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书籍装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2-14 19:10庞瑾王玉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材质书籍

庞瑾 王玉

高职书籍装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庞瑾 王玉

书籍装帧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体现了前修基础课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书籍装帧设计又需要充分了解相关制作工艺,是对设计文化性、艺术性与可操作性的综合考验。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趋势,为高职书籍装帧课程改革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高职 书籍装帧 教学 改革 创新

一、高职书籍装帧教学改革的意义

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传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思想的重要载体。在设计发展历程中,书籍自人类设计萌芽阶段起就一直扮演着设计对象与设计(设计成果、设计理念)载体的双重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之书籍装帧中所包含的艺术性与文化性并存的双重属性,在西方的设计教育体系中,书籍装帧设计一直被高度重视,也被作为检验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试金石,自现代设计起源——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就有很多设计大师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以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予以呈现。

作为一个以文明著称于世的国家,我国的设计传统、早期民族设计及早期的设计教育萌芽也是与书籍装帧设计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我国很多早期的美术教育、设计教育家也都做过书籍装帧方面的尝试,如陈之佛、丰子恺等。因此,书籍装帧课程也一直被列为我国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建立在三大构成及图形设计、版式设计课程的基础之上,它是字体设计、版面设计、图形设计等前修课程的集中体现。其教学中包含了材质、印刷、装订工艺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与生产一线紧密联系;是设计基础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衔接部分,关系到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古登堡印刷机诞生以来,技术的进步使文字载体不断更新出新的形势,特别是电脑发明以来,“书籍”的形势逐渐摆脱二维及纸张的形态与材质局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书籍装帧教学要及时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脚步,就需要顺应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趋势做出必要的改革。

二、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趋势

从原始先民结绳记事起,人类信息的载体就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进行着变革。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第三次浪潮星期之后,人类文明的重要承载物——书籍的形态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电脑排版使书的形式和内容设计变得更易于操作,书的形式更加精美。机械和及加工技术的进步赋予书在材质与结构方面更多的可能性。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终端的飞速发展使“无纸化阅读”的时尚兴起。以及多元化社会中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及对个性化的追求也为阅读提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新要求。以此为背景,书籍装帧设计也呈现出如下的一系列新趋势:

1.书籍装帧的绿色热潮。随着“绿色主义”在社会中的广泛渗透,“绿色设计”的理念也席卷了书籍装帧设计界。对书籍装帧设计环保性的要求不再是少数高层次人群的要求,而逐渐成为大众化 的趋 势,“采用 环保 材料”“低 污染 低 能 耗 工 艺 ” 也 可 以 成 为一本书籍“档次”与“品味”的名片。

2.书籍装帧设计更加关注特定目标群体,体现“人性化”和“功能化”色彩。随着商业化的不断成熟,书籍的制作、出版在目标受众的考量上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更多地体现“人性化”与设计的功能性。将大众普及读物印刷成小开本的“口袋书”这样的“功能化”设计在今天已经算不上“创意”了。针对老年读者的采用特殊的字号字距排版;针对儿童读者的采用特殊的承印物与环保油墨;针对残障人士采用的特殊结构与开本。都体现着书籍装帧在人文关怀上的与时俱进。

3.个性化阅读给书籍装帧设计带来的多形态趋势。书的材质逐渐走出纸张、油墨的单一组合——木材、金属、陶瓷、纺织品、聚酯材料都出现在书籍的组成元素中,立体书、概念书的形式更是打破了书籍传统的二维化面貌,为阅读提供了拜托线性逻辑思维的可能性,是阅读体验更加立体、丰富。

4.书籍装帧设计的数字化新平台出现。电脑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网络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出“电子书”这一书籍装帧设计新形态。“电子读物”以物美价廉、携带便捷、出版周期短的优势必将在书籍市场中占领相当可观的份额。了解“电子读物”的阅读特点,掌握“电子图书”的设计特点也是新时代为书籍装帧设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5.书籍装帧设计中新材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书籍装帧设计的与时俱进,不仅仅是设计理念的与时俱进,设计师掌握新材质、新技术、新工艺,将最先进的材料、加工机械与加工工艺与设计作品相结合,才能产生出真正先进的设计作品,成为审美趋势的引导者。因此,与生产一线的充分接触,对造纸行业、印刷及前后道加工行业动态的掌握对书籍装帧设计人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书籍装帧教学改革思路

1.添加适当课时的“手制书”实践,在强化“环保理念”的同时加深对书籍装帧制作工艺的感性理解。自上世纪末以来,设计——特别是书籍装帧的设计有两个发展趋势:其一,是“绿色设计”理念的兴起。在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中强调设计与自然的友好共存:采用天然材料、可再生材质;减少加工工序,避免工艺繁琐造成的能源和材料浪费;采用轻质原料,减少运输环节的污染。在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中通过手制书的实践使学生在与材质的接触中感受天然材质的美感,提高对“绿色设计”的感性认识。同时,手制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讲各种装订形态——如骑马订、平订、锁线订等——一一进行实践,更加牢固地掌握装订形式的知识,并将练习作品作为模型,在其中一一标注书的完整组成部分(书函、护封、腰封、环衬、书口等)将知识点更加形象化的记忆在大脑中。

2.教学内容增加“电子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前述上世纪末以来,设计发展两趋势之中的另一个趋势就是设计载体的多样化,书籍的载体也有着同样的趋势。电脑、PDA、Pad、电子书等电子产品为书籍提供了新的载体,拓展了传统“书”的形式与概念。Jpg.、PNG.、txt.用像素、矢量图和电子墨水的形式为书构建起更便携的携带方式。因此,作为将来的设计人员在懂得欣赏传统纸媒书的“五感”( 即阅读过程所涉及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由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提出)美的基础上,也应顺应潮流,接受这一为受众带来更多便利的新书媒。有关“电子书”的教学内容应涉及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子书形式和发布、流通平台,并给学生独立设计制作电子书的实践性课时。

3.增加印刷工艺实训,提高学生的工艺的深层次理解。一件书籍装帧设计成功与否,关键点不在于设计师的设计是否有美感,而在与设计的“美”是否能通过构想中的材质与工艺加以实现。能够实现的设计才能有资格被称为好的设计,而合格的设计师首先要了解制作工艺才能做出符合现实的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刷和后道加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只有对印刷材质、印刷原理和后道工艺有清楚的了解,才能在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开本选择、装订形式、色彩管理等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印刷质量,避免各种影响书籍质量的印刷问题的产生。

4.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应有别于包装、CI等课程,更加突出强调设计的文化性与创新性。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在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计上逐渐趋于理性化和科学化,在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越来越注意技能培养和对岗位能力的契合。但书籍装帧设计较之其他平面设计门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文化性。而对材质和工艺的教学内容也完全从职业技能角度出发,缺乏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忽略了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专业提升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书籍装帧设计实践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与文化性的挖掘,并将对这两方面的重视落实到课程考核标准中,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创新意识。

5.丰富完善考核体系,引入行业评价。高职设计教育强调应用性,因此,课程的合理性应该拿到现实的设计中去验证。在课程中导入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邀请行业中资深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设计予以指导和评价,通过这一途径使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最直接有效的反馈和总结,帮助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及时更新完善,也使学生对将来实际的工作内容和专业要求有更直接的了解,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结语:高职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所不同,在注重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要使学生了解书的文化性和独立性。书籍装帧设计不是单纯的商业设计,不是简单地为一本书的文字内容做一个适合的外包装那么简单。书不仅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它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通过专门的材质、特定的文字、图形编排已经装订形式成为给人以特定体验,引起人特殊生理与心理感受的文化物。因此,书籍装帧设计课中,在带领学生认识材质,掌握制作步骤制作要点的同时把握文化性与技术操作的适度结合及材质、排版与特定五感的微妙结合。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也是能力的试金石,它的教学成果更能考验出学生的综合的专业素质与实践水平。时代的脚步永远向前,社会与行业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职设计专业教学要始终有预见性地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不断培养出有合格的专业人才。

[1]【美】阿恩海姆,滕守饶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林金辉.论创造性教学与大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1(5).

[3]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4]【日】杉浦康平,李建华,杨晶译.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5]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数码时代高职书籍装帧课程创新探索”(项目编号:2013SJD760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材质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