃篮球 殳投说文曰,殳,以杸殊人也。案,殳,甲骨文作,从又,象以手掷,故其本义当为掷也。说文所谓以杸殊人者,引申义耳。后作投,本已从又,即右手,复从手,意象重复,增生字耳。而伇、役、祋、杸、掷等亦其后起字也。殳,吴语俗作笃,如叶祥苓《苏州方言志》九章第二十一游戏有“笃篮球”,吴歌《五姑娘》有“笃草”。其笃字皆投、掷之义。正当作殳。殳今音禅纽,古音定纽,音如笃。闲话 言苏州言话,俗作闲话,如《海上花列传》回二曰:“要听

    苏州杂志 2017年1期2017-03-14

  • 《汉书》假借字间诂
    欺诒也。”“绐”古音在定母之部,“诒”古音在余母之部,二字古音可通。[2]《列子·仲尼》:“吾笑龙之诒。”《经典释文》:“诒,本又作绐。”《说文解字注·糸部·绐》:“丝劳敝则为绐。绐之言怠也,如人之倦怠然。古人多假为诒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绐,假借为诒。”二 鞅:怏《汉书·高帝纪下》:“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颜师古注:鞅鞅,不满足也,音於良反。他皆类此。”今按:颜师古释义固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10

  • 段玉裁古音学中的“音变”说
    0081)段玉裁古音学中的“音变”说黄 冉(中央民族大学文传学院,北京 100081)段玉裁的古音学成就主要反映在《六书音韵表》中,是贯穿其古音学的一条主线,文章拟从《六书音韵表》的原材料出发,结合段注的相关字例,并利用现代语音学的原理以及语音拟测系统进行分析、阐释,以求真实、全面地揭示段氏的“音变”问题。段玉裁;古音学;六书音韵表;音变清代是古音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段玉裁则是清代成果最为丰硕的古音学家之一。“音变”说是贯穿段玉裁古音学理论的主要学说。《六书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12-20

  • 象棋的“车”为何读jū
    不论,不过,查上古音手冊,车确实有两个读音,一个是昌母鱼部(折合成chē)一个是见母鱼部(折合成jū)。车的jū音一直保留在古汉语中。《广韵》中所收“九鱼切”,即折合成jū音。南朝张正见《帝王所居篇》、元代王逢《忆旧游》等等,车直接与居押韵。从诗韵用字看,直到清代,车还可与居或居的同韵字押韵。可见,古汉语中,车一直可读jū。现代汉语中,车读chē,jū的读音基本消失,只保留在象棋中。为什么象棋中车一直保留着古音jū呢?这与专名读音的稳定性有关。在语音的发展

    小读者·阅世界 2016年2期2016-09-13

  • 也谈“斜”字在古诗中的读音
    不可能且不必要用古音的,因此古诗中的“斜”字应读xié这一现代标准读音。读古诗时要摆脱叶音说的影响。“斜”字;古音;今音;叶音说先看两首古诗,一是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二是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首古诗中“斜”字分别和“家”、“花”、“麻”押韵。那么,诗中的“斜”到底怎么读?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斜”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2-13

  • 百年陈第古音学研究综述
    等教育系百年陈第古音学研究综述练怡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百年来,众多学者方家对陈第的古音学理论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陈第在古音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的研究,二是对陈第古音学著作的研究。对这些研究加以归纳整理不难发现,对陈第古音理论的研究已经极为全面和深入。陈第 古音学 研究 综述陈第,字季立,号一斋,晚年号温麻桑农,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明代军事家、古音学家、旅行家、诗人、藏书家。由于陈第在古音学领域的影响力,近百年来尤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2期2015-10-27

  • 从“古音同”看《诗切》的训诂思想及语言发展观
    10097)从“古音同”看《诗切》的训诂思想及语言发展观余坚(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古音同”是《诗切》中的一个关键术语,反映了作者的训诂思想及语言发展观。通过《诗切》在“古音同”这个术语下的种种解说,我们了解作者的训诂思想、语言发展观及“音同(近)义通”、“音同假借”、“声义同”、“字同”、“字同”等其他术语。本文从“古音同”的判断依据、使用对象、反映出来的训诂思想和语言观以及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对这一术语进行了研究。《诗切》“古音

    文教资料 2015年35期2015-03-23

  • “乍暖还寒”之“还”怎么读?
    么还要读“还”的古音呢?“还”读古音不仅不符合语音变化的事实,而且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比如将“乍暖还寒”中的“还”按古音读为huán,会让人误认为它是“返还”意(在网上搜索得知:持这种看法的并非个别),而这显然不对。再说,读音要遵守一以贯之的原则,要读古音每一个字都读古音。然而,我们知道每一个字的古音吗?恐怕语言学家也做不到!况且,不同时期的古音未必一样,假设我们知道每一个字不同时期的古音,我们应该按哪一个时期的古音去读呢?因此,我们应尊重语音变化事实,遵

    语文知识 2015年3期2015-02-14

  • 江苏响水方言古音遗迹考
    江苏响水方言古音遗迹考叶正渤(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响水方言中存在大量古音遗迹。响水方言一方面受吴方言的影响,没有卷舌音声母,存在很多入声韵尾遗迹;另一方面受北方话舌面音j、q、x的影响,在声母、韵母方面与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异。响水方言中存在古音遗迹以南部中山河沿线更为突出。响水方言明显分为三个片区。关键词:响水;方言;古音;遗迹;入声韵尾中图分类号:H172.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殷墟书契后编》考释”(13FYY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2-13

  • 吴棫《韵补》中的谐声材料及其古音学贡献
    中的谐声材料及其古音学贡献董国华(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南宋吴棫所著《韵补》,是一部运用《诗经》、《易经》、《楚辞》及后代约50余种著作的韵语材料,并结合其他材料和方法(如谐声、异文、声训、音读、方言等)考订古音和考求古韵的著作。吴棫全面地利用《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上古韵文和韵语、异文通假、声训以及方言等材料考订古音,可谓汉语古韵学研究第一人。吴棫系统地利用谐声字与谐声偏旁来考订古音,分韵归部,在古音学史上有开创之功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2-13

  • 古音早期到晚期音变的时空性
    037009)中古音在汉语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学者们对中古音的研究越来越趋于精细,根据中古音的变化特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古音分早晚两期,论证中古音早晚两期说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中古音早期到晚期音变的时空性。一、中古音早期到晚期音变的时间性中古音早期到晚期音变具有时间性,从早期的《切韵》到唐末宋初的韵图,反映的语音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历时性变化,表现为早期的特征到晚期已经消变了,晚期的特征早期没有,先贤学者关于中古音的分期众说纷纭。中古音分早晚两期说,与把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12-05

  • 陈第袭用吴棫音证考
    吴棫与陈第在稽考古音时都列举了音证。比较研究吴棫与陈第的音证,对于了解吴棫、陈第的古韵学及其传承关系,对于了解吴棫、陈第在中国古韵学史上的历史贡献,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音证是考辨某字读某音的证据。因此,只有某字的读音吴棫、陈第“相同相类”时,比较某字吴棫、陈第的音证才有意义。吴棫与陈第,特别是陈第,在读音中常常夹杂着方音,所以本文把读音“相同相类”界定为:(1)与《广韵》读音相同;(2)与《广韵》读音不同但《广韵》同韵;(3)与《广韵》不同韵但这

    语言研究 2014年3期2014-12-03

  • 湘潭话疑母字[η-]的研究*
    的声音。”疑母在古音中,比如在守温和尚所描述的唐末普通话中可以做声母,在现代普通话中却只作为音节末尾的鼻音而存在,如帮[paη]、定[tiη]等,但疑母作声母的用法在现代并没有完全消失,疑母字[η-]还广泛地存在于湘方言等许多方言中。湘潭位于湖南东北部,毗邻长沙,当地土语湘潭话属于新湘语,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与新湘语的代表长沙话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湘潭话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整个新湘语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但湘潭话又不如长沙话那样受官话的影响大,用俗话说,就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8-13

  • 《毛诗古音考》中的谐声材料探析
    50024)考求古音有很多方法,其中利用谐声材料很重要。赵振铎先生在他的《音韵学纲要》中说到:“(《求古韵八例》)求古韵之道有八:一曰谐声,说文某字某声是也。”[1](P.193)王力先生在《汉语音韵》中也肯定谐声字的研究价值:“谐声字价值最大,是因为它数量多,形态多样,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2](P.162)段玉裁在《六书音均表》中说到“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他的“同谐声者必同部”观点反映出了利用形声字考求古音已发展到成熟。然而懂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4-05

  • 《毛诗传笺通释》声训条目语音初探 ——以《周南》《召南》为例
    训。而此书在运用古音进行训诂时,尚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考察其声训条目的语音关系,其次对马氏运用古音情况进行考辨。声训 语音关系 古音考辨《毛诗传笺通释》是清代乾嘉考据学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清代《诗经》学三大名著之一。著者马瑞辰正承乾嘉学者坚实的小学、训诂基础,对毛《传》、郑《笺》、孔《疏》进行重新考察和疏释。乾嘉学者在训诂学上的重大发明就是创立了“因声求义”的声训理论。马氏对此理论完全继承,并运用于自己的训诂实践中。顾名思义,“因声求义”理论离不开语

    文教资料 2014年30期2014-03-21

  • 也谈“佛狸祠下”之“佛”的读音
    上搜索发现:有按古音读为bì的;有按今音读为fó或fú的……公开发表的讨论文章也如此,有人主张按古音读为bì①;有人主张按今音读为fó或fú②……主张按古音读为bì的主要理由是:1.古无f说——上古没有f一类轻唇音,“佛”读如“弼”;2.古音通假说——“佛狸祠”名称来源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佛狸”,而“佛狸”通“狴(bì)狸”(一种野狐),按“名从主人”的原则,“佛狸”读“狴(bì)狸”;3.古注说——《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斩佛狸首,封万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2期2014-02-26

  • 从《音学五书》、《六书音均表》看清代古音学研究
    00024)清代古音学是古音学研究中最为瑰丽的篇章,涌现出了如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王念孙等许多大家。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顾炎武、段玉裁二人,其《音学五书》和《六书音均表》堪称清代古音学的代表作。顾之《音学五书》被称作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段之《六书音均表》被称为清代古音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从这两本书里,我们可以管窥到清代古音学研究的两大成就:理论创新和古音音韵系统的初步建立。一、理论的创新张民权老师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历史进步,都不外乎思想解放、观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11-13

  •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订误
    2488)《汉字古音手册》由郭锡良先生编著,北京大学1986年出版,收录秦汉以前古籍中的常用字7 479个,构拟古音节8 011个,[1]1是学习和研究汉语音韵学的重要工具书。书中对中古音系和上古音系都有较详细的音值构拟。以现代北京音的韵母为目进行编排,每一韵母下,又依音节和声调的不同排列汉字,而同音节同声调的汉字又依中古音的不同分条排列,中古音相同而上古音不同亦分条排列,这样,汉字的上古音到中古音的变化便清晰可见;于每一条中,标明上古韵部、声母、中古反切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9-18

  • 吴棫通转释义
    韵;古韵学吴棫的古音著作,保留至今的只有《韵补》一书。《韵补》按四声分卷,平声又分上平声下平声,全书共五卷。每卷按《广韵》次序分韵。有些韵下收字,有些韵下无收字,无收字的韵下注明与收有韵字的某韵在古韵中的关系。比如一东收有韵书未载于东韵而吴棫认为古音应读东韵的字并列举音证;二冬注“古通东”,三钟注“古通东”,四江注“古通阳或转入东”,二冬三钟四江都无收字。“转入”又叫“转声入”、“转声通”,如上声三十五马注“古转声入哿”、去声四绛注“古通漾或转声通送”。吴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06

  • 《说文解字》艸部字声训释例
    ”依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阳)平、苹、洴、萍,(古)并·耕。”平、苹、洴、萍四字在上古音中是并母,耕部,阳声字。四个字是音同字。推之,苹与蓱音同。薲,大蓱也。《释艸》曰:“苹,蓱,其大者蘋。”毛传曰:“蘋,大蓱。薲、蘋古今字。”二、双声这里的双声就是指两个字在上古音中的声钮相同。《观堂集林》:“圣人正名百物,大物皆一字为名,小物乃两字为名,其尤不足道者,乃以双声、叠韵为名。”“南方草木惟橘柚锡贡,一字为名,至于荔枝枇杷橄榄桄榔,无论美恶,皆以双声叠韵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2012-08-15

  • 《辞源》“從”字古音疾用切性质考辨
    《辞源》“從”字古音疾用切性质考辨兰小云(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辞源》中“從”字cóng音下辖有疾容切、疾用切两个不辨义古音。借助《广韵》、《经典释文》对“從”字cóng音的注音、释义,能证明《辞源》中“從”字cóng音下的疾容切与疾用切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两古音,不应处理为不辨义,也不应与zòng音似用切简单归并在一起。從;辞源;考辨“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多义词,对它的注音、释义历来纷繁复杂。就它的读音来看,古今用得最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8期2012-08-15

  • 《广雅》单音节同源词语音关系研究
    释词和被释词在上古音中具有双声叠韵关系。这类共有39组。例如:①迋:往 匣母双声,阳部叠韵②政:正 章母双声,耕部叠韵③宴:安 影母双声,元部叠韵④茦:刺 清母双声,锡部叠韵⑤憼:敬 见母双声,耕部叠韵⑥壹:弌 影母双声,质部叠韵⑦怮:忧 影母双声,幽部叠韵⑧阙:缺 溪母双声,月部叠韵⑨评:枰:平 並母双声,耕部叠韵2.音转音转,又称“一声之转”“语转”等,是同一词语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的语音变易现象,包括声转、韵转和声韵并转。这类共有115组。(1)声转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5期2012-06-01

  • 论清代中期古音学领域的朴学精神
    007)清代中期古音学研究进入全盛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各古音学家在古韵分部上日出转精,虽有些许分歧,但总的趋势是朝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清代中期古音学家的为学精神是分不开的。清代中期各古音学家在“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1]的精神指导下,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各抒己见:江永增订顾炎武所分古韵为十三部,把鱼部从侯部分出;段玉裁增订顾、江二人所分古韵为十七部,支、脂、之三分,并立谐声说以及古本韵、古合韵之论,本末分明,实为创见,同时重排韵部次序以及对声调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江永的古音学开创性辨析
    0875)江永的古音学开创性辨析王树江(北京师范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5)江永是清代有名的古音学家之一,但是前人的研究大都认为他是继承顾炎武而来的,通过分析江永的声、韵、调研究来探究他的古音学思想,考察江永在古音学上的开创性,认为江永对古音的研究是古音学研究上的关键。古音学;江永;开创性;地位朱晓农在其《古音学始末》[1]中明确提出:“我们把顾氏以前的古音学叫做‘古韵学’,顾氏到高本汉之间的古音学叫做‘古音学’,高本汉以后的研究称为‘音韵学’。”但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3-19

  • 江有诰之古音学研究述评
    000)江有诰之古音学研究述评曹 强(渭南师范学院 中文系,陕西 渭南714000)20世纪以来,江有诰的古音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宏观评论较多,微观、系统研究不够;大都集中讨论古韵分部和阴入相配等问题,对其他问题关注不多;局限于以江氏的理论谈其理论,历时和共时地比较研究不够;对原材料挖掘不够。江有诰;古音学;研究江有诰(?—1851),字晋三,号古愚,清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有关江氏的生平事迹,史料中记载不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清代古音研究鸟瞰
    一 序言古音学是一门研究汉语上古音的学问。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当中,上古音到底属于哪一时段的语音,学界还有些分歧,流行的说法认为上古音就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但有个别学者认为这段时间太宽泛,上古音应该仅限于周秦时期,不包括先周时代以至远古时代的语音(刘晓南,2007:135)。本文依据清代学者研究上古音使用的材料——《诗经》等先秦韵文和《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采用刘晓南先生的说法。古音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末,郑玄的“笺”、“注”或刘熙的《释名》里,一再提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4期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