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琴演奏艺术的“教”与“学”说开去

2015-02-14 19:10丁姗姗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声部钢琴

丁姗姗

一、目前钢琴演奏艺术的“教”与“学”现状

目前在本科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满堂灌、灌满堂”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老传统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教学态度过于严厉。如果教师太严厉、要求太高,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高高在上,上课心里紧张,情绪不稳定,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三是在布置作业方面选材不当。教师在选曲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过于难和长,又不能过于简单和短小,要具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学”方面,由于受到教师“教”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对钢琴学习兴趣不大,甚至存在厌烦心理。此外学生的基础也是造成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不是童子功,在音乐素质方面相对薄弱,没有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演奏能力强,继而在钢琴演奏学习中会感觉到吃力,学习积极性自然不会高。

二、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升钢琴演奏艺术水平

学钢琴是一门技巧性都很强的艺术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毅力,同时愿意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对钢琴的浓厚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钢琴演奏艺术水平。

(一)教师的“教”策略

1.采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重知识、轻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传统钢琴的教学模式,但这却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兴趣、意志、性格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重视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钢琴演奏艺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经过有效地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钢琴的积极性。

(1)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钢琴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如联奏、伴奏、合奏以及齐奏等,教师就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演奏形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节奏感以及听觉能力等。在选曲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流畅、节奏感较强的曲目,例如四手联弹的《军队进行曲》、双钢琴《骷髅之舞》、《培尔金特》等,学生能很容易把握这些曲目,不论是弹高音部的学生,还是弹低声部的学生,在弹奏时都能够很快进入角色,不仅注意到自己的演奏效果,同时还会注意对方的弹奏,积极配合音乐节奏的强、弱、起、伏。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多组织一些小型的钢琴演奏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自信心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必须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心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保持心情愉悦,学生才能够打开心扉,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为钢琴演奏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合作学习必然也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钢琴演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再任命一个组长,从而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钢琴学习。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要将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前传授给组长,再由组长向小组成员传达要点和演奏技巧,最后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由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和讨论。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摆脱了以往教学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平等,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轻松、愉快,这不仅大大提高学生钢琴演奏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注重教学过程的愉悦

由于音乐本身具有愉悦性,所以音乐是人类特有的精神食粮,能够使人心情舒畅,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的情感,从而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注重钢琴教学过程的愉悦不仅是提高教学艺术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音乐教育观的高度要求。要想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愉悦性,首先教师必须去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到美感和自足,兴趣盎然,才会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参与,同时教师也必须保持高涨的教学情绪,向学生传达正能量,从而形成师生在思想上的共鸣。其次教师要积极摆正自己的心态,抛弃传统师生高高在上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利用钢琴演奏的艺术魅力去吸引和感染学生,对待学生的表现要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不要总是进行批评指责,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其产生终身影响,教师要用爱来关心学生,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兴趣,并非是利用外力驱使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只有在师生情感和谐、紧密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真正能够走入课堂教学中去,真正能够静下心来领会钢琴演奏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3.布置作业要得当

作业布置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学生钢琴学习的长期兴趣。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很大差异性,钢琴基础参差不齐,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也会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未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因人而异和适度而行,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教师在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要想学好钢琴就必须勤加苦练,给学生布置大量难度较大的曲目。殊不知这种强化性训练的方法会给部分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作业达不到要求,时间久了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否定,继而厌学、逃学。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周作业”和“月作业”两种作业形式,周作业可以是一些难度较小、篇幅较短的练习曲,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月作业则是一些具有难度、较长的乐曲,要求学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完成。这种作业布置方式具有一定的弹性,既不会影响到钢琴学习进度,也不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策略

1.重视课后的第一次练习

在上完钢琴课后,很多学生都认为万事大吉,不重视课后的第一次练习,当教师下节课进行检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忘记上节课所讲内容。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课后及时复习是提高钢琴演奏技能的重要途径。在练习时,学生还必须要注意先动脑、后动手,慢速练,切记求快,一定要边看谱、边看标记、手脑并用,反复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消化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切忌先动手、后动脑的练习方法。

2.要全面正确的读谱

学会正确、全面读谱是完成一部钢琴作品的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因为通过正确读谱,我们能够在脑海中对作品形成初步印象,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因此在学生练习每一首钢琴作品时,首先应该认真了解乐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年代,从而能够在练习过程中准确把握曲风;其次针对谱面上的细节问题,例如音高、节奏、指法等仔细揣摩、研究,做到准确无误,同时对于作品的和声、旋律、调式以及调性等问题也要仔细研究;最后,要深度挖掘乐谱上面的各种力度标记、速度变化标记以及音乐情感术语等,正确理解其中蕴含的音乐形象,把握作曲家隐藏的乐曲情绪和风格特点,准确演绎作者心中的音乐形象,做到深层次把握作品内涵。

3.加强听觉训练

钢琴音乐是听觉艺术,要想完美演绎出乐曲的音质以及表现力,学生就必须要学会倾听自己的音色。而这种敏锐的听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勤加练习得到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加强听觉训练,即加强倾听音乐作品的音色、音响效果以及结构等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必需的。首先学生要养成倾听的习惯,要从内心做到愿意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音乐形象,才会想继续仔细倾听音乐中的细节问题,追求与设计音色,倾听每个音的音色、音的高低是否达到要求、听弹出的声部线条是否清晰平衡等等。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善于运用倾听指导自己的练习,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4.分解式练习

由于钢琴作品演奏比较复杂,双手分担着不同节奏、不同声部的任务,因此对于钢琴学生来说,采用分解式练习是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首先是分手练习,在弹奏钢琴作品时,分手练习是熟练弹奏的重要前提,分手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每一只手的弹奏任务,并检查各个音乐细节是否到位、声音是否细腻清楚等问题,从而为双手练习打下基础。分手练习不仅仅适用于刚开始练习阶段,即使双手熟练后也需要时常进行单手练习,只有做到有分有合、分合交替才能够真正熟练掌握一步钢琴作品。其次可以分声部练习,分声部练习适用于复调作品,由于这些作品中有多个声部,而且每个声部具有独立性,学生可以分开练习每个声部,仔细辨别各个声部的旋律线条等,从而准确掌握几个声部的特点,最后在进行完整演奏,就可以不断提高练习效率。最为重要的一点要提出的是,分乐句、乐段的练习方式,一首乐曲其实等同于一部文学作品,要想更好的理解全曲的含义,划分段落的练习方法是有必要的。语句语气的合理划分,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上也具有一定意义,也会使听者较为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艺术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创造良好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必须要意识到钢琴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学习方法,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到综合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1]卫昕.钢琴触键技术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01).

[2]周颖.钢琴演奏艺术中的美学原则探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6).

[3]王巍.浅谈如何进行钢琴名作赏析[J].华章,2014(05).

[4]卢婷婷.“感于物而动”对钢琴演奏的启示[J].河池学院学报,2013(03).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声部钢琴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纸钢琴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钢琴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半夜敲门