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声乐教学的基本功训练

2015-02-14 19:10李抒丹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咬字音准气息

李抒丹

如何健全声乐教学的基本功训练

李抒丹

本文通过对声乐演唱有关建立良好、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的呼吸方法、培养音准、节奏及演唱速度、正确的咬字吐词方法、建立声型、声区统一、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及表演等多项艺术要求和训练内容的介绍,帮助声乐教学建立科学、正确的歌唱状态,达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艺术歌唱效果,完善、健全声乐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训练。

呼吸方法 音准 节奏 速度 声区统一

声乐教学犹如土地的“开荒”阶段,教师从一张白纸教起,包括以下几项声乐要求和训练内容:有关演唱的站立姿势、音准、节奏、速度、呼吸方法、声音的建立从无到有、演唱的咬字、训练各种声乐演唱的技术技巧及润腔技法、声乐作品的感情和艺术处理以及音乐感觉的训练,使声乐演唱达到最高艺术境界。

一、建立良好、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的基本状态

建立良好、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杜绝病声产生的关键。人体本身就是一种乐器,要想唱好歌曲,就要把乐器制造好,人的歌唱姿势是唱好歌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身体直立,相对放松,头和眼睛向前方平视,颈和肩部放松,面向观众,双手自然下垂,身体用腰及双腿用力自然支撑,双脚分开不超过肩膀的宽度。演唱时要注意“整身唱”和“全身心地歌唱”。即:在心理与生理活动默契配合、全身放松的状态下,将歌唱发声器官及有关部位积极调动,通过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及优美的歌声,通过歌唱器官的这种“器乐性”准确表达作品的音高、旋律、节奏等方面的音乐性。

歌唱还要遵循身、眼、手、步、法的协调配合原则,表达歌曲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例如手的伸展,先收后伸、欲高先低、欲外先内,遵循收放自如的规律。各个部位的肌肉不仅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还要保持相对的放松。正确的站姿是:双腿是支撑全身的支柱,腰部总体支撑上半身连接下半身,同时腰部还是控制呼吸的中轴,双腿和双脚抓住地,起到全身的支持和平衡作用。头向前平视,颈部支撑头部,调节头部的动作和发出声音以及表演的各种表情。肩膀自然放松,双肩自然下垂,并完成肢体和表现作品的动作。放松与积极,兴奋与支撑共同保证良好的歌唱姿势、发出美妙的歌声。同时注意克服歪头、翻眼、手脚乱动、双脚不稳、乱打拍子、身体某部位用力、僵劲等不良的站姿。

二、建立规范、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声乐教学基本功的重要保障

1.歌唱的动力是呼吸。“谁懂得歌唱的呼吸谁就会唱歌”———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中说:“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调相悖,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着索然无味矣。”对声音的支持利于控制力,保证声乐与腔体的通畅性。区别和衡量演唱的方法是否科学的分水岭是否用呼吸支持来演唱,这也是产生嗓音病变的重要因素,也会从身体及心理上影响歌唱。而初期用上呼吸常常会出现:头晕、打嗝儿、腰酸、出汗和全身非常舒服,如练完气功一样畅顺。

2.规范、科学的呼吸方法:吸气要求:吸气时用鼻或口(或二者兼用),通过气管——支气管——空气进入肺泡,肺部扩大,胸腔打开,并扩展,深深的吸气,气要吸得多(指量),吸得深(指部位)(下胸上腹、横膈膜下降、两肋扩张、感到饱满)。呼气要求:呼气的过程正是用气的过程。气的呼出就是从吸入的管道返回,气息震动声带发出声音,加上唇、齿、牙、舌的参与形成语气,和歌词结合发出的声音就形成我们的歌唱。较好的控制呼出的气息,并科学运用在歌唱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训练任务和项目,在教学和实践中应当予以重视。

3.歌唱的呼吸方式有三种:针对胸式呼吸(虽然呼吸速度较快但呼吸位置较浅、保持时间较短)、腹势呼吸(与胸式呼吸正好相反)、胸腹联合呼吸(结合了前两种呼吸方法的优点,所以是我们歌唱所用的方法)实际教学中有如下练习内容:单纯练习呼吸与单音练习:吸气——保持——呼出气息的过程。选一个音高和各种母音,用上呼吸发出声音,达到声腔饱满和连贯;各种音阶、乐句的练习,3-10度或以上的音程练习,音阶上行或下行、连音、断音、跳音、连跳音等不同的发声练习;喊嗓儿:上滑音╥和下滑音╦的“依”“啊”音练习;或用拉笛儿的方法演唱各种母音调动和寻找声音的高位置。还可以用上呼吸、高位置大声朗诵歌词和道白,有利于找到高位置的声音共鸣位置和声音的输送。

三、歌唱的音准、节奏、速度与咬字吐词方法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声乐训练过程中,在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及课后练习会出现的各种正确与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与说明。可选择歌曲旋律、特殊音型、节奏型和两或多声部音准的训练,乐句的换气处要事先规定设计好,共同增进、完善作品的完整性。掌握正确的咬字吐词方法:不论发出哪个母音,口型必须正确,达到高位置良好的振动。气和声有了良好、正确的结合只是完成良好的声音,但还 要与 语言结 合,符 合“五音 ”、“四呼 ”、“ 十 三 辙 ”在 歌 唱 的合理运用,把字唱正确、唱全。注意尖团字的区分,n 与 l音、anenin 与 angengying 音的正确演唱。在唱高音时上软腭应努力向上张开并支撑住,如果只是用劲(上口盖)不但声音上不去,反而变硬,音高难保障、声音位置和用嗓都会有误。还要克服声音发不出去或堵在鼻子和喉里等问题;咬字要向前,用气息把声音送上去;喉咙在演唱时要始终保持打开状态;改掉咬字轻的毛病后音色、感情、咬字、气息也会变好。

四、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使气息、声音、语言三者结合好

从基本发声练习就要求声音与气息的连贯和饱满性。学生声带和气息之间的比例应该恰当。有的人中低声区真声太重,在统一声区时可以由高往低练习,找到与声音的感觉后(位置)带下来便于统一。一个好的声音由几个因素构成:一是用上气息支持声音的发出,每个声音用气息送到位。二是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比例合理,气息过多或太冲会产生漏气现象,气息过少对声音的支持力不够会产生音高过低。三是腔体里的振动最好状态合理。想省事儿或者弱声处理不等于声音与气息脱节,尤其是要用气息控制声音的音量不能为了追求颤音、声音的振动多少而“摇唱”。

还要注重连音的重要性:按照科学、规范的换气来歌唱;富于流畅、流动的歌唱才是最美的。如一些抒情歌曲,每一乐句的气息支持要饱满,气息对声音要有足够的支持力、控制力,保证声音的流动性和连贯性。注意混声的使用要“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随时检查学生的声音位置,是否用混声,不用喊声。音阶练习每次唱4-5个,用唱音名或其他母音均可,以3-8度音程的连音居多,跳音音阶辅助使用,每个歌唱者的声带承受能力有限,不可练习得太多,10-20分钟为宜,练到嗓子舒服为好。

演唱中还易出现憋气、漏气、不积极咬字等现象,应多练习咬字、通过发声念每个音符的唱名,还可以多练习跳音,既练习嘴唇的咬字能力和气息的弹跳性。例如歌曲《幸福在哪里》这种具有欢快、跳跃感较强的歌曲,通过“他”等字,加强咬字的弹跳性和积极性;通过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中的重音重点字的拼读和歌唱,来强调吐字力度。

还应重点训练歌唱者的歌唱音量:开始学声乐可能用喊的办法唱,显得声音很大,但不科学,一旦用上气息,初始声音小是因为不会用气息去扩大音量,腔体的使用还需要有个过程,这是规律之一。有的人基本声音还没有建立起来,就急于改变腔体和音色,容易造成脖子僵直、用力喊、舌根使劲等歌唱毛病,欲速则不达,声乐训练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确立合理声型、统一声区

由于每个人的嗓子生理条件和发声器官结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音色、音域和声部,要科学区分好,正确运用发声法训练基本功。目前声部的划分有:女高音(美声唱法里还有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对于声乐教学一定要顺其自然地建立一个自然的中声区,不用急于决定自己的声部和唱法,要与教师共同通过不断科学的训练和了解来确定。声区统一要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在高声区的歌唱不要有意识的躲着唱,要用上气息把声音“顶”、“送”上去。不论是什么嗓音,关键在于换声区能否正确使用呼吸和调整好喉(腔体)。针对虚实相间的声音和声区训练,每个声乐教师都要凭着耐心、细心聆听演唱者的声音、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正确与否,对出现的各种正确与错误,教师应及时说明与辩证。

六、歌曲演唱的情感要求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各种各样的情感造就了艺术及其生命力,声乐正是创造艺术、表达情感的艺术。“未成曲调先有情”说的就是演唱之前先对歌词进行审美理解,动之以情,才能唱出感人的音乐,引起人们的艺术共鸣。因此,情感表现是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和灵魂。不同风格特点的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喜、怒、哀、乐汇成丰富多彩的歌唱艺术。如歌曲《美丽心情》等优美的旋律表达人们幸福、欢乐的生活和美好的心情;《松花江上》等表达对旧势力黑暗社会的忿怒、憎恨之情;《白发亲娘》表达怀念、思恋之情;《红旗颂》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演唱者一定要深刻理解歌词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艺术风格、演唱速度、声音力度、科学运用技术技巧、二度创作的再现作品,通过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才能有打动人心的歌唱。之所谓“声情并茂”和《唱论》中的“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等重要美学思想,指导我们演唱声乐教学的艺术追求和实践。

七、演唱作品的艺术性要求:

对于声乐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通过逐渐培养良好的音乐修养(内涵)、一定的声乐演唱技术技巧(演唱速度、力度、节奏、风格特点和调性把握、特殊演唱技法等等)、心灵的真实投入(情感表现)和作品意境的设置,最终使艺术作品上升到一定艺术水准和境界。可以通过音乐理论(包括音乐基础理论、中外音乐史、各音乐流派、音乐的审美心理学、作品的风格特点的把握等)、文学修养和其他姐妹艺术的学习和积累逐步提高,对作品的情感理解和二度创作起到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作用。

总之,能否完整表达一首声乐作品所要的技术技巧、情感、音乐表现和音乐素养,作为声乐教学的基本功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作为教师要有一颗恒心、耐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认真细致抓好每一项训练内容,一定会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咬字音准气息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自然的气息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春的气息”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