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创新为引领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

2015-02-14 19:10何红娇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广州美术学院协同育人

赵 倩 何红娇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

赵 倩 何红娇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从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汇聚社会优质资源、汇聚国际优秀资源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 高校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主题。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改革我国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建立一个强大的复合型人才支撑体系是高校发展中面临并需着力解决的迫切问题。

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联合其他创新主体,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主动融入创新型国家尤其是创新型广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强化协同创新教育理念,整合优化学校内外部办学资源,探索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相应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整合学校内部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术研究能力

目前,在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学科、各专业以及科研与教学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条块分割明显,各部分之间的协作少,资源分散,难以形成相互支撑互相渗透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知识视野狭窄,无法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状况,学校通过整合校内优质资源的方式,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部协同育人机制。

1.协同共建跨专业课程,搭建跨学科教育平台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2003年开始实行辅修制度,学生可以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任意选修课程和辅修专业。目前,我校本科四年共安排20周20学分的选修课教学;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专业方向)开设的不同选修课程20学分,就可以获得该专业(专业方向)的辅修证书。全校任选课和辅修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400多名学生取得了辅修专业资格。

2.协同共建校内实验室,打造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学校按照“开放多元,互利共享,协同育人”的共建思路,不断推动学校实验教学发展,现有的30余个实验室全部实现资源共享,由资产设备处统一管理,根据学校需要共同使用。近年来,学校还持续每年投资500余万元进行实验中心建设,使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对接实践教学,先后建成玉雕实验室、数码创意实验室、艺术与光环境实验室、玻璃实验室等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内学生实践平台。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3.构建新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探索“寓教于研”的教学模式,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工作,编写适应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2006年以来,许多教师编纂的优秀著作转化为课堂教学材料,直接作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使用,成为新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将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立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1年—2014年,我校总计投入160多万元支持18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或进行创作,其中获省级立项105项,国家级立项70项。目前全校学生参与创新性项目的人数已达20%以上,基本覆盖全校各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

校内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近年来,本科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数量逐年上升,有的专利被迅速转化并产出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学校内部资源优化使分散的资源高度汇集,不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还可以使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汇聚社会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广州美术学院一直坚持“关注社会需求”、“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通过校地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盘活办学资源,提升科研水平,同时也探索出多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结合区域发展需求,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研究机构

近年来,学校提出有条件的专业要与优质的企业或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建设一批相对独立、又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研究院或创意中心。到2014年,学校已成立了广美?例外品牌研究所,广美家具研究院、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设计研究院、广美南天生活设计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各相关学科专业的老师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长期在研究所从事科研、教学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教学机会,而且促进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兰居尚品”是广东玉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为实现公司升级转型的战略目标,于2013年在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的平台上,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染织专业往届毕业生和家纺设计工作室在校师生为主力设计团队而创立的整体家居软装品牌。该品牌2013年3月在深圳国际家纺展上正式推向市场,引起业界的强烈关注。2014年3月又在“2014(春)深圳国际家纺布艺暨家居软装饰展览会”和“中国(广州)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亮相,由我院师生参与设计的产品风格多样,主题鲜明的系列化产品大受欢迎,获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基于上述培养模式的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就业质量高,毕业进入企业后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2.学校利用与其他大学合作优势,积极探索校际间协同育人新途径。

一方面,学校不断加强与区域性行业性大学联盟的共建。进一步联盟全国九大重点艺术院校及其他高校的艺术类专业,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中国重点艺术院校“本科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联盟。开展交换生培养、师资互聘、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共建专业教学联盟、联合举办学术展览、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等联盟活动。每年11月,九大美院联合举办“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该展览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协同推进广州大学城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工作,我校为大学城各高校成功开设《陶艺》、《书法》等选修课程,并于2014年面向大学城高校学生成功开设《广州创意》免费互选课程。互选课程的成功开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使我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更好的发挥了辐射示范作用。今后将推出更多有广美特色的大学城互选课程、学术讲座和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校际间辅修专业修读计划。

3.学校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与企业、行业共同建设多种人才培养新机制

一是引进企业资源,共建实习基地。2014年,我校共有28个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各类艺术人才,各专业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及专业特色和优势纷纷与企业通过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建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课程教学平台、共建产学研平台、共建奖教奖学机制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育人关系。目前,学校依托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建立了省校院系三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中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企业尽早介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提早进入设计创作状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每个基地的建成,都能够打通融合多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为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搭建了更广阔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实行卓越计划,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校选取2013级工业设计专业和2014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作为“卓越设计师”的首批校内试点单位,邀请企业共同实施培养。纳入“卓越设计师”培养的学生,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3年,企业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该项目的试进一步促进我校拔尖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可以“无缝对接”进入企业。三是利用行业优势,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12年,学校与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联合开展“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探索开展艺术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协同培养。至今,“青苗计划”以选拔40余名学员,他们在“双师型”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类人才培养活动,该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国内美术人才培养机制中属首创。四是吸引企业捐资助学,设立基于企业技术需求的奖学金。如中国画学院与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合作首次设立了“广州美术学院红星宣纸奖学金”;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与广州凡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凡拓数码———新媒体互动艺术创作基金”。这种联合培养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不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

三、汇聚国际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全球化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

经济全球化要求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广州美术学院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台,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正在着力构建国际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1.积极与国外大学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学校积极与国外合作院校开展交换生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学习机会。近年来,选派200余名优秀学生到国(境)外交流和学习,选派数十位优秀教师出国进修、交流或从事学术研究,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美术设计展览。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教育和学术交流。迄今为止,已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英国斯莱德美术学院、法国阿维尼翁高等艺术学院、德国白湖艺术设计学院、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韩国首尔科技大学、泰国艺术大学和台北艺术大学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包括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终身教授特劳蒂先生、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之父门迪尼先生、澳大利亚平面设计大师理查德?亨德森先生在内的世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执教、讲学和开展项目合作。我校继续通过积极、有效的联系和沟通,与国外一流美术设计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拓展我校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为进一步实现我校国际化提供保证。

2.推行“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与国(境)外院校协同育人

学校定期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专家、教授担任我校的长期外国专家或客座教授,到我校进行短期讲学、开讲座,举办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坊等,在增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极参与推行“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与国(境)外院校协同育人。本教学模式注重“经验+反思=学习”,设计教学任务具有短期、密集、合作的属性,学生往往在1周到2周内要完成从基地调研、概念生产、设计方案比选讨论、成果导出、汇报的一系列工作,是分设计小组进行的短期高强度合作设计。与常规教学经常采用虚拟任务书的做法相比,工作坊更加重视基地的特点,通常以解决真实问题为设计的基准。2007年至今,学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的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已有20余场次之多。“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对我校常规教学的有益补充,促进了我校师生与国外优秀艺术家的沟通交流。

[1]喻江平,王思明.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2013(7):150-152

[2]方丽.协同创新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选择[J].江苏高教,2014(3):107-109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广州美术学院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吕学晶作品
吕学晶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创新包装研发联合课题作品选登
协同进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